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需要進行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基于學科視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應該特剮強調增強學科意識。要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內涵,明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要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學科概念,明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重大意義;要科學確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基本問題,提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建設水平。
學科是科學發展成熟的結果。“某個科學研究領域。只有當科學研究成果沉淀到一定程度,形成了特定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規范,這個領域才有可能形成一個學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調整增設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同時增設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在內的五個所屬二級學科,賦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以“法定”地位,對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實施,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指導地位,培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專門人才,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馬克思主義誕生150多年來。世界形勢、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以及社會實踐都發生了深刻而又重大的變化,在這一歷史演進中,中國人從時代發展和中國國情出發,以堅持與發展、繼承與創新的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上進行長期不懈的探求,保持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旺盛生命力,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樹常青。中國85年來的歷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85年”。l2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廓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從學科的高度把握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基本問題。
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是中國人民追求文明進步的客觀必然。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爆發,給正在黑暗摸索的中國人民以強烈的思想震撼,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從成立之日起,就面臨著怎樣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運用于中國具體實際的嚴峻課題,就開始了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艱辛探索。六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則和概念,并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運動,為延安整風及進一步將全黨從教條主義的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掃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障礙創建了思想基礎。代表中央在會上所做的《論新階段》政治報告,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科學的闡述,正式向全黨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這標志者中國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進入了更加自覺的新階段。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內涵,學術界的觀點雖不盡一致或者說有多種含義的概括,但綜括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多種界說,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內涵加以說明。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含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具體化,使其適合中國國情,用以指導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二是在確認馬克恩主義必須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前提下。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實際條件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三是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又要把中國經驗馬克思主義化,即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經驗馬克思主義化的統一。四是正視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于原本經濟文化條件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本身就是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創舉。五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就在于破除教條主義,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并用中國的經驗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中國的具體的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即形成并完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
關于學科概念的含義,其所指無外乎或為學問的分支或為教學的科目或為學界及學術的組織。有關學科分類的規范國際上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科領域分類法(iscea)1997),但各國及地區學科門類的設置不盡相同。我國目前存在著三種學科分類方法:一是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gb/t13745—92),共設置5個學科門類,58個一級學科和若干個二級學科和三級學科;二是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委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以及此后增列的學科,共設置12個學科門類,89個一級學科和382個二級學科;三是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共分為l1個學科門類,71個大類,249個專業。其中《授予博士、碩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系涉及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統一規范。二者關于學科門類的劃分基本一致,都設置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11個學科門類。其不同在于前者設有軍事學門類,后者沒有;前者在各門類下設置有屬于分支學科的一級學科及其二級學科,后者在各門類下設置有二級類及其專業;前者所列的二級學科,一般情況下人們也稱其為學科專業。后者在二級類學科下設置的只是專業。如果說專業是指學業門類,分析可見:前者的學科專業較之后者的專業領域要寬,說明研究生培養更加強調專門化的要求。
調整《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相關的學科中劃分出來,增列并獨立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一級學科,又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設置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在內的5個二級學科,是一項重大的戰略性決策。從學科的視閾而論,其重大意義包括:一是明確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設置為一級學科的研究對象.同時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其屬下二級學科的研究對象,有助于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深入實施.鞏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指導思想的地位。二是明確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設置為一級學科的研究對象,同時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其屬下二級學科的研究對象,可以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和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為繁榮和發展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三是明確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設置為一級學科的研究對象,同時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其屬下二級學科的研究對象,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專門人才的培養,特別是中青年理論人才的培養,以適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理論創新的需要,具有現而又深遠的意義。四是明確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設置為一級學科的研究對象,同時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其屬下二級學科的研究對象,對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說服力和有效性,全面實現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具有重大作用。
基于學科視閾而言,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確定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所屬的一個二級學科,又為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與學科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創建了學術發展的空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作為一個學科概念,是從研究領域、研究范圍的角度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規定,即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基本規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的專門研究。我們應當增強和提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學科意識。
中國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進程中,刻畫了一條清晰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軌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由萌生初始思想到明晰科學概念,由實踐探索積累經驗到認識升華形成理論形態,由領導革命取得成功到領導建設和改革取得偉大成就,是一個艱辛探索的歷史過程。”從思想在全黨指導思想地位的確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到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人總結歷史經驗,在新的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新階段,形成理論,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又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入探索中,堅持和發展理論,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再到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思想,高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進行新的理論創新,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走和平發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中國人不斷地拓展理論創新的境界,把理論創新提升到了新高度,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發展。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固有特性,要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發展建設,應該圍繞堅持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鞏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發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中的作用,支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等重大現實問題展開。
第一,堅持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國情條件下的創造性運用,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反映中國人的具體實踐,也體現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吸取別國社會主義經驗教訓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繼承、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科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始終是中國的理論指導。承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就是承認馬克思主義必須與各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是承認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就是承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地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科建設只有堅持指導思想上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發揮該學科應有的作用。
第二,鞏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是專門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基本規律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學科,是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基礎,充分體現黨性、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殊學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建設,要緊密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而展開。要科學總結、研究論證和客觀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蘊含著的基本規律、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經驗,要從時代變化和實踐要求出發,分析、研究和解決新的理論問題。
第三,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一是必須克服教條主義的影響,排除思想障礙。不排除理論創新的思想障礙,揚棄經歷史檢驗證明是不正確的或過時的觀點和論斷,創新無從談起;二是要具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敢于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特性,內在地要求通過學科建設,充分凝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科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三是自覺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決新的問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理論創新。
第四,發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涵蓋若干個所屬分支學科,即二級學科,各個二級學科共同構成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基礎和依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同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內的二級學科,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居于重要地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理應承擔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特殊功能,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作出學術貢獻,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整體研究水平的提高。
第五,支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中重大現實問題的展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建設,是加強和改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的現實需要。高等學校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目標是進一步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說服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