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2009年獲得級《管理學》雙語教學項目,在2010年秋由本文作者及其他三位老師對剛入學的管理學院兩個專業四班級進行實驗,成效喜人。本文主要論述把華德福教育中的實踐性運用到大一本科《管理學》理論教學中,從課堂教學,實踐作業,開放性期考三方面進行探索。
在21世紀的今天,高等教育中的雙語教學地位益發重要。2001年8月教育部發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本科教學中要積極推進英語等外文的雙語教學。雙語教學的開展是現代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體現。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華德福教育鄭重的推薦給全世界。目前,全球共有600多所華德福學校。華德福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在大學教育中運用的很少,本文主要論述把華德福教育中的實踐性教學運用到大一本科《管理學》理論教學中,從課堂教學,實踐作業,開放性期考三方面進行探索。
雖然《管理學》在桂理工大學已經是一門成熟的基礎課程,但是雙語《管理學》教學在我校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于教學中運用“雙語”的具體要求和做法等許多方面都在嘗試和摸索中。特別是對大一的新生實施《管理學》雙語教學,對老師的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即要求教師能熟練掌握外語,又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通曉《管理學》的同時還要通曉教育心理學。我們的教學團隊都是中青年歸國學者,對教學有著濃厚的熱情和豐富的經驗;教學計劃及教案都是經過多方討論,中西合璧,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3.1大一新生英文基礎薄弱。我校的新生90%以上是來自廣西貧困山區和農村,有三分之一是少數民族。他們的英文基礎薄弱,我們進行調查,電子商務2010級兩個新生班中有60%的學生大學英文入學考試低于90分,屬于較差級。開學大學英語摸底考試,進入英語a班的學生不到三分之一。他們長期習慣的英語應試教育使得很多學生的聽,說,讀,譯,寫的能力很單薄,特別是在閱讀教材時往往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很不到位,很多學生根本沒有讀過英文原版書籍,不能通過外語思考,而是習慣于字對字,最多是句對句的翻譯,在口頭或書面回答問題時,則限于背誦或抄寫教材的原話。要想改變這種英文習慣還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任務,必須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努力才能夠達到。這也是我們雙語課教學中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3.2大一新生的社會與工作實踐經驗缺乏。《管理學》是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理論基礎,對于有工作經驗的企業員工和領導是知識充電,他們也有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的迫切愿望,對于管理學原理能夠觸類旁通,一通百通。而大一的新生剛剛從繁重的高考中解放出來,既缺乏工作實踐也沒有對管理學的學習興趣,在上課之前就有個別學生發email和短信咨詢我們,為啥要《管理學》,學習目的不明確,興趣不大。
4.1教學方面:起用原版教材,作業和課堂討論100%使用英文。我們認為通過使用完整的原版教材,教師和學生可以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外語,使得學生從一開始就努力學會雙語思考和寫作。我們選用了stephenprobbins和marycoulter合著的《management》8th[1]一書作為指定教材。該書作者stephenprobbins是國際知名學者,編寫的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教材在世界范圍被廣泛選用。這本書涵蓋了管理的基本原理,介紹了最新的觀念和實踐理論,同其他的管理學教材相比,該書敘述簡潔清晰,重點突出,除基本內容外還包括了案例、小結以及多種類型輔助學習資料,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用,對學生則提供了比較豐富的閱讀材料。
《管理學原理》的教學從一開始就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方式,使用全外文的ppt演示課件,同時要求學生用100%外文完成課后案例分析,鼓勵學生用外語回答問題和參加討論。筆者發現雖然理論課是以ppt為主的,但是如果穿插學生課堂討論,小組互動等活動,學生們在寬松講課環境下就很放松,課堂氣氛活躍。課堂內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全部用外語,還邀請美國的企業顧問加入課堂討論過程,效果顯著,學生對《管理學》的興趣明顯提高。
1)從第一節課起,我們要求學生準備一本“口袋書”-pocketbook;學生們用以記錄在閱讀原版的教材中遇到的生詞,要求每人每天記錄至少十個生詞,隨身攜帶,即使在飯堂排隊打飯也要翻看。教師隨堂抽查,班干每晚自習檢查。這樣學生們開始利用課余時間記下艱深難懂的專業名詞,上課時對老師的講課聽懂率達70%以上。
2)課后,筆者針對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問題,有目的地邀請學生在咖啡廳喝茶聊天,聊大學的學習目的,四年計劃,為學生答疑。啟發他們對社會公益項目的關心,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把《管理學》的理論深入淺出地貫穿于談線多本專業書單,使他們真正領會《管理學》對自己將來職業發展的意義。
3)在小組作業設計上,隨著教學的深入而漸漸加深,每次作業都是社會調查和案例分析相結合,既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又加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例(一)“網上調查富士康現代化分工細化的程度,結合目前十三跳,探討闡述企業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例(二):“結合唐駿的假文憑調查,談談企業管理者誠信的意義”。小組作業是學會與人合作的重要一課,這群90后孩子個性鮮明,他們在小組中既要分工合理,又要互相幫助,有一環出問題,就不能繼續下去。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中,他們學會共贏:有時為了一個問題能夠達成小組共識,通常要開會開到深夜,有的小組還吵得不可開交。通過幾次做實踐作業,同學們也建立起了寶貴的友誼。
4)課堂討論關注時事熱點,注意聯系實際,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學以致用。每節課都留有5-10分鐘的時事討論題目,討論的內容與課堂講授的理論密切相關,這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作用。特別是邀請了美國朋友tamarvinckel來校講座,她曾經在美國擔任企業管理顧問。她的課堂討論指導使學生們受益匪淺,他們深深領悟到《管理學》在今后職業生涯中的意義,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大大提高。
4.3開放性的考試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為了進一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我把原定的閉卷考試改為開卷:a.部分給出國外權威的mbti測試網站,讓學生自己進行性格測試,然后采用《管理學》360°人事測評制度,讓小組成員對每一名學生做出評價,學生用英文寫出對自己深刻的認識;再結合swot理論分析學生的個性優勢與其專業方向上的匹配,讓學生找到大學四年專業的努力方向,然后寫出1200+字的大學學習計劃,把《管理學》中的目標管理法mbo靈活地運用到新生的大學生涯規劃上。b.部分是面試部分,是對小組合作的考察,在短短10分鐘內小組英文演講,介紹自己大學計劃及管理學心得,回答老師提問。
開放性考試把《管理學》的理論生動地運用到了學生的大學生涯規劃中,學生們既要學會分析自己,又要學會兼聽則明,提前做好進入企業的360°測評心理準備;而口語面試逼著學生課后練發音,練習小組合作演講,學生們的英文口語表達也取得了喜人的進步。
本次《管理學》期考,全班沒有不及格,優秀率達90%以上。88%學生在課后總結認為《管理學》是本學期印象最深刻,收獲最大的課程。而期末大學英語考試結果喜人,參加雙語課的班級及格率100%,有63%提前進入英語a班。雙語班學習的學生有資格提前進行四級考試的比普通班多出33%。通過此次雙語《管理學》在大一學生教學中的實踐,不僅得到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是對大學雙語教學進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