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社會的發展導致離異家庭的增多,離異家庭的孩子是無辜的但受的傷是最重的,很多孩子都會走進中職院校,那考慮到中職院校的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該怎么辦,我們該用什么行動來使他們健康成長,這正是我們急需考慮的。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看過很多相關題目的文章,但還是決定寫,就因為自己身在職業學校,就因為自己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學生,就因為遇到過很多讓人痛心的事,不得不讓人好好去思考。同時由于中職學校具備一定的特殊性,而社會上對中職學校中這一現象的研究卻很少,在這里僅想以一名中職學校老師的身份來談談自己的看法,期望能為具體幫助離異家庭的子女走出心障出一份力。
社會是家庭的組合,家庭是愛情的組合,孩子是家庭的延續,反過來思考,孩子是否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是否平穩發展,而孩子的教育起點在于父母,學校是其教育的延續和走向社會的起點,所以家庭和學校對孩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身為社會一份子,肯定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和睦融洽,父母享受子女帶給的充實,子女享受父母給予的關懷。但現實是變化的,愛情很多時候也在變,不管是感情的淡漠;不管是責任心的減弱;不管是受外屆的誘惑,離婚就意味著一個家庭的破裂,就意味著把孩子帶到了悲慘的境地。也許離異雙方可以重新組合家庭,也許孩子依然會有人照顧,但這就可以了嗎,走進孩子的內心,養育他們的人可曾想過他們的決定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又可曾想過這種傷害引起的副作用足以把一個健康的孩子給毀了,他們可曾注意到當孩子在情緒上易怒暴躁、性格上孤僻自卑、行為上任性妄為時,是什么致使他們這樣呢,是對父母的失望,是對家的渴望和對自己未來的迷茫。
中職學校,長久以來給民眾的觀念就是不好好讀書,調皮搞蛋分子的集中營,他們使家長失望,被社會看輕。是的,作為老師也必須承認:中職學校的學生是調皮些,是學習差些,但這就是全部的理解嗎,他們中就沒有優秀的人才嗎,我想只是我們未真正走進他們的世界,去好好發掘吧。而他們中的特殊群體—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的境地更特殊,可我們又有誰去真正關注過他們了呢?
走進中職學校的離異家庭的孩子,從我這幾年的觀察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為父母離異家庭困難的:因為父母都不想照顧而送到學校想學校開著的;因為父母離異飽受打擊,在初中成績實在太差的。而在學校中,很多孩子會性格孤僻,厭惡學習,不尊重老師同學,喜歡和社會上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有些會走上犯罪道路。
現狀是另人擔憂的,尤其是在中職學校。一方面,作為學生,因為受社會普遍輿論的影響和當前我國教育布局的現狀,孩子自身很多時候也會把走進中職院校當作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或者是對自己前途的一種否定,而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更會自卑、抑郁,并對周圍的一切漠然和對自己的放縱。
另一方面,作為中職學校,作為中職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擔負著對離異家庭子女教育、輔導的重任,同時,由于大部分孩子都是寄宿在學校的,所以他們高中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度過的,真正接觸他們,了解他們的還是教他們的老師,他們第一可信任的肯定是班主任,由此可以看出,老師在這三年的教育方法、方式對他們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們必須真正了解這一群體的性格、情緒、意志品質、情感理想等方面。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初中時,他們的父母就離異了,而到中職學校就讀,成績肯定是不怎么理想的,那我想他們在初中時就會遇到這幾種情況:父母要離婚時,家庭如戰場的氛圍:父母離異后失去家的痛心和社會輿論的壓力及同學之間可能出現的嘲笑、譏諷。而這些對于未成年的孩子,打擊是何其大,那最直接的影響,我想就是孩子性格的改變和成績的下滑吧。而這直接導致他們因為成績差而進不了重點高中只能到中職學校求學。這對他們的信心無疑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很多人不是報著來求學的心態而是來玩玩的心態進學校的,這從一開始就埋下了隱患。進學校后,相對于重點高中,中職學校的學習氣氛是沒那么濃厚,學習氛圍是沒那么好,加上班級里的調皮搞蛋分子增多,所以很容易走到一起而更不想學習,加上中職學校的管理相對松散,所以很容易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且學生還會暴露出孤僻、冷漠、敏感、自暴自棄等心理問題。
學校要爭對本校離異家庭數量的現狀,指派學生處專門從入學起就開始建立離異家庭學生的檔案,并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的了解、跟蹤,并詳細記錄。并要選派在中職學校從教多年,充滿愛心、有一定心理學基礎、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與忍耐能力、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師負責心理疏導,同時對班主任也要進行針對性培訓,考慮到中職院校管理相對松散,對學生要求相對較低,所以在這里必須克服缺點,老師自身就要改變,要以他們親人的身份去走進他們,找他們談心。
前面我己經談到了,孩子在初中就因為父母離異而導致心理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來到中職院校,他們可以說長大了很多,但這個年齡階段卻更是讓人擔心的階段,他們處于僧懂階段,處于產生自我強烈意識階段,但如果引導不當,很容易走上彎路,同時,由于他們是帶著某種頹廢的心態進學校的,所以老師從一開始就要了解情況,尋找時機,及時與這些同學深度交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意識上的偏差,學會寬容他人,走出心理誤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這點上,我覺得對整個轉化,影響特別大.中職學校的學生相對于重點高中的學生,那種集體意思、愛心意識、學習意識是有些弱,而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學校里和同學相處的時間卻是最長的,受同學氛圍的影響也是最大的,稍不注意,可能就會被不要好的同學帶壞,或者由于他們本身有些自暴自棄和心里充滿不滿,反過來會影響整個班級.面對這個復雜情況,我想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作用就要充分發揮出來。一方面,班主任要加強管理教育力度,選派作風好,紀律性強的學生當班干部,積極去引導形成友好互助的班氛圍,相互照顧支持,不要諷刺、取笑離異家庭學生,對調皮搞蛋的學生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另一方面,動員熱情、有同情心的同學主動與離異家庭學生交往,相互促進.同時對思想已經產生偏差的離異家庭的學生不能以斥罵為主,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耐心、細致的進行溝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離異家庭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真情友愛的班集體里,感受到充滿陽光的生活,投身于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班集體中,并也在班級良好的氛圍下,潛移默化中轉變自己的不好習性,淡化親情缺失造成的負面影響。走上積極的求學之路。
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初中就因為父母離異而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心里對自己的能力和作為持否定態度,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種心態。要精心組織并積極鼓勵離異家庭學生參加班集體組織的各項活動和社會活動并組織一系列展現個性的比賽,借助這些活動,為他們提供展示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形象的舞臺。并在活動中發掘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有意識的把一些組織活動交給他們,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同時要嚴肅紀律,防止別的學生打擊、諷刺他們,為他們構筑一個重塑信心的舞臺。
對于離異家庭的學生,我們是要以寬容的心以耐心的心以平和的心以同情的心去走進他們,但對于一些原則性的問題,絕對不能遷就,比如必須遵守的紀律,比如絕對不能觸犯的法律,尤其他們接近成年,尤其中職環境比較復雜,所以我們在教育的時候就必須絕對嚴格,有違紀行為絕對不能遷就,我想愛心和原則性并不矛盾,關鍵是看處理的方式方法吧。
社會的變化導致離異家庭的增多,孩子是無辜的但卻是被傷害最重的,這也許是這個社會的悲哀,中職院校的存在也不是僅僅是收留學習不好、調皮搞蛋的收容所的,它是為這個社會培養合格技術工人的,離異家庭的孩子來到中職院校,也是來學習技術的,也是為自己以后的發展準備的,所以不管是社會上的民眾,不管是他們的父母,不管是學校還是老師,都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他們,這個社會是要充滿溫馨的,作為中職院校的老師,我們尤其要做的更多,這也是證明自己、證明中職院校的機會,也是引導離異家庭孩子走上健康發展道路的機會,所以我們會盡心盡力,力爭做到最好。同時也祝福所有離異家庭家的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