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促進科技進步、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革命性力量。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社會培養高級的科技人才和各級各類合格的建設者,要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下解放出來。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學生的特長,調動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生的創造思維、開拓意識不斷得到培養和發展。
所謂創新,就是指個體、組織、社會發現自己沒有發現過的思想或事物。學校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主戰場。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應首先從課堂上予以突破。筆者認為,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
吉爾福斯說過:“創造國不必假設為僅限于少數天才,它潛在地分布在人口中間。”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人的靈魂演算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需求。”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正常人,從兒童開始,都具有創新能力,而且青少年時期最富創新力。這就要求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成功。教學法必須鼓勵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行自主性探究,要面向全體學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耐心啟發和誘導、培養和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從而為學生的未來打下基礎。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思路,掌握一些新的知識及創造性的學習方法等,對學生來說都是創新。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要求廣大教師形成新的教學觀、教材觀、學生觀、教師觀,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是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執行者,是教育過程的設計者,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幫助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認識事物,激發學生的進取欲望,讓學生想創新、能創新,給學生以機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藝術導演,創設優良的情境和濃厚的氛圍,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因此,只有在課堂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逐步樹立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搖籃。對于敢于提出打破常規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支持,以增強學生的信心。因為,只有接受挑戰、戰勝困難,才能挖掘潛力、發展能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說:“發現千千萬,起點只一問。”因此,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是培養創新思維的主要途徑。大膽質疑是創新活動的重要特征;特別是在學生不想說、不敢說或說錯的情況下,更需要教師的鼓勵和支持。因為教師的鼓勵和支持對學生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學生獨立見解得到教師的鼓勵和支持時,學生會在內心產生成功愉悅的感覺,會增強成功的信心和愿望,會把教師的鼓勵轉化為內在的激勵和動力,會不斷鞭策自己,向新的目標努力,最終敢于表達、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創見,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由于學生受實踐范圍和知識儲備的局限,對許多知識理論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會有全面、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因而會影響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指導學生在理解某一問題時,想好一點就談一點,理解一個方面就談一個方面,不要等到考慮出完美無缺的答案后再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所謂完美無缺的答案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邊讀書,邊理解,邊討論,邊創新,邊運用。這樣既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造活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同活動的結果,它既是一種智力活動,又是一種精神狀態。創新意識是一個觀念問題,創新能力則屬于技能問題。創新能力是建立在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前提下的。可見,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長期的實踐和不斷的提高。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和寬裕的創新空間,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創新。對學生的觀點和見解,不可求全責備,更不能簡單地作出能者多勞結論。相反,對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觀點和見解要及時補充、完善,組織講座或辯論,通過集體智慧的幫助加以解決。而對那些學生確實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適時地加以點撥,切忌直截了當地給學生現成的答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抓住學生思維的熱點,結合實際,豐富教學活動的材料案例,充分利用各種課堂資源,從中發現創新點。教師要根據個體思維規律,結合學生實際,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通過操作、討論、實驗等途徑去理解、創新,充分利用學生的思維規律,保護和扶持學生相對幼嫩的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利用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積極性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教師要求學生勤奮學習、積累知識,博采眾多知識信息,進行整合,提出新思路;要讓學生突破心理定式,打破陳舊常規,標新立異,尋找新的突破口;進行發散思維,拓展新思路,從中悟出新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疑,進行開放教育;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極大地發揮大腦潛能,進行聯想思考。為此,我們要讓學生展開思維的聯想翅膀,鍛煉他們的聯想思維能力,啟發他們科學思考,培養他們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概括等辯證思維方法。要允許學生犯錯誤,改正錯誤。要教育學生不要安于現狀,而要敢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努力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力爭早日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