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題課上,經常發現有些同學看完題目便提筆,埋頭在練習本上演算,最終勞而無功,這是因為他頭腦里沒有明確的解題思路,只是在不斷地嘗試,往往走很多彎路,鑒于此,為同學們提供以下做法:(1)該題涉及到哪些知識;(2)這種類型的題目是否接觸過;(3)已知條件能告訴我們什么,進一步又能得到什么;(4)如有這樣的結論,需要什么條件,這個條件在題中是否已經給出,能否由已知條件推出,將這些問題想清楚了,解題思路也就找到了,不再是看到題目很茫然,無從下手,還有些同學不想不練,等教師講解,這也不可取,不管能否解出題目,以上的思考過程必不可少,很多時候,問題解不出來,是我們不會靈活運用題目所給的條件挖掘有用的信息,這說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對一些定義、定理、公式體會不深,這就是要求我們一定要熟悉定義、定理、公式等基礎知識。
習題課上,教師一般會讓同學們對題目進行思考,練習,或者討論,然后才講解,大多數教師講解題目時,絕不會只講一招一式,而是充分展示他的思維過程,甚至會對他的思路稍加渲染,這正是聽課的關鍵所在,同學們必須關注教師的思維過程,教師怎么想,怎么使用條件,怎樣擺脫困境,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交果,并將自己的思維過程與教師的思維過程相比較哪些想到了,哪些未想到,在哪里遇到了障礙教師是如何突破的,只有了解教師的思維過程,才能學到教師高明的思維方法。
一個題目講完后,必須在反思總結的過程,這個過程分兩步,第一步由教師引導在課堂上完成,解題后,同學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要積極思考,完成下列工作:(1)對解答過程檢查和討論,過程是否嚴密、完整;(2)尋求其他的解法;(3)改變已知條件,探究條件變化引起結論的相應變化;(4)確定解題思路的關鍵是什么,通過以上反思,達到檢驗和深化知識的目的,第二步在課后反思,檢查自己的得與失;(1)加深了哪些知識的理解,在該知識的運用上曾存在什么問題,如何解決的;(2)通過解題學到了哪些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3)對于該知識點做過哪些題目,翻閱記錄或材料,比較這些題目的異同,解題方法的異同,通過這樣的反思與總結,不但能提高解題的應變能力,而且還能擴大知識面,建立知識間的聯系。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