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馬克思主義基礎》課程講授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容,它在講授內容上、與其它課程的延續性上都應該在學員政治理論的學習中發揮基礎性的作用。要加強本課程的基礎性作用必須從提高授課教員的素質、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以及革新內容設置三個方面下功夫。
馬克思主義不僅在過去,而且在當前依然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不僅產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次飛躍——思想,指引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而且不斷地實現著新的飛躍,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的實踐中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第二次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總之,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地位總是會不斷遇到挑戰和考驗,而馬克思主義理論正是在不斷地接受挑戰,并逐步發展壯大的。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創立的,正是運用這一方法使馬克思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建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一龐大的理論體系。馬克思是從力和關系的矛盾運動中認識社會制度的變遷,依據經濟關系來理解和說明政治法律制度和倫理規范,通過社會實踐,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來達到預期的目的。唯物辯證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來認識世界,按照不斷變化的實踐來認識事物,按客觀存在著的經濟規律辦事,理論要聯系實際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這一科學的方法論是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一切新事物、新發展和新變化的法寶。這一方法論貫穿于馬克思的整個理論體系之中。
士官學員在學完《馬克思主義基礎》課程之后,將學習另外一門重要的政治理論課程《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這一課程是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陣地,也是學員所學的政治理論課程中最重要的一門。但是要學好《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必須要以學好《馬克思主義基礎》課程為基礎。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馬克思主義基礎》課程,能夠使學員更好的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理論上的延續性,以及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脈相承的本質聯系。
所謂教員素質,是指教員個人的政治品格、知識才能、道德情感、敬業精神、團結協作等。馬克思主義理論從創立至今已經有160多年的時間了,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今天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不能再僅僅照本宣科,而是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同今天的時代特征結合起來講解,才能夠使學員真正信服。授課教員要跟上時代建設的節奏,傳遞新信息,滿足學員精神文化的合理需求。因此,授課教員首先要原原本本的研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著作,這一工作是不能忽略的。一個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都沒有讀過的教員,很難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講清楚,更談不上講透、講活了。其次,授課教員要適應形勢任務和實踐要求,用發展的眼光審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緊緊圍繞當前社會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授課中解決和回答廣大學員關心的現實問題,凝聚人心,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第三,授課教員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不但要懂得本學科的知識,而且還要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風土人情,中知政策法規。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并配以適當的教學方式方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理論的魅力在于認識現實,理論的生命在于指導實踐。因而能否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讓學員入耳入腦,增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便成為提高《馬克思主義基礎》課程基礎性地位的關鍵問題。目前我校在《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課程中設立了實踐教學環節,效果很好,《馬克思主義基礎》課程也應該設立。比如,在講解科學社會主義部分時,可以帶領學員到社會主義建設較好的社區去參觀,比如武漢的百步亭社區、沌口經濟開發區等,讓學員親身體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強大生命力;在講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內容時,可以帶學員參觀可口可樂等世界知名企業在中國設置的工廠,讓學員親身體驗資本主義在當代的新變化。相信通過這些現地教學,學員將能夠更加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三大組成部分的內涵和精髓,并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今天仍然是適用的。
革新《馬克思主義基礎》課程的內容設置,也是加強本課程基礎性地位的當務之急。在過去的授課中,我們偏重于講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這也跟本課程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演變而來有關。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容講解較少。而目前社會上的熱點、難點問題卻多集中在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方面,所以,在今后的課程內容設置中應適當加強這兩個部分的比重,筆者認為三大部分的內容在總課時中占40%、40%和30%比較合適。
與此同時,教員還可以把自己所研究的動態介紹給學員。前沿問題的介紹與研究不僅可以使教員培養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還可以活躍學術氣氛,引起學員對學科的興趣,拓寬學員的視野。教員在正常授課之外,在堅持政治課程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前提下,應該可以由教員自主地選擇學術前沿和現實熱點問題以及自己的相關研究結果,輔以講座的形式介紹給學員。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單一的說教和灌輸,真正在爭鳴中啟發學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考。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