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和加拿論文聯盟都是教育大國,對基礎教育都十分重視,當然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于國情的不同,致使兩國的教育在教育體制、學制設置、學校文化建設、育人目標、教學模式、評價標準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
加拿大各中小學大多實行完全免費的12年制義務教育,教材文具等學習用品均由免費提供。另外還會嚴格按照各校學生人數予以撥款,促使每所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基本均等,無重點與非重點學校之分。
與加拿大相比,我國同樣實行義務教育制,也會按照學生人數進行撥款,另有《義務教育法》規定適齡兒童享有受教育的權力,應就近入學,即使這樣,兩國教育仍存在較多差異,主要有:
一是義務教育年限不同。我國實行從小學到初中的9年義務教育,而加拿大實行小學到高中十二年義務教育,毋庸置疑,這主要是受人口、綜合國力的影響。
二是教育不均衡現象較嚴重。由于各校師資力量以及辦學條件不均衡,導致城市、農村教育差距較大。故又衍生出重點與非重點學校之分,加劇了教育的不均衡。
1.小學學制大致相同。加拿大小學教育為六年制,課程包括英語、數學、法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制與課程內容都與我國相似。
2.學期劃分不同。加拿大各中小學每年分三個學期,第一學期是從9月份到12月份的圣誕節之前,接著是兩周的寒假;第二學期是從1月中旬到3月中旬,接著是一周的春假;第三學期是從3月下旬到6月底,最后7月和8月為暑假。
而我國每年有兩個學期,第一學期是從2月上旬到7月上旬,接著是兩個月的暑假;第二學期是從9月初到1月上旬,接著是一個多月的寒假。
加拿大各中小學從外表看都十分不起眼,既沒有高而厚實的圍墻,也沒有氣勢恢弘的校門,更沒有偉人的題字,一切都很普通,普通到教學樓只是個低矮的平房。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明文規定,學校建筑
雖然,這些學校外觀不起眼,但當我們走論文聯盟教學樓,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這里既是知識的“樂園”,又是溫馨的“家園”。教室雖沒有我國布置的那么整齊有序,但卻干凈、功能清晰,沒有任何多余的地方,分別設有教師辦公區、教學區、圖書角、學習用品區等等,并且每個教學區前都鋪著一塊方正的地毯,學生可以坐在地上聽老師講課。
在加拿大訪問學習期間,曾參觀過多所當地中小學,也曾多次與其校長、老師、學生交流,他們都表示加拿大是一個強調個體對社會重要性的,學校一切工作都是圍繞發展學生特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展開。同時,強調教育就是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引導幫助學生發揮各自的特點。
近年來,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傳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特別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其實,這樣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標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長久以來,追求整齊劃一的傳統培養模式已根深蒂固,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的。
加拿大各中小學常規班級人數一般都在20個左右,也有一種特殊班級(混合班),即將兩個不同年級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個班級,但每個班的學生仍在20個左右。此時仍由同一個老師面向全班授課,并且講授相同的內容,只是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他們之所以這樣編班一是為了節約資源,二是可以讓不同年級的學生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而我國一個班級差不多50人左右,有些比較偏遠的地方甚至會達到每班70-80人,課堂上,教師只能面向大多數學生集中授課,因材施教、小組學習、分層教學難度較大。
加拿大各中小學課程內容與我們相似,主要包括英語、數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法語(一般從四年級開始)、美術、音樂、體育等。除了音樂和法語外,所有的課程幾乎都是由同一位老師來教。這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要求就更高。相比之下,我國教師基本上都是各自負責一科,這樣專業分工更細致、更明確,當然,對學生各科的學習也相對有利。
加拿大各學校每學年會發3次成績報告表,通常情況下,成績報告表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關學生各科的學習情況,第二部分為考察學生的學習技巧,第三部分為家長的反饋意見。對于不同學生,老師會在成績單上寫明其強項、弱項以及下步計劃。小學一到三年級的學生,成績單不用等級表示,而是采用描述性評語,如語言的表達能力、藝術方面的悟性、社交的活躍性等。小學四到六年級的成績以等級表示,如a、b、c等,但絕對不會有班級內的排名反思國內,每學期的成績單以及n次考試的成績,不僅家長關心學生的排名,老師關心班級的排名,學校也關心本校在市、區中的排名,所以,這些無形的壓力,無疑是增加了學生肩上的擔子,這樣的巨石越壓越重,不知道何時才能真正減負。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