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不是一個孤立的學習過程,任何一種語言總是和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或,以及其歷史、文化、社會背景等因素息息相關的。接觸和了解英語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有益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文道結合。教學中涉及的英語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用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語言與文化的滲透之外,還應引導學生多去閱讀、瀏覽一些文學作品、報刊時文,鼓勵他們留心和積累有關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資料來補充文化營養(yǎng)。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文化知識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從一種語言我們可以看出該語言社會和文化背景,看到該社會的生活環(huán)境,風俗習慣,社會歷史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等,英語的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區(qū)別。然而,中國學生由于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從本民族的文化視角來看待英語的文化,這種文化負遷移必然導致理解和交際中的障礙。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社會和文化差異的對比,以幫助學生消除交際失誤。如在英語閱讀中我們遇到了babyshower,有的學生可能理解為中國的“滿月”,而實際上則完全不一樣。babyshower當屬美國各式各樣的派對最溫馨可愛的一種。名為babyshower,卻不是給嬰兒沐浴,而是給準媽媽的一場“物浴”和“靈浴”:在嬰兒預產期的前一兩個月內,準媽媽的女性好友將準媽媽的女同事們、女親戚們召集起來,共同把祝福、忠告、禮物連同幽默灑向準媽媽,為的是幫助她做好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準備。
教學中我們會遇到大量的介紹東西方風土人情、文化風俗存在很大差異的文章,有時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匱乏是制約學生對文章整體理解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交際因素,給學生介紹一些有利于語言有效傳遞的背景知識,對保證語言教學的順利進行是很有益的。例如:《21stcenturyteenssenioredition》(issueno.256)上有一篇這樣的文章:“whatdoesadragonmeantoyou?”在這篇文章中,東西方文化意識領域的差異有了碰撞的機會。東方文化里‘睿智威嚴’的龍變成了西方文化中的‘兇惡殘暴’的怪獸。趁這個機會給學生介紹東西方文化中在不同的動物、數字、等諸多方面理解上存在的差異。開闊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他們的文化意識。
多媒體教學,特別適合知識更新和隨時在教學中增補學術前沿的內容,尤其在英語教學中,對英語的文化導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教授disneyland,charliechaplin,ataleoftwocities,australia等等的課文,我們可以選擇相關文化的vcd讓學生觀看。在教學中,還可以適當地穿插使用如familyalbumu.s.a.(走遍美國)、followme(跟我學)等原版教材,讓學生聽到地道的英語,觀察說話人的bodylanguage等非語言交際文化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體驗和感受異國的文化氛圍,加深對英語文化的了解。
通過教材的學習,加之多媒體的輔助手段可以讓學生了解英語的文化,感受英語的文化,但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讓學生進行交際實踐活動。因此,營造校園文化環(huán)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尤為重要。如我們在校園開設englishcorner,englishbroadcasting,舉辦englishparty,組織英語表演等,學生學過的如thenecklace,themerchantofvenice便是很好的現成劇本。聘請外教教授口語,讓學生同外國人直接接觸,直接對話,這對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只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文化因素,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全面地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正確認識跨文化交際教育在外語教育的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對跨文化交際教學在當前教學中的地位的認識,并在課堂教學及課外輔導,尤其是閱讀教學中全面反映出來。為培養(yǎng)出具有跨文化交際素質的人才而不斷努力。
[1]葛爽,論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第4期,第4卷:37。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fā)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