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制定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自主學習已成為教育界研究的熱點。自主學習在受到個性特點、學習環境、語言功能、學習態度、動機、情感因素等因素制約的同時,其學習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語言意識和學習策略。在這三個變量中,學習策略是可以培訓和學習的,并且極其重要。
(一)學習策略的含義。學習策略有很多種定義,但以下對學習策略的界定方法幾無異議: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使學習的過程更成功、更愉悅、更自覺、更有目的而采取的行為或行動。學習策略的使用是學習者有意識的行為,它不但包括學習者對語言學習的認識,也包括完成學習活動的具體做法或技巧。當其他條件相同時,英語學習策略的差異對成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任何運用得當的學習策略都更有可能使學習者在學習上獲得成功。
(二)學習策略的分類。學習策略的分類有很多種,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分類方式是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
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采取的計劃、監控及評估等手段,主要內容有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確定和調整學習的目標以及學習結果和過程的評價和反思等;元認知策略還可以被理解為學習的觀念和思想;它與英語水平相關性最大,主要解決的是學習者“學會學”的問題,使學習者最終成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從知策略是指掌握一門語言需要應用的最基本的策略,屬于信息處理和過程中直接和具體的行為,即學習者在完成學習活動中用到的具體解決辦法。社交策略主要有三個: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從他人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情感策略是指語言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情緒、態度、動機和價值觀等個體因素來影響語言學習。
(三)英語學習策略。認識策略是指學習者在掌握不同語言技能時有意識運用的、可以觀察得到的具體學習策略,它關系到如何學習語言的各個細節。認知策略是學習策略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的突出體現。
1詞匯學習策略。語境策略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詞匯學習策略之一,在語境中學單詞,通過上下文語言環境所提供的信息對出現在語境中的生詞進行猜測,從而學習這個單詞;根據單詞的讀音記憶單詞策略即根據某些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宋記憶單詞。同音詞記憶策略:英語中有許多同音異義或者發音相近的詞,根據同音詞記憶單詞可以減少記憶讀音的負擔;利用同義詞和反義詞進行對比學習,可以加深對單詞的理解和記憶。構詞法學習、復習和記憶單詞策略:大量的單詞都是加前綴或后綴之后變成的派生詞,因此,此方法學習詞匯也很有效果;利用聯想增強對同類單詞的學習效果;通過固定搭配和習語擴大擴展詞匯量;了解單詞的本義和引申義,單詞的一詞多義通常都有邏輯上的內在關聯,記單詞吋要格外注意單詞的引申義。
2聽力學習策略。預測策略是指根據已知的詞語或其他不完整的信息對結果進行預測;重讀與語調策略是指推測講話者所表達的意思和判斷其真正的意圖;關注生詞策略是指留意材料中的新單詞和新詞組的出現,記住這些陌生詞的發音,找出詞典,把這些詞的詞義弄清楚;推斷策略是指根據已知的相關線索推斷結論;略聽、尋聽、精聽及泛聽策略是指準確把握聽力內容;筆錄策略是指在聽時作筆記以幫助記憶和后期整理;背景知識策略是指通過自身的經驗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識知識或非語言知識等補充信息缺損;聯想發揮策略是指對聽力結果進行發揮性的運用,也就是實際獲取的聽力信息與現存的知識圖示的相結合。
3口語學習策略。朗讀、背誦策略是指增加語言的輸入,如背誦句型、對話和語篇等,從而達到促進語言輸出的目的;不害怕在口語的表達中犯錯,向那些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學、教師和本族語使用者虛心求教,在錯誤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和提高,糾正自己的輸出錯誤就是我們說的犯錯及糾錯策略;收集和整理習語:成語、諺語和俚語等是一個社會的語言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難以理解更難以運用得當;社會交際策略:在真實語境或近似真實語境的口語活動中如值告、講演、對話、小組討論、英語角等學習如何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回避策略無法表達時采取回避不說的方式;利用猶豫、套話和插入語等手段贏得輸出的時間;使用肢體語言策略:講話者的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也同樣傳遞著大量豐富的信息。
4閱讀學習策略。預測策略是指通過標題和主題句、結合背景知識進行預測,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會大大加深,根據已有知識,結合邏輯推理,預測后續詞匯;逐詞閱讀策略是指鎖定文章中的目標信息,進行研究性閱讀;反復閱讀策略是指略讀全篇文章后,反復閱讀重點和難點部分;語法分析策略是指碰到長句、難句時運用語法進行分析的方法;選擇注意策略是指有選擇地關注關鍵詞句和信息;上下文策略是指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處理閱讀信息;了解文章的組織結構策略是指歸納和確定主題思想,辨別和理解指示代詞,區分概括性線寫作學習策略。語言輸入策略是通過語言知識的輸入寫出好的文章;模仿策略是指閱讀和學習各種題材和體裁的文章,通過借鑒和模仿這些文章練習寫作;局部結構策略是指處理好段落或簡短上下文的結構來學習寫作;寫作實踐策略是指通過寫日記、讀后感、指導性寫作等參與到寫作的實踐活動中;利用母語結構知識和內容素材而進行比較和對照的翻譯策略也是寫作學習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自主學習的理論依據。人文主義教育理論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構主義理論主張學習是學習者主動的知識建構,絕非從外到內的信息輸入的簡單化模式,它是新知識學習與原有的知識經驗相互作用的一種認識論;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能選擇地吸收信息,通過比較和說明重新構建信息的含義,并將新信息融于已知的知識。綜上所述,人文主義、構建主義和認知學習理論都遵循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教育目標,先決條件都是強調學習者的自主性。
(二)自主學習的現實需求。順應時代發展、科技進步的需要: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已成為人們終生的需要,學會學習逐漸成為這一時期教育界的最強音;個人成才的必由之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優異的學習成績的獲得必須讓學生自己設置目標,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通過自己與教材的溝通,理解與聯系獲得知識。
(三)大學英語自主式學習的特點。有效地運用學習策略能力:具備和有效地運用元認知策略是實現學習自主性的關鍵;外部環境至關重要:教師在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十分關鍵,學生的自主并非指脫離老師的完完全全的獨立,策略指導、內容推薦、結果評估三個環節中都需要老師的參與。語料的多樣化和立體化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中心;師生、生生、學生與其他人之間和學生與媒體虛擬交際者之間的學習過程的互動性也是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重要特點。
(一)更新教學觀念。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授者、課堂教學的管理者,而應當成為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促進者和課堂內外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過程也從以往的“一言堂”轉變為生生交往、師生交流的互動模式。
(二)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自主學習過程中要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用能夠促進學生獨立學習的方式從事教學活動,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多提供范例,給予學生充分的策略練習的機會。
(三)更新知識,改變評價體系。老師要探索教學規律和新的教學模式,同時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掌握計算機多媒體新的教育手段及網絡提供的豐富的資源,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條件。為了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自控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作出積極的、正確的歸納和評估,使學生的挫敗感降到最低,以更加自覺和主動的態度投入到后續的學習中去。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