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校園媒體作為校園輿論宣傳工具,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校校園媒體的特點和現狀,提出校園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實現校園媒體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載體的途徑。
高校校園媒體是校園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也是我國新聞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獨特的校園輿論宣傳工具,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園媒體主要包括校報、廣播、有線電視、校園網、學生自辦刊物、宣傳櫥窗等形式。其中校報、廣播、學生自辦刊物、宣傳櫥窗是校園媒體的傳統形式,有線電視和校園網是新的校園媒體形式。
校報是高校黨委報,是校園媒體中管理較為規范、發展較成熟的一種媒體。校報便于反復閱讀和收藏,其刊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先進人物事跡、時評文章等是其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優勢。但大部分校報為月刊或半月刊,出版周期相對較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傳播效果。
廣播具有短、平、快的優勢。一般在學生課余時間播出,能夠達到時效性和有聲傳播的較好結合,容易被學生輕松接受。但播出時間、受眾范圍有限,且管理較為松散,其采編播都由學生擔任,節目質量受到一定影響。
有線電視使校園媒體的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感大為增強。校園有線電視一般擁有自己的欄目,通過開設新聞欄目、人物訪談等使學生受到教育。但有線電視在資金、設備、人員等各方面要求較高,新疆高校也只有個別學校擁有有線電視,其優勢和長處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校園網因其更新速度快、信息豐富、圖文并茂、互動性強等特點深受大學生青睞。許多高校紛紛開設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紅色網站”,開通了網上心理咨詢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拓展了工作的空間和渠道,成為高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大有作為的媒體。但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其一些不良內容對大學生負面影響。
學生刊物大多由學院或學生組織主辦,直接反映學生的心聲,關注學生的熱點問題,內容從專業發展、最新動態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貼近生活,受到學生普遍歡迎。但因學生穩定性較差,許多刊物出版斷斷續續,影響了傳播效果。
校園櫥窗是校園中的一種簡易媒體,具有實用性、時效性、視讀性較強特點,一組組圖文并茂的櫥窗,使學校管理、時事政策、重要活動、學生風貌等信息得以迅即傳播。但校園櫥窗更新速度慢,宣傳力度便大打折扣。
宣傳輿論導向作用是校園媒體最重要的作用,是學校工作的喉舌,及時、全面、深入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科學理論武裝學生頭腦,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宣傳學校中心工作、優秀人物和先進事跡,把學生注意力凝結到學校中心工作上來,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中發揮著導向作用。
校園媒體通過緊跟時事政治,尤其在重大的節日、事件開展專題報道,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在深入進行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細微處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
高校是各種文化、思想交流碰撞和匯集的地方。校園媒體是校園文化的神經和興奮劑。作為先進文化的載體,校園媒體通過唱響主旋律,品牌欄目的開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其輻射力和影響力,從而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校園媒體擔當著傳播知識、塑造健康人格的重任。在先進教學方法、經驗和體會,專家、教授、校友、同學身邊的模范人物,營造校園的學術研究和學習氛圍的宣傳中,使學生時刻感悟到先進模范人物的優秀品德和人格魅力;弄清楚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意義的人;認識到如何把個人理想同祖國命運聯系起來,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校園媒體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學生進行實踐的基地。校園媒體在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校園媒體大多有自己的學生等隊伍,讓學生自主參與校園媒體的建設,發揮他們最大的能動性,充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達到育人的目的。
目前,高校的發展規模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但校園媒體與學校的發展不相匹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筆者認為可從以下途徑進一步加強校園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作用。
充分認識校園媒體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在高校發展中的輿論導向作用,善于運用校園媒體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繼續加強對傳統校園媒體工作領導的同時,更要重視發揮網絡等新興媒體的作用,努力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校園媒體局面。繼續加大對校園媒體硬件設施的投入,為校園媒體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保障。
高校校園媒體應是一個整體,資源優化配置是建設好校園媒體的前提。但目前各媒體之間相對獨立,各有一套班子和隊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合力,因而教育力度和效果欠佳。優化校園媒體資源配置,形成既有黨委統一領導,又有各部門相互協調的校園媒體管理模式勢在必行。學校成立新聞中心,由校黨委宣傳部統一領導,下設校報、廣播、電視、校園網以及相關技術保障部門。由新聞中心建立一支統一管理的、通訊員隊伍,統籌匯總各種校園信息和新聞,根據不同媒體的特點分別向各媒體提供和協調稿源,統一安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宣傳,在校園媒體出版(播出)時間中,計算好時間差,彌補校園媒體時效性不足的劣勢。
校園媒體整合后,媒體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校園網為龍頭,將校報、廣播、宣傳櫥窗等媒體搬到網上,搭建高效、快速的信息傳播網絡,增強傳統媒體的宣傳力和影響力,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互動性。廣播、電視、網絡可依托校報采編隊伍資源和其文字優勢做好專題專欄等特色欄目。校報和校園網借助校園廣播和電視增強宣傳的渲染性和傳播效果。
根據不同校園媒體的特點和出版(播出)周期,定編定崗,徹底改變目前校園媒體兼職人員多且很難全身心投入校園媒體工作的局面。努力建設好一支精干高效的學生通訊員隊伍。學生身處校園生活第一線,熟悉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最有機會提供新聞線索,最有可能發掘鮮活生動的第一手材料,各個環節諸如采訪、、播發等都可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在鍛煉和使用學生通訊員隊伍的同時使校園媒體成為大學生增長才干、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基地。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