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新生,沒有上課的概念,不知道上課該做什么或者根本管不住自己。一個橡皮擦可以入迷地玩上十幾分鐘;一個文具盒翻過來翻過去地玩;一張小嘴嗡嗡地說個不停;不時有人告狀,一雙企盼的小眼睛望著老師,巴不得老師趕快批評那個同學……要想教好這些小不點兒,我覺得組織課堂教學尤為重要。其實,只要摸清了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再對癥下藥,那么上起課來也就輕松多了。現在我就把幾年來對低年級有序、有效地組織教學的幾點粗淺的經驗和大家一起探討。
學生剛入學時,沒有一點規矩,大喊大叫,又打又鬧,這時,為了能讓學生盡快地安靜下來,可以制訂一些口號來約束他們的行為,同時也可以在上課時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如:在學生亂說話時,老師說:“小嘴巴”,學生接:“不說話”;在學生坐姿不正確時,老師說:“坐直”,學生接:“one,two”;想讓學生看黑板認真聽講時,老師說:“手放桌上”,學生接:“眼看前方”;當發本子時也有歌訣:“傳本子,傳本子,傳好本子來寫字”;發好本子怎樣才使學生很快地安靜下來呢?老師立馬喊:“一”,學生接:“拿好本子”,老師喊“二”,學生接:“拿好鉛筆”,老師喊“三”,學生接:“坐端正寫”。這樣簡短的一二三,不僅規范了學生的寫字姿勢,還會養成學生安靜寫作業的習慣。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的持續時間較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安排課堂中稍作休息,在休息時可以這樣喊:“哆來咪”,學生接:“我休息”。這樣的口號喊起來,不但班內課堂紀律大有好轉,就連課堂教學效果都有明顯提高。
一年級學生特別希望能聽到老師的表揚、稱贊和鼓勵。老師一句“你真棒”比媽媽買的糖還要甜。所以,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就在孩子們表現不好或課上亂說話時,尋找班內做得最好的同學,適時地進行表揚,說:“✕✕同學是我們班表現最好,最聽話的孩子。”話音剛落,只見同學們就齊刷刷地坐好了,如果這時還有個別同學沒有坐好,就要抓住典型,進行批評教育,讓前者與后者形成鮮明對比,讓孩子自己區分好壞,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當某個同學讀書的習慣很好時,我就抓住好機遇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瞧,✕✕同學真會讀書,一手指著書,眼睛還看著書來讀,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當我表揚回答問題聲音洪亮的孩子時,其他的同學就會一個比一個聲音大,此刻我感到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在教學中要盡量挖掘每個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一旦發現便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們。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盡可能地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及時地用恰當的語言予以表揚。即使學生有錯誤、有失誤,也要用善意的藝術的方式予以批評,引導學生改正。
常聽有的老師說,教小孩子,首先要跟孩子們拉近距離,和學生成為朋友,要讓他們喜歡你,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話雖如此,但我卻有不同的理解。我覺得,孩子其實都是聽話的,只不過自制力比較差,如果一開始就與他們距離太近,那么學生喜歡歸喜歡,卻少了幾分怕勁兒,以后再想嚴管就難了。所以我認為,應該一開始就把學生制住,讓他怕你,等他們慢慢有了規矩,再與他們靠近,拉近距離,這樣學生對老師是既怕又敬。
有很多老師都說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沒規矩,上課亂說話,老師講課也不聽,該怎么辦?其實,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習慣的問題,如果第一次上課,老師在講,學生沒聽或在說話,老師不加以制止的話,那他下節課還會說,慢慢的他會覺得上課說話沒事,就會越說越厲害。而且,別的同學也會跟著學,只要有一個同學說話,老師不制止,那別的同學看他說話沒事也就會跟著說,慢慢的上課說話的就越來越多,時間長了,學生養成壞習慣,再想改就難了。所以,我認為,剛開始,哪怕上課少講幾道題,哪怕上課少解決幾個問題,也要培養學生的習慣,只要有人說話,就一定要提醒、制止,等學生養成好習慣,以后上課就省心多了。上課時還注意哪些方面的習慣培養呢?課前準備:書本怎么放,文具盒怎么放,老師要有統一的規定。對沒有準備好的學生也是一個警示。師生問好時也要有要求,學生站得很端正,很有精神,整個班級看起來很整齊,精神飽滿。怎么翻書,怎么讀書也要有要求,左手放哪里,右手怎么指,老師要示范,并在巡視中個別矯正。回答問題時要站直,兩手垂立,聲音要響亮。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