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小學英語教學應以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為主要任務。合作學習因其合作性、趣味性、競爭性等優勢被廣泛用于小學英語教學。本文就如何利用合作學習來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作了探討。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2001年出臺的《英語課程標準》亦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如何利用合作學習激發、培養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小學生年齡集中在6-12歲,受知識經驗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他們的認知總體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尚處于發展變化中。主要表現在:①、觀察缺少目的性,精確性、順序性和深刻性不高;②、記憶發展總趨勢是由無意記憶向有意記憶過度,但具體形象記憶仍占主導地位;③、有意注意已有初步發展,但是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注意的范圍有限,并且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較差;④、思維發展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并沒有對外語的真正需求,也沒有學習的內部動機,而且他們的注意力廣度為5-10分鐘,所以很難讓學生在整個課堂上都集中精力學習英語。因此,優秀的外語教師應該因勢利導,創設需求,通過合作學習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提高學習動機,提高認知水平。
要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相互促進,教師應在小組規模、成員構成以及組內分工等方面進行合理配置;同時結合班級具體情況而隨時進行適當的調整。合作小組的成員構成一般有異質分組法、分層法、自主選擇法和隨機編排法四種類型。
①異質分組法將不同能力層次、不同性格喜好的學生均衡搭配以縮小各小組之間的差距。這種分組方式可以讓學生看到各自長處和不足,認識到人的能力、個性、才干是多樣的,懂得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
②分層法指的是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圩灾餍图唇處煵粎⑴c分組,學生自行選擇自己的合作學習伙伴。這種方式可提高學生學習選擇的自主性,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主動權,但同時有可能導致部分能力差性格內向的學生無人選擇而受到傷害,故這種方式不宜在全班范圍內展開。
④隨機編排法即在沒有任何參考依據的情況下根據學號或座位隨機組合,這種組合方式偶然性成分大,缺少人為的干擾,操作方便,因而在一般課題廣為采用。但由于其隨機性所以導致其管理難度系數加大。
由于當代兒童個性豐富、文化背景繁雜,所以教師在編排小組時要充分考慮每位學生,因此教學中應以異質分組法為主,其他形式為輔,既保證活動的正常進行,又防止形式模式化(關文信,2003),以最優化的編排成立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揮各自的作用,獲得成就感與榮譽感,并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
合作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協作、討論、交流、互相幫助等方式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或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開展小組活動。小組中的每個學生都應承擔具體的任務,并要對自己的任務負責,通過合作最終完成共同的目標。那么任務的設計必須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教學活動的起點,從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結構、學習興趣以及生活實際出發。因此,任務的選擇對合作學習的開展非常重要,只有那些既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的任務才是有效的合作任務。
任務的完成依賴于有效地任務情景。情景教學指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要學生完成season, color, sport 的學習,可先由歌曲《seasons》導入,建立季節與顏色的聯系。再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分別為spring, summer, autumn, 以及winter.,各組完成一副該季節的象征性運動的圖畫we can do…in …。小組成員分工如下:一人畫圖,一人著色,一人講解,其他表演。最后進行小組辯論:i like…至此,小組成員通過合作完成了季節、顏色、運動等任務的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了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理念,并指出應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雖說評價只有一個基本目的即評價某一事物的價值,但它可以起很多作用(施良方,1996):通過評價,使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方法,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則得到英語教學的信息反饋,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反思,及時調整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小學英語合作學習中,評價應該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實施對英語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具體的評價內容應該包括:發言是否積極踴躍?合作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是否遵守合作規則?是否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并非人云亦云?是否善于做好筆記,積極使用英語進行思維和交流?是否尊重他人,認真其他他人發言?評價主體包括學生自評、教師的評價以及小組成員互評。
4.1 學生自評:在合作學習結束后,學生應該對自己進行全面、深入的反思,對自己的學習、合作技能、合作態度都作出客觀評價。學生自評是培育學習責任感,形成個人獨特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既要做一個橫向、縱向的對比分析,又要虛心接受老師和同學對白己的批評和建議,及時記錄反思。
4.2 教師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觀察學生的表現,不僅要注意小組學習結果的評價與小組學習過程的評價,還要關注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評價引導學生達到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目的。如教師可以采用全班表揚、小組加分,每周評選優秀小組長、優秀組員、最佳發言人等多種形式,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有趣的獎勵。
4.3 小組成員互評:學生間相互客觀全面的評價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供學習動力,幫助同伴學習,又能培養學生客觀認識同伴,同時客觀認識到自我,對小組合作機制的進一步形成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同伴間的相互評價要做到客觀、全面。小學生在評價時容易受主觀因素和感情因素影響,教師應該加強對評價目的、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方面的指導,最好在評價之前幫助學生制定一個評價單或是評價表,是評價更容易被學生們接受。
總結: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情感上比較依賴教師,對于他們來說,英語學習更應該是在玩中學,學中玩。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通過設計一個個充滿趣味性、挑戰性而又富有現實意義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與學習伙伴合作同學習,體驗學習過程,分享學習成果。在小組中學習中,他們沒有思想包袱,沒有壓力,敢問敢說,尤其可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也變得開朗大方起來。學生在分工合作中不知不覺掌握語言技能,將他們引領到一個更廣闊更接近實際生活的語言學習天地,并在這片天地中愉快地生成自己的知識,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