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逐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幫助和指導他們養成正確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是小學階段學習信息技術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在現實教學實踐中,要想真正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和使用習慣并堅持下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計算機老師長期培養。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學老師,在積極宣傳學校開設計算機課重要性的同時,要把培養愛護電腦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當作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職責,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習慣形成的特點,注意從早抓起,防微杜漸,警惕任何不良習慣的滋長。比如,在介紹有關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時候,強調正確的開機及關機步驟和重要性,讓學生逐步意識到這樣是為了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保護計算機內數據安全的道理。此外,要禁止隨意插拔鼠標、鍵盤,下課時凳子排整齊再有序地離開等習慣。
因此,小學計算機教師在課程開始時要不斷強化學生規范操作上機。特別是在學生練習操作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加強監督和引導,確保在有限的上機操作時間內,能使更多的學生完成操作任務。如,教師可以來回地巡視檢查,發現問題,加以引導,并且加強個別輔導,做好提優補差工作。教師也可以通過局域電子教室的“監控轉播”、“語音對講”、“遙控輔導”等功能,對學生進行監督、引導、輔導等工作,用以解決學生上機操作過程中各種問題,提高上機操作的效率,確保學生在有限的上機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實用操作技能。
學生在學習學習和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要積極鼓勵他們開動腦筋,自己解決,不到萬不得已,不求助于教師。教師要善于引導鼓勵,學生在老師鼓勵下獲得真知,慢慢養成良好上機習慣,教師要多去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當然,有時電腦因為軟件本身或者系統出現的錯誤或者提示信息的一類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如系統安裝的殺毒軟件提示升級了,或者打開軟件時彈出選擇窗口,保存文件時提示文件已經存在等等。但如果不注意應對,也會成為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小的干擾,學生可能會一個勁兒地尋求老師的幫助。其實,教師應該明確地讓學生知道:這不是什么大的“錯誤”,而是電腦很友好地表示,就像平時把鼠標移到圖標上會顯示出名稱來一樣,這“錯誤”是提示你如何解決問題,或者是如何讓操作更簡便、更符合自己的要求。出現這類“錯誤”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分析屏幕提示信息,然后做出相應的選擇。長此以往,學生遇到新問題時,首先就會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嘗試自己解決,而不是坐等著尋求他人的幫助。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