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好知”、“樂知”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方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如果一個人對某一事物發生興趣,他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去探索、去思考。思想品德課的概念相對比較抽象,加上教學方法呆板,效果評估流于形式等問題,這些使學生在學習中特別容易產生枯燥心理,進而喪失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思想政治課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國培中強調的情景教學法,就要求教師要以“趣”入境,培養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那么,怎樣才能給嚴肅而沉悶的課堂增添樂趣,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呢?我在國培學習中認識到教師必須開動腦經,克服困難,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彌補硬件的不足。一堂生動有趣、充滿熱情的課,能對思想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我認為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才能更好的發揮教學最大的效能。這樣的課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講好一課堂的開頭是激起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源泉,是讓課堂活躍起來的前奏,它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善于創設各種教學情景,渲染氣氛,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引發學生興趣,激發求知欲,使之進入最佳求知欲望狀態。那么怎樣才能講好開頭呢?作為教師對教材應當有準確的把握,設計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新穎導語,具體地講,可以用歌曲、格言、寓言開頭,也可以用一個故事開頭,還可用國內外發生的一些重大時事作為講解的導語,使它成為引發學生注意的焦點,增強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如,在講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人生當自強這一課時,可以舉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比如在非洲大草原的奧蘭治河兩岸,生活著許多羚羊。動物學家發現,東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動物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是相同的。于是,他們在兩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它們分別送到對岸。一年后,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了14只,而送到東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原來,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它們附近生活著一群狼。面對這樣的生存條件,他們必須使自己強健起來。由這個故事導入新課《生活要自立,人生當自強》,既有機地結合教材內容,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風趣幽默的語言和動作能使沉悶、緊張的氣氛變得輕松活潑,增強教學的表現力和吸引力,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主動進入學習前景中。英國學者m?鮑門指出:“理想的教師應當達到藝術化的教學水平,善于利用幽默來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更好。”這就要求我們有必要把幽默搬進教學舞臺,運用幽默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堅強意志品質”一節時,我給學生講述了這樣一則幽默故事:一位游泳運動員參加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比賽,當他三分之二路程的時候,覺得太累了,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于是他又原路返回。然后我問學生:“這位運動員是堅持游下去的路程遠還是返回了的路程遠?我們在學習中是否犯過同樣的錯誤?”學生通過分析,在笑聲中領悟到: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鍥而不舍,挫而不折的精神。這種風趣幽默的故事語言,不但給課堂增添了輕松感,而且使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積極投入到問題的探究之中。
偉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聯系社會實踐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成功的關鍵,思想品德課教師應當盡量使課程每一個知識點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當學生將書中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并利用理論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習有所收獲時,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熱情,才能使深奧、抽象的知識變為簡單化、形象化,才能使他們主動去學。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有:指導學生養成看報、聽廣播、看電視新聞和對社會熱點問題關注的習慣。并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通過問卷調查、參觀訪問、班級討論會等形式,提出問題,發表自己見解等。
有了良好情感基礎后,還要讓更多的學生來參與,這需要教師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前提下,精心設計“問題”,圍繞“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的重難點,設計出要探究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對探究的問題進行討論思考,自己得出結論。如:在講《善于調節情緒保持樂觀心態》一課中的“情緒需要調節”一節時,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雨傘,小兒子開洗染店。天下雨時,她擔心小兒子的衣服曬不干;天晴的時候,又擔心大兒子的傘賣不出去。就這樣,老太太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故事講到這里,我轉換了一個教學思路,設計了“請你出主意、想辦法,讓老太太高興起來”這一開放式的問題來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有的同學的點子是:勸告老太太換一種想法,雨天想大兒子的店生意興隆,晴天想小兒子的店顧客盈門。有的同學建議大兒子和小兒子聯合起來,晴天,一起經營洗染店,雨天,一起去賣傘。有的同學建議大兒子也遮陽傘,小兒子蓋一間通風良好的大房子……這樣,不管晴天還是雨天,兩兄弟都能從事經營活動。由于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多媒體電教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表示和傳遞手段,它集音像圖文于一身,最大特點就是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而中學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根據學校硬件配備情況,針對學生的特點,老師要多動腦、多動手,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和條件,充分運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擴大信息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這樣不僅對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營造情境、濃厚課堂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也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新奇感、驚訝感、新穎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帶來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授“開拓進取的品質來源于濃厚的興趣”內容時,我把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古道爾“爬在雞窩觀察母雞下蛋”的故事制成課件,通過多媒體顯示出來,使學生在趣味橫生中,真正懂得正當的興趣、愛好和強烈的好奇心,是學業和事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學生學習的興趣要靠培養,也要靠感染,教師可以通過形式的多樣化來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它包括教師良好的態勢、優美感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豐富多彩的活動等多種形式。良好的態勢,是人們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不僅對口語起輔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鳴;教師嚴謹、簡潔、精煉、準確、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記憶的持久,思維的活躍,想象的豐富,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以少勝多的效果;查找報刊、圖書等資料,對有關問題展開討論,對有關問題進行調查、訪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于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學會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及社會現象。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既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教育性,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既理解了知識,提高了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當然,《思想品德》這一學科的評價更關注學生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和表現,重視促進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潛能的發揮,目的是,使每一個學生更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國培給我的感受是,“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只要我們能結合當地的實情,讓自己的教學方法真正成為服務于學生和讓學生喜歡的學科教學方法,那也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方法。我們在教學中勇于探索,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注重情境教學,以“趣”入境,就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