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怎么樣讓底子薄,學習能力差的技校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是擺在技校老師面前至關重要的課題.本文從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營造實踐氣氛。以及喚醒學生的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等幾個方面剖析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的一些頗有成效的方法。
隨著改革浪潮的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學生學習知識不是一個被動吸收、機械記憶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新問題,并構建他們自己的認知的過程。這就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十分重視學生自主實踐能力的培養。
自主實踐學習就是通過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與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教學理論與實踐都清楚地告訴我們,所有教學效果都是以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
動”等多方面的內容。因此本課程的教學難免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低,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如果在教學中,教師盡量用教學模型及簡易的模型給學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機會,同時讓學生參與制作,提高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逐步形成對該課程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機械基礎》教學的課堂就不再是單調枯燥的、教學效果不顯著的課堂,而是充滿活力、充滿智慧、充滿希望的課堂。
在人的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明者、探究者。緣于學生內在的需要和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鼓勵學生大膽實踐。
首先,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一種民主、自主、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特殊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激起他們敢想、敢問、敢說的自信心。而技工學校的學生大都學習底子較差,學習習慣也不太好。上課喜歡趴在桌上睡覺或者和別人說話,這就需要老師在上課是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鍵》這一課題內容時,有一位學生對我說:“老師,你在講臺上一個勁地講鍵的特征和應用,而我們一個個直想睡覺,根本就聽不進去,這樣的課太枯燥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模型演示其工作原理及其在裝配過程中應當注意的一些技術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育對象足具有感情、需要得到尊重的個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構建一種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會消除膽怯、不信賴老師的心理,才會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著名的特級教師路培琦說:“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教師進行教學的素材,是給你一個思路,你利用這個素材和思路,想辦法達到你制定的目標,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當圣經來念。”如果僅讓學生簡單,被動在跟著教材上規定的問題和內容,依葫蘆畫瓢地摹仿,然后再得出結論,到底為什么要這樣做,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學生就缺少相應的思考空間,更談不上自行設計實驗對相應問題進行探究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變教師講授為自主實踐,變“為結果而學”為尋求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學,變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為靈活生動的實踐內容。
如在講授“平面四桿機構”一章中“死點”的知識點時,我先讓學生自行做了一個曲柄搖桿機構的模型,再讓他們新手演示曲柄搖桿機構的運動。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發現連桿與從動件共線時,從動件無法轉動而且轉向也不能確定,自主發現了死點位置。利用學生此時好奇,急于尋求根本的心理,我讓他們探究討論如何避免死點,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留給了他們無窮的探究樂趣,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形成自主實踐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交交給學生獨立地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自學能力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學習慣的培養。
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缺乏自信,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想方設法學生扶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應指導學生養成看書的習慣,從書本上獲取知識,并能追本溯源,找出規律,真正做到掌握知識。
如在講授《變速機構》時,我讓學生自己先閱讀教材,理解各類變速機構的變速原理。再讓學生探討有些機構為什么只能達到有級變速,而有些機構卻能做到無級變速。這樣,學生提高警惕了看書的興趣,也慢慢學會了如何去看書。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提出的學習方式之一,它是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合作學習不僅能增進同學間的友誼,更能養成探索精神,增大成功機會,并能讓學生本驗成功的快樂。
如在講授《定軸輪系》時,我帶學生到車間,以6人一小組為活動單位,觀察車床中的減速器,并要求他們親手動一動,數一數,算一算,討論出輪系在這里的作用,計算同該減速器的傳動比,并歸納出計算定軸輪系傳動比的方法。在整節課中,我發現每一位學生都興致高漲,都能積極參與者到工作中去,討論中去。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顯而易見,質疑對學生的學習是多么重要,心中有了疑問,也就有了一探究竟的動力。故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勇于質疑,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鍵聯接”時,有的學生就問:“為什么楔鍵只能承受不大的單向軸向力?而切向鍵只能隨單向轉矩呢?為什么花鍵的鍵槽多,但對軸的削弱反而小呢?”只有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讓學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技工學校的教學主要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所以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之余,學校也非常注重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如在學習“銷連接”時,文中只提到了圓錐銷、圓柱銷和內螺紋圓錐銷三種銷,當時就有學生提出來有沒有內螺紋圓柱銷。對于這一問題,可讓學生到車間里車床上去具體找一找,量一量、查一查工具書。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總之,在《機械基礎》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旨在使學生能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地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能為將來更快地適應而作準備。
[3]張廬陵.《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農機化研究,2003,(1):232—234.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