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戀是青少年生理、心理發育的結果,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到了青春期,青少年容易產生朦朧的性意識。但是早戀是單純和沖動的產物。早戀者出于沖動,只覺得和對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理智,缺乏對家庭、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理智思考。
(2)早戀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和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現象,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的沖擊與影響,“張揚個性”的口號,使部分青少年丟掉了傳統的含蓄與矜持,接納了西方開放的性觀念。
(3)早戀是當今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的苦果。社會(包括網絡)各種形式和內容的性信息使學生模仿的沖動。
(4)早戀是不恰當教育方法的附生物。管制過分嚴格,或方法不當,缺乏愛心關懷,學生感到壓抑,易激起他們的叛逆心理。
(5)早戀又是壓力的產物。學習成績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學生早戀機率大些。他們利用兩性交往,尋求同齡異性的關懷,來緩解壓力,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
(6)學生虛榮心作怪。盲目追求時尚,高中學生盛行這樣一種觀念:有對象有能耐,沒對象沒能耐。學生中竟相談對象,而且換得越多越好。
(4)行為差異:有的青少年的早戀行為較隱蔽,有的卻十分張揚,毫不掩飾,儼然成年人的談情說愛。
(2)戀愛中的男女同學情緒都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戀愛中受挫折,容易誘發心理疾病,導致不健康心理,嚴重的導致犯罪。
(3)早戀直接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一位資深婦產科醫生說,女性過早發生性關系,會導致陰道炎、盆腔炎等。男女青少年身體發育不完全成熟,過早性接觸,對身體發育不利。
(8)對中國傳統道德產生沖擊。中國傳統道德觀“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主張人應有善惡之心,羞恥之心,矜持之態,而早戀學生尤其是張揚型的早戀,則丟掉了中國傳統美德。
1.進行青春期知識教育。目前,全國上下都相當重視青春期教育,目的是使學生了解青春期衛生保健的知識,從而減少對異性的朦朧感和沖動感,有著減少早戀比例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是解決早戀問題之根本。
2.要教育學生積極向上,自尊自愛。部分早戀同學在公共場合有著較親密的行為。現在學生中墮胎現象逐年增加,特別是放假期間。這些可以說都是青春惹的禍。對這一問題,我們教師千萬不能以異樣的眼光看早戀學生,相反要教育他們積極向上,懂得自尊自愛,如果真正懂得自尊自愛,就會積極向上,就不會沉溺于早戀。
3.要理解,切忌粗暴干涉。人們會發現,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轉變,男孩或女孩學會與異性交往是一件大好事。大文豪歌德曾說:“哪個少女不懷春?”不要夸大問題的實質。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在青少年心理衛生講座中講到:“早戀并不是洪水猛獸,你越是壓抑他的欲望,那種偷偷摸摸的愛情,反而讓他覺得更具誘惑力,所以,你要允許他有適當的接觸。”
4.要寬容、疏導,對青少年應多一點理解。在中學尤其在高中,處于對性朦朧渴望狀態,處于青春萌動期的孩子內心充滿希望和幻想,他們的內心世界很精彩。這時如果得到積極的引導,他們便會打開美好而神秘的心靈之窗,如果受到強制的壓服,他們便會把受了傷的心靈深藏起來,讓壓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通過與學生交朋友方式,讓這些中學生正確處理同學與戀人的關系,明確中學階段的主要任務,從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上。
5.學會尊重學生,盡量豐富學生的社交。相當數量的學生“早戀”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圍狹窄,如果設法擴大其交往的隊伍,而不是單獨與某一個異性伙伴獨處,這樣就可以避免許多酸澀的早戀。
6.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處理情感問題。高中課本中引入大量的涉及愛情的詩文,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類三大美好情感之一。不要以教育者的身份,而是以經歷、體驗過類似困難的長者的身份去幫助他們排除困擾。態度要真心交流,才能幫助學生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培養他們追求理想的信心。教師不必過于追究細節,以免挫傷自尊心。宜單獨交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他們之間的純潔感情。
7.家校密切配合。學校作為學生的第二個家,往往相當重視早戀問題,但是學生的家庭不一定重視,有時是有心無力,有時是有力無心。這樣給早戀問題帶來了隱患,甚至帶來了負面影響。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配合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不再是難題。當然,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將對此起到積極的作用。
8.既不能不聞不問,也不能小題大做。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個性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需進行個別的談心教育,寓教育于談心之中;有的只需通過適當形式的“暗示”教育;有的則需要進行悄悄地說理;有的還需要進行個別的有說服力的批評;有的還可以巧妙地進行“冷處理”。總之,千萬不能“熱處理”——當眾訓斥,搞得學生抬不起頭來。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