通過觀察發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的表現主要體現在按照教案上課“照本宣科”,忽視學生主體缺少靈活性;錯誤理解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本質,活動流于形式;單一,簡單缺乏系統性;教學時間不合理,,時間浪費現象嚴重;現代信息技術使用不恰當等幾個方面.
課堂管理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都至關重要,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管理學生;如何利用教室空間,為學生創設一個激發他們學習潛力和學習欲望的氛圍;如何根據教學目的管理好課堂的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認知空間,這都是課堂管理的其中內容。以物理空間來說,課堂管理包括課外管理和課內管理兩個部分。課外管理主要有:
俗話說:“不以方圓,不成規矩。”國有國法,班也要有班規,這樣才能有效地管理學生。教師要充分、深入地爭取學生的意見,讓班規變成“學生自己的班規”,學生才會樂于并嚴于遵守,讓外力限制變成內在需求,這樣的班規才會更有效果。擬定班規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我教育、明辨是非的過程。當一份由學生親自擬定的班規呈現在大家面前,學生不再有陌生感,學生的抵觸的情緒也隨之消減,不會再覺得班規是禁錮自己的緊箍咒,學生會珍視自己創造的精神財富!課堂紀律有了保障,教學活動才能正常進行。
眾所周知,良好的課堂秩序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然而在我們的日常數學教學中,卻時常缺少這種保障。學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較差,他們常常會身不由己地違反課堂秩序。我們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形:交頭接耳、左顧右盼、做小動作,高聲喧嘩;你回答你的問題,我說我的話,做自己的事;游戲時熱熱鬧鬧,教學任務卻落不到實處……因此,課堂秩序的問題自然而然地擺在了教師面前。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遵守紀律,善于思考,主動參與,積極發言,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才能實現有效的教學。
良好的課堂秩序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如果一個班級的風氣好,學生的精神面貌佳,回答問題有條不紊,物品擺放井然有序。在課堂中的舉手投足都能規范化、程序化,有如列隊檢閱的士兵一樣,那么老師的教學就能指揮若定,學生也能如沐春風,教與學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班級的風氣差,學生紀律自由散漫,坐姿花樣百出,整個課堂出現“滿塘青蛙叫”,學習提不起興趣。那么,任憑你在講臺上如何聲嘶力竭,講得唾液四濺,無論何等的精彩,也只能事倍功半。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整齊劃一的課堂動作呢?關鍵就是抓好班級的課堂常規訓練。課堂常規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規范要求,它具體體現在學生上課能坐姿端正、聽講專心、發言積極。課堂上的言行舉止規范標準等方面。它是班級常規管理的基礎和中心,是衡量班級管理水平的標尺,也是有效提高學生聽講質量,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課堂常規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規范要求,它具體體現在學生上課能坐姿端正、聽講專心、發言積極,課堂上的言行舉止規范標準等方面。這就要求求教師平時要做好常規訓練。三、課前充分的準備工作
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打無把握之戰”。有的教師把備課變成教案的“克隆,網上資料的“拼盤”,不重視備課,不重視教法的研究,不重視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就很低。科學處理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研究教學方法,重視學習。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因此,教師自身學識水平的提高是關鍵。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精心設計教案,是上好課的關鍵。教案設計是課前準備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編寫教案是個復雜而辛苦的工作,教案是上好課的關鍵,教案設計的如何,對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把這個基礎打好,才能讓四十分鐘發揮最大的功效。首先要鉆研教材,對教材有深入的了解,將知識系統融會貫通,做整體的把握。對局部知識要吃透。
在教學實踐中,恰到好處地利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改善教學手段,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色彩鮮明的動態視覺,靈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構成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鮮明特征。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功能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是各種教具和教學儀器在課堂教學中的補充和提高。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實現圖、文、聲、色并茂,形象鮮明,再現迅速,感染力強,打破時空限制,進一步提高學生多種感官的最大潛能,從而加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收和記憶過程。所以盡管課堂上老師提供的信息容量較大,學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比如:教學《數學廣角》中“等量代換”的內容時,從媒體出示:曹沖稱象的教學視頻,引出等量代換的課題。生動逼真的圖象、音樂,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首先,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前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在平時的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開端引趣”、“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等等,不勝枚舉。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激趣貫穿始終,要用心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課堂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課堂語言要充滿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揚頓挫,要風趣幽默。這需要教師自己的感情投入,要進入角色,眼睛有神,動作有力。課堂要像相聲演員那樣設計些“包袱”,讓學生在張弛有度的環境下學習。如果僅用某一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聽覺、視覺上的疲勞,從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降低課堂效率。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讓程度較差的學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同時,盡量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還有,課堂作業要堂堂清,教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拖拉的機會;再者,還不能讓他們有抄襲作業的機會,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批評,并嚴格處理。要給學生以積極參與的動力與適當的壓力,生生之間(組組之間)可以引入恰當的競爭機制,以調動學生快速高效的學習情緒。
教師不僅要有高深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較高的課堂操控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課堂上有效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并迅速化解矛盾,這也是一門藝術。
課堂上遇到突發問題,教師應冷靜分析,泰然處之,予以“冷處理”。課堂上學生出現做小動作、接話茬、喧鬧、過分放肆等違紀現象,教師理應當機立斷處理。教師課堂上視野所及,可以眉目傳情,促進學生專心聽講。偶爾有學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馬”,教師可運用目光注視,將自己的愿望、態度、思想感情和言語迅速傳遞給學生。淡漠、嚴厲、責備的目光使學生觸目知錯,立即醒悟。
高效課堂當然離不開學生的有效合作。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按照不同的層次(好、中、差)搭配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結成學習對子“一幫一”、“一促一”,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利于研究性學習的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的均衡達成,利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教學效率。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