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中學生業余訓練教學實踐中,運動損傷一直是業余訓練經常遇到的一個手的問題,學生一旦發生損傷就不得不中斷或停止訓練,從而影響業余訓練任務的完成,特別是體育高考前損傷而導致不能如愿考上理想的體育院校,而且我們對于損傷的處理往往是待出現后才采取治療措施,總是處于被動狀態,筆者試圖通過對中學生業余訓練中運動損傷情況的探索與研究,以發現其損傷發生的規律,為了減少這種損傷的發生而有針對性的采取一些措施,以保證業余訓練任務的順利完成。
2.1研究對象常德市中學生2000—2001學年度體育高考隊、高中田徑隊、 高中籃球隊、初中田徑隊、初中籃球隊共96人。
2.2研究方法:以普查校醫務室病歷卡記錄與運動訓練登記卡紀錄為主,問卷調查和個別訪問相結合。
所有業余訓練代表隊共有73人受傷)受傷率達76%,體育高考生受傷率高于田徑隊,田徑隊受傷高于籃球隊受傷率,在統計的96名學生中,上年內業余訓練運動損傷共有109人次,平均每人受傷1.135次,有的學生一年內受傷高達6次,上學期創傷發生61次,占56%,下學期創傷發生48次,占44%。
由表2可知:在109例運動損傷中,有兩個區域是發生運動損傷的高峰期,有21例發生在3月,有19列發生在4月,分別占了19%和17.4%。論文百事通3月、4月是業余運動訓練損傷的高峰期,究其原因有如下幾方面:(1)體育高考生面臨體育術科考試,訓練任務重,心理壓力大。(2)氣溫逐漸升高,一部分肌肉
開始放松,一部分肌肉還處在冬眠僵硬狀態,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而易造成損傷。(3)加之這一時期為迎接各級競賽,抓緊了各專項練習,尤其是田徑專項容易造成損傷。第三個運動損傷高峰期發生在10月、11月。10月有13例,11月有15例,分別占12%和13.8%,這一時期所發生的運動損傷,究其原因
有如下幾個方面:(1)由于這一階段運動量逐漸加大,學生訓練水平跟不上,難以適應大運動量與大強度的訓練。(2)這一階段是運動競賽高峰期,有迎新籃球、排球賽、有市籃球、田徑運動會、有校級田徑運動會等,這些學生均屬班、年級的體育尖子,賽事多,身體比較疲勞,容易造成損傷。(3)天氣由暖變涼,氣溫下降,肌肉僵硬,準備活動時間相應要長一些,但師生又容易忽視。(4)由于中學階段全力抓文化學習,訓練時間不足,師生均不想失去這以賽代訓的時機,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和技術水平。
中損傷遍及身體各個部位,如表3所示,其中足踝部損傷比例,占26,6%,腿臂部25例,占23%,腰背部19例,占17.4%。這三個部位是業余運動訓練損傷的多發部位,其主要原因是:田徑是一切項目的基礎,田徑運動跑、跳、投擲、跨欄各個項目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特別是足踝部、腿臂部,由于學生訓練的水平不高,身體素質較差,不能負擔較大的運動負荷,任何急于求成的超負荷都能引起損傷:而足踝部、腿臂部不僅要負擔身體重力,更要積極參與各項運動,所以更容易受到損傷。
對導致中學生業余訓練損傷的原因進行統計。見表4,其原因有氣候、組織不當或紀律不好,摔倒損傷,身體有病;場地器材不合要求,準備活動不充分或未做準備活動,全身或局部負荷過大,技術誤差或動作變形等。其中因技術差錯而導致的損傷有30例占27.5%,其次是因準備活動不充分所導致的損傷有紀例,占20.2%,負荷過大和場地器材不合要求分別占17.4%、9.2%,這說明技術差錯是業余訓練創傷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準備活動、負荷、場地器材,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如下幾點:(1)教師因受訓練任務和訓練時間的限制,為了早出成績,沒有從學生的具體情況考慮,在訓練中存在拔苗助長的觀念而忽略了運動規律和訓練原則;(2)學生思想上對準備活動沒有引起重視;(3)訓練條件差,場地器材不合要求;(4)教練只注重早出成績,而“突擊”專項練習,忽略了給運動員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對常德市中學各代表隊學生一年來業余訓練中的運動損傷的抽樣統計,其結果顯示中學生業余訓練損傷的一般規律:田徑訓練比籃球訓練損傷多;3月、4月、10月、11月是損傷的多發季節;足踝部、腿臂部和腹背部是損傷的多發部位;技術差錯是損傷的主要原因。因此,應該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對新進行訓練的學生以提高各項基本素質為主,同時加強體育保健的常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專次訓練;
(3)科學的安排運動量,深人了解學生身體素質,學生身體素質差異較大,運動量要因人而異,標準要因人而異,要區別對待;
2、崔和明等湖南師大體育系損傷規律的調查研究[j]湖南師范文學學報(自然版)”89年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