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語言是人們內心愿望所發出的信號,每一個看似無足輕重的表情、眼神、手勢和體態,都透露著人的情感、智慧、修養和心思。肢體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基礎的溝通元素,能為師生間開展全新的溝通方式。有人說一個深受學生喜歡的教師除了能傳道授業解惑外,還要是個好演員,要會演。演員靠的是什么——肢體語言。所以我們說肢體語言在教學中很重要,它能幫助教師帶領學生的思維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英語是非母語,有的時候英語授課學生未必全部能真正聽懂,我們能接觸到的英語環境又畢竟有限。這個時候,身體語言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比如講到牛津第5模塊unit2中的recycle一詞時,我先把它拆開來分為re和cycle有圓的意思(英語解釋),又學生面露不解神色,我順手就比劃了一個圈,好多學生就點頭表示理解了。
我們有時難免遇到教師在講臺上講,下面有學生說話的情況,如果用語言提醒,不僅打斷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擾亂了其他學生聽課,教師的情緒也跟著受到影響。這種情況我就會邊講課,邊用眼神傳遞給該學生“注意了”的信息,如果該生不能領會,可以輕輕走到他身邊,用手輕敲他的課桌,一般這樣學生就明白了。如此,既沒打斷教學,又給學生留了情面,一舉兩得。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詞匯課上講解單詞,常會遇到動詞,我就會自己先做動作,然后學生邊模仿邊猜詞義,學生的興致一下就調動了起來。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隨著身體一起動了起來。這樣的單詞一下就記牢了,因為有情境,還不容易忘。還有就是上課的站位問題,我不喜歡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是圍著學生的桌子走,擴大自己的空間領域,這樣與學生的空間距離近了,既能關注到每個學生的聽課狀況,又能隨時提醒他們的聽講狀態。
自習課上如果其他學生很安靜,僅有個別學生控制不住自己,也許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能讓該生明白此時無聲勝有聲。班會課上如果僅僅是說教,很多學生會聽得心猿意馬,有的甚至不耐煩。如果能適當的融入肢體語言,表現一些學校校規,這樣學生基本沒有走神的了,教師的聲情并茂向學生傳達了親和力,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英語課上會有以劇本形式出現的閱讀理解,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會讓學生分小組表演,學生表演之前必須仔細研讀劇本,分清角色才好把它演繹出來,這樣的課堂效果一般都比較出彩。學生們興致盎然的就把一篇閱讀理解自己給消化了,同時又鍛煉了他們的想象思維,真是一舉兩得。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