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是逐字逐句地分析文章,老師是填鴨式的泛泛而談,學生是被動式的為了完成問題而閱讀。而《英語課程標準》倡導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應用語言能力的提高,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對于初中生來說,初中三年是他們一生中身心發育最快、變化最大的時期,他們內心深處渴望得到同學的認可、教師的關注。利用這一心理,教師要有意識地親近學生,縮短師生心理距離,掃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有意識地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相信你、尊重你、喜歡你!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和諧了,教育教學便成功了一半。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正常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首要因素,教師要想讓學生學好英語,就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歡你,親近你,愿意聽你的話,對你產生信賴感。
初中階段是閱讀興趣形成發展的關鍵期,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閱讀的效率。對于初中生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然而好的閱讀習慣并非一下子就能養成,只有在正確的指導下,在閱讀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因此,每次進行閱讀訓練,筆者都會向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1)要默讀,不要出聲,頭不能隨著眼睛的移動而移動,更不能用手指著字讀,這樣閱讀的速度會顯著提高;(2)不要逐字逐詞地讀,而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這樣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不要一見生詞就查詞典,要養成根據上下文猜詞的習慣,同時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跳過難點;(4)要求學生盡量從作者的觀點出發考慮全文,不要摻入太多自己的主觀看法。當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會進行一系列的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
初中生年齡相對還小,大部分學生都是憑著自己的興趣而學。因此,要想讓學生愛上英語閱讀,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每堂閱讀課,尤其是精彩的導入環節。因為巧妙而恰當的導入能先聲奪人,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學習上的必要準備,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欲望,從而促使他們自然地過渡到新的教學內容。
1.直觀導入法。就是利用圖片、幻燈片、簡筆畫、實物、多媒體等直接導入與課文相關的詞匯和句子的方法,刺激學生的接受神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明了,深受初中生喜歡。但教師在選擇材料上應盡可能清晰、生動,要與所學內容聯系密切,并能夠借助形、聲、色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故事導入法。初中生好奇心強,他們渴望了解自己的教師和同學,渴望聽到新奇動人的故事。于是筆者經常把自己的經歷或學生中的一些事情和與閱讀訓練有關的內容編成故事,再配上一些相應的圖片來導入課文,總是能激起學生很大的興趣,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知不覺地進入閱讀狀態。
3.自由交談或討論導入法。這是最簡單、最常見的一種導入法。教師用簡練的語言引出情境,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對新課的印象。如在教牛津8bunit3onlinetravel中的閱讀部分中,筆者先和學生談論大部分學生喜歡的電腦游戲,然后拋給學生這樣幾個問題:“whatdoyouusuallyuseyourcomputerfor?why?”讓學生相互討論,然后舉手發言,教師板書重點,接著再問:“doyouuseyourcomputertoplaycomputergames?doyouhaveanycd-roms?whatarethey?”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以此導入課本,同時給學生展示一部與課文有關的教育光盤。此時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熱烈,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又掌握了課文知識。
新課標對初中生的閱讀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讓他們一下子掌握所有的技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會讓他們感到厭煩,因此要遵循順序漸進的原則。
1.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和主題句的技能。在閱讀開始時,教師要讓學生采用略讀或跳讀的方法快速默讀課文,著重指導他們如何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keywords)和段落里的主題句(topicsentence)以及整篇文章的主題句,這樣就能更好地了解課文大意,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
2.培養學生預測的技能。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題目或文中的主題句進行預測:接下來文中可能會提到哪些內容,看誰猜得又快又準。這樣,不僅能督促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而且在課堂上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鍛煉了他們主動思維的能力,又提高了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比率。
以牛津8aunit4wildanimals中的maintask為例,根據題目report:giantpandasareindanger!預測文中可能會談論到的內容,要求學生以問題的形式給出答案。學生很快總結出大熊貓的appearance,character,food,problems和actions五個方面,這涉及到了文中提到的所有內容。我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加以表揚,學生們為此興奮不已,覺得自己很棒,因此就會更有興趣去閱讀。
3.培養學生猜詞的技能。猜詞是一項很重要的閱讀技能,如能掌握,將會使學生的閱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閱讀中難免會碰到一些生詞,很多學生都會急切地去查詞典或翻單詞表,對于初學者,其實這是一種不可取的行為,長此下去會使你倦怠、懶于思考。因此,在閱讀中教師應鼓勵和指導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猜測詞義,這樣不僅可以克服學生對生詞的畏懼感,還可以培養學生閱讀時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
猜詞技巧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應試技巧。獲得這種技巧之后,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很快通過上下文提供的線索或生詞本身的結構特點推斷出詞義來,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
猜詞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利用上下文的同義關系;利用上下文的反義關系;根據整個句子的意義、結構;利用語法知識,如構詞法等。根據具體的情況,選用一種或多種方法,定會有所收獲。
1.內容要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可讀性強,并能啟發心智。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關注學生喜愛和關心的話題,尋找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材料,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2.難度要適中。在選擇材料時,要注意控制所選材料的生詞量。如果難度過大,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去做。筆者在給學生選擇配套閱讀材料之前都會自己先做一遍,然后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水平,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將一些過難的或做過多次的材料干脆去掉不做。這樣一來,學生不但高興,而且還會很認真地去完成教師給他們的材料。
3.涉及面要廣。教師在給學生選擇閱讀材料時,還應考慮到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因此,所選閱讀材料涉及面要盡量廣,讓學生接觸各類閱讀材料,如故事類、科普類、時事類、圖表類等,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會給他們帶來無窮的知識。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平時的閱讀積累,努力讓學生通過閱讀學會閱讀。這種積累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方法的積累。在教完閱讀課文后,筆者從來不叫學生把閱讀材料完整背下來,而是讓學生劃下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背誦,大部分學生都能輕而易舉地完成,自然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同時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和詞匯量,增強其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