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可采取集中教育和隨機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使幼兒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幼兒園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發展尚未完善,其自我保護能力相當缺乏,一不小心,便易發生事故,影響健康。因此,教師有責任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為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順利成長,我們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應常抓不懈。在安全教育中,堅持集中教育和隨機教育相結合。
將安全知識作為活動主題對幼兒進行集中教育必不可少。鑒于幼兒時期的認知具有直觀、具體、形象的特點,集中教育活動可通過各種形式和多種渠道進行。如:向幼兒展示有關安全知識的圖片、音像資料。平時我們要做有心人,收集如防火、防觸電、防煤氣中毒、防雨、防雷、防震、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等各方面的圖片或音像資料。然后把這些收集到的資料按主題形式分類,在班里給學生觀看、講解,這樣圖文并茂,調動了孩子的多種感官,記憶深刻,久久不忘。
開討論會也是向孩子進行集中教育的好形式。班里心雨小朋友在做游戲時頭皮被墻角劃破了,孩子們在表示關心的同時,紛紛到墻角處查看。抓住這個機會,教師引導幼兒進行了安全教育主題活動:1.討論心雨為什么會受傷?小朋友在游戲時應怎樣做才不會受傷?2.受傷以后有什么感覺?小朋友、老師、爸爸、媽媽的心情怎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注重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親自參與到安全教育之中。像在我班開展的“人人爭當安全小衛士”活動中,讓幼兒親自找一找身邊(室內、室外)哪些地方易出危險,怎樣想辦法消除這些危險隱患。我們師生商定:一起來設計標志,并把它們貼到適當的位置上:“小心觸電”的標志,貼在了活動室的電源插座旁;“當心滑倒”的標志,掛在了易摔跟頭的廁所臺階旁;在園里設計出好多“注意安全”的標志……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安全”兩個字已在幼兒的心里生根、發芽。
同一安全問題,多種教育方法,讓幼兒留下深刻印象,吸取安全知識。如對于交通安全問題,我們不僅要告訴孩子一般的交通安全知識,還應讓孩子們認識交通標記及在出現這種交通標志的地方或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邀請交警大隊的叔叔給我們作了有關交通安全方面的講座,讓小朋友知道了怎樣走路,走路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等常識,認識了一些標志,禁止行人通行標志、人行橫道標志、注意危險標志、步行街標志等等;利用角色游戲《開車》讓幼兒進一步遵守交通規則。在此后,我們帶幼兒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的許多活動中,我們總要和幼兒共同制定幾項規則和紀律:如走路靠右邊;看見綠燈走、紅燈停;過馬路要四下張望;小朋友之間手拉手不可掉隊……在開展交通安全的系列活動中,幼兒對消防車很感興趣,我們就接著開展有關消防安全的活動:讓幼兒了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學習撥打119,學習簡單應急措施(用床單塞門縫,用濕毛巾捂嘴巴)開展一些自救演習等。觀看消防專題宣傳動畫片,帶領幼兒參觀消防隊,模擬練習等,我們還組織了疏散演習,幼兒在模擬失火脫離現場時,一個個手捂鼻子,蹲下快速向外面爬去,說明幼兒已經知道了失火時自我救護的方法。在幾次的活動中,孩子們都能遵守規則和紀律,使活動順利地開展,也使幼兒在活動中增強了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蘊含著諸多的教育契機,只要我們做有心人,抓住這些機會,隨時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午睡起床時,教幼兒正確有序地穿衣服保護自己身體;鞋帶松了,教育幼兒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進餐時教育幼兒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魚把魚刺挑干凈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飯不嬉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等。外出乘車時,教育幼兒不要把頭、手伸出窗外,強化幼兒安全保護意識。
一年來,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教育下,我們的孩子從不知道哪些東西能玩,哪些東西不能玩,到現在知道哪些東西是危險的,會傷害身體,不能碰;從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到現在認識了許多的安全標志和緊急情況下可撥打的救援電話;從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現在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等等。孩子的安全意識增強了,自我保護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安全系數提高了,我們做幼教的為孩子們又多了一些安全保護傘而高興。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