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與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來的交換生半個多月的接觸,筆者對美國的教育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對美國的家庭學校特別感興趣。美國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進行,而我國的基礎教育課改也一直廣受關注,同樣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國的教育形態(tài)主要還是以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為主,那么這樣一種新的教育形態(tài)會不會給我們帶來新鮮血液呢?會不會同樣也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另一個新渠道呢?基于這種想法,筆者開始著手準備了這項研究。雖然這也與的歷史和文化狀況等有關系,而且我國實施的是強制的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這一新形態(tài)也給我國的家庭教育和基礎教育帶來了新的方向和期待。希望其教學方法和手段也能為我國不斷推行的基礎教育改革帶來一絲春風。
家庭學校起源于19世紀60年代的美國,由被稱為“美庭學校之父”的約翰·霍特(john holt)最早提出,其最初宗旨是為了傳播宗教信仰,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20世紀中后期作為一場教育運動重新受到家長與教育者的關注。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它已經(jīng)由早期被視為狂熱份子所實行的教育活動,轉變?yōu)楸淮蟊娝邮艿摹⒑戏ǖ慕逃绞剑踔猎诿绹€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美庭學校的繁榮是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和背景的。
(1)它具本文由論文聯(lián)盟集整理有一定的教育理論基礎。受到約翰·杜威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人都認為家庭為孩子提供了最天然的、有學習氛圍的社會環(huán)境。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美國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社會特色。
(2)家長對公立學校教育質量的不滿,這也是美庭學校出現(xiàn)的最初原因之一。一些家長認為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太差,并且校園暴力橫行,孩子們的安全難以得到保證,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選擇讓孩子在家接受教育。
(3)美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所以宗教因素是其不可避免需要考慮的一環(huán)。基督徒是選擇家庭學校教育數(shù)量最多的家長,他們既要求孩子學習一些傳統(tǒng)的科目,又親自教授他們宗教教義,以表達對上帝的尊敬。
同時再加上社會其他因素的影響,家庭學校自身的優(yōu)勢發(fā)揮得越來越充分,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美國的“家庭學校”不同于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它是指適齡兒童少年不在公立或私立學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符合教師條件的父母或專門的教育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在家中完成初等教育的學習課程[1]。其特點是以家庭為主要的教育場所,家長為教育者,對孩子的宗教信仰、道德、智力發(fā)展等綜合素質進行培養(yǎng),對兒童進行個別化的教育。目前,家庭學校教育在美國50個州都已經(jīng)取得了合法地位,成為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之外的另一種重要的教育形態(tài)。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了家庭學校。據(jù)美國教育部全國教育統(tǒng)計中心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在2007年統(tǒng)計到有150萬兒童接受家庭學校教育,并且人數(shù)還在不斷地增加。
近年來,在我國許多地方多多少少的出現(xiàn)了一些家庭學校教育現(xiàn)象,如鄭淵潔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成功的丁俊暉等。但是這些只是一些典型的例子,并沒有形成規(guī)模化的行為,因此也就沒有引起和家長的爭議。2006年的侯波案使得中國的家庭學校教育現(xiàn)象引起了的關注,并遭到了否定[2]。同年,上海的“孟母堂”事件因為違規(guī)收費、沒有承認的辦學資質而被叫停,但是實際上“孟母堂”并沒有停辦,在2009年的時候再次被叫停,并罰款。認定其是非法行為,家長卻聲稱是在進行家庭學校教育,雙方各執(zhí)一端,引發(fā)了巨大的社會關注和學者的廣泛爭論。
一方面,家庭學校的孩子因為在家接受教育,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不同的人群,這樣既擴大了自己的視野,又受到了在學校中沒有的社會教育,參與到更多的社會活動中去,因此相對來說都比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孩子成熟得多。他們接受知識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手段都有一定的不同,這樣,家長不但更好地幫助孩子認識了社會,也會更利于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并為他們能在今后順利地進入社會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孩子的安全是父母擔心的一個重要問題。當今美國校園的各種暴力事件頻頻發(fā)生,槍殺、吸毒、性泛濫等等不良行為都危害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家庭學校為家長既可以保護孩子,避免他們被社會上的不良行為毒害,又可以讓孩子接受教育、獲得知識提供了一種新途徑。這種良好的環(huán)境是學校所不能相比的。
的通力合作,家庭學校也有了良好的后備資源。公立學校既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利用學校資源和活動的機會,也為家長提供一定的培訓服務,使家長的技能和素質不斷提高。同時科技也在不斷地發(fā)展,這為不斷提高和改進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提供了便利。家庭學校所需教材的來源形式也多樣化,不僅僅局限于圖書館和社區(qū),家長可以在網(wǎng)絡上下載各種資料文獻,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等便利方式與其他家庭學校的家長交流,還可以與公立學校緊密聯(lián)系,獲得公立學校和社區(qū)的幫助;孩子也可以直接通過網(wǎng)絡與學校的教師和同學交流,例如美國的密歇根州和阿拉斯加州等地區(qū),網(wǎng)絡都已經(jīng)廣泛應用到家庭學校里。這種靈活多樣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既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了知識,還線.靈活的學習時間
這種一對一的教學方法更具有針對性,不但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而且這也給孩子們提供了寬松靈活的學習時間,而不是和在學校一樣有著固定的上課時間點,父母可根據(jù)自己的工作和休閑時間調整教學的時間,孩子也可以更好地支配自己的自由時間。大部分的美庭學校由父親或者母親進行,每天的上課時間是5到6個小時,各州對此都有法律規(guī)定,雖然時間長短會有不同,但是多數(shù)要求上課時間不少于4個小時,每年不得少于180天。比如在密蘇里州,根據(jù)有關法律,家長要把孩子留在家里上學必須向當?shù)氐慕逃斁謭蟾鎮(zhèn)浒福徊⑶颐繉W年的上課時間必須保證1000個小時,其中閱讀、數(shù)學、歷史、地理、英文和科學等主課至少在600小時以上,而且每次上課必須“簽到”,孩子的作業(yè)和家長的批改記錄都要保存,以備教育官員的抽查。
在美國的家庭教育中,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具有較高的學歷,也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具有教育孩子的專業(yè)知識。這不僅給家長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zhàn),也給他們帶來了激勵,使他們?yōu)榱私毯米约旱暮⒆樱矔e極主動地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這樣,就有利于整個社會關注知識和能力,有利于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學習的氛圍,有利于學習型社會的形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有俗語說“知子莫如母”。父母既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也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有確定孩子教育形式的優(yōu)先權利。但是長久以來,公立學校一直是孩子教育的主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私立學校也在兒童教育中有了立足之地,但是家庭教育的地位卻被忽視。美庭學校的興起繁榮對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的回歸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與提高。
從國內來看,對家庭學校教育的研究很少,也不深入。這可能與我國實施的是強制的九年義務教育有關,但是美庭學校的優(yōu)點卻值得我們借鑒和吸收。這不但會對我國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而且又可以對我庭學校教育的理論研究提供參考。
我們從美國的家庭學校中可以認識到,并不是只有學校才可以辦教育,也并不是只有教師才可以教學生,家長也可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教學成果可能會比學校教育更加顯著。相對于學校對孩子所起到的部分作用來看,家長對孩子所施加的影響是更加全面的,尤其是在孩子的早期成長階段,父母的作用更是不可代替的。他們不僅僅教給孩子知識,而且還教他們做人的道理,使他們可以在一種寬松的、無壓力的氛圍內進行學習。而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師生比過大,學生的競爭性特別強,幼小的孩子從小就知道升官、當官,當然這種問題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學校,但是學校肯定是要負大部分責任的,畢竟學校是他們活動的、受熏陶的主要場所。國外的輕松的氛圍,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美國的家庭學校教育也并不是一出生就受到法律的認可的,它也是在經(jīng)歷了不斷的斗爭、摩擦之后,在民主自由的最終引導下才得以生存下來且逐步發(fā)展的,并以立法的形式得到最終的承認。這種由于法律沖突所引起的權力認定過程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我國的立法并未賦予父母對自己孩子選擇在家讀書的權利,反而必須得在兒童適合的年齡內送入學校接受教育,“孟母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筆者認為我們在確定教育立法時,是不是應該根據(jù)孩子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有一點區(qū)分的界定標準呢?這個問題值得推敲。
美國的家長既可以選擇把孩子送到公立學校讀書,也可以選擇在家自主教學。選擇家庭學校的家長還可以和學校密切地溝通聯(lián)系,既可強化學校的主要課程,還可鼓勵孩子自主、超前的學習。他們真正從孩子的生命成長的需要出發(fā),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有的學校從各個方面對家庭學校進行支持,不但對教學的父母進行培訓,還鼓勵孩子到學校中參與各種活動。這種逐漸新興的模式在學校和家長之間架了一座橋梁,縮短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反觀我國的基礎教育,父母基本上是把孩子送到學校里就心安理得了,孩子一旦出什么問題,把所有責任推給學校就好,反正不怕學校不負責。有這種心態(tài)的家長完全放棄甚至是故意拋棄了自己對孩子生命成長的責任和義
務。我們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尋求一種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間的最佳平衡狀態(tài),既不完全無視,也不盲從。
美庭學校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宗教的需要。美庭學校這種重視重塑宗教信仰以及倫理道德的教育方式,也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發(fā)。我國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也應大力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美德,重視那些曾經(jīng)的經(jīng)典。經(jīng)典不是過去,而是永恒。歷史不是用來忘記的,可是在我國的基礎教育界,雖然每周都有思想政治課、歷史課等,但是那些曾對人類歷史產(chǎn)生推動作用的先秦諸子經(jīng)典等卻并未安排進學生的課表。雖然經(jīng)過幾年的學習,但是一旦學生們走入社會,那些美德就嘩的一聲消失不見了。小學時,老師還會給我們講雷鋒的故事;長大后,老師給我們講的是題海戰(zhàn)術。老師們總是忙著各種考試而忘記給我們講經(jīng)典,家長們也總是忙東忙西而忘記給我們講那些古老的美德。
美國的家庭學校是一種獨立于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之外的新的教育形式,它的產(chǎn)生、昌盛有其特定的美國特色和時代背景,雖然我們不能全盤照搬,但是我們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優(yōu)點為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所用。
本文來源網(wǎng)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www.qiangmiba.com)整理發(fā)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