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教學改革是高職高專院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工作,高質量地組織好教學改革工作是高職高專院校推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本文針對目前社會對高職信息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數據庫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點思考。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應用領域的拓廣,數據庫技術的應用十分普及,它已成為計算機信息系統和應用系統的基礎和核心。許多高校的多個專業都開設了數據庫相關課程,而在高職院校中,又特別強調課程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強調學生數據庫應用能力的培養。本文結合多年來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就該課程在教學內容的設置、課堂教學的整合、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應用等方面作了探討,希望能為高職院校數據庫課程的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按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每一門課程都有它的教學目的和要求,而教學內容的取舍則要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由于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其課程教學目的和要求的確定必須符合行業與企業需求,以是否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工作需要,是否有利于社會對學生的專業能力要求為基礎。所以在數據庫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專業取向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并針對各個專業對數據庫掌握程度要求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以數據庫系統概論課程為例,教學內容可由數據庫基礎理論、數據庫應用模塊及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三大部分組成。其中數據庫基礎理論包括關系數據庫系統理論、數據庫設計理論、并發控制、數據庫安全性、完整性控制理論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有關概念;數據庫應用模塊具體介紹一個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操作,主要有visualfoxpro、access、sqlserver、oracle等;而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則介紹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工具及實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還應綜合考慮各專業學生的專業方向、課程基礎、實際能力及教學課時數,對上述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與整合。在選擇課程內容上,針對各個專業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合理劃分,如對計算機類專業適當增加關系數據庫的基本概念、數據庫設計及開發方法的理論內容,數據庫管理系統主要介紹sqlserver或oracle,強化數據庫課程設計,要求學生設計開發一個具體的中小型數據庫應用系統。這是因為這些專業學生的崗位之一就是數據庫應用軟件的開發與維護。而對于非計算機類相關專業,則適當降低要求,應用主要偏向于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操作,也就是應用模塊的掌握,其數據庫產品選擇相對容易的access或sqlserver系統。
數據庫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課程,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足夠強的實踐能力。而要在有限的學時內實現教學目標,關鍵在于如何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這可從教學方式與方法入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所以課堂教學的改革就成了課堂改革的重點了。
一方面需要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教師知識傳授與培養學生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的目的。另一方面需要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學生自我實現價值觀的整合。
在目前教學中,我們容易被以往的教學方法所束縛,經常學習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的教學方法,注重知識條理及細節,突出了計算機的“學科”性而淡化了計算機的特殊的“工具”性。老師講得多而細,學生記得多而練得少。計算機學科其自身的特點改變了我們過去單純講授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帶來了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注意到計算機學科不僅是一門既動手又動腦、應用與技術高度結合的新學科,而且還給予我們若干創新的啟迪,激起了學生和教師投身于計算機學科研究的極大熱情之中。我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出“事先引導、案例教學、自我消化、相互評價”的四步教學法。
1.事先引導。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要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在數據庫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將學生引入特定的知識情境,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到的新知識。例如在學習sql時,首先向學生介紹sql的特點,并給學生演示用sql做好的數據庫,讓學生對此產生好奇心,思維活躍起來,并開始思考怎么實現這些功能,并渴望馬上去學習掌握這些技能。在教學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帶助者,要圍繞某一課題創設有利于所學內容的情境,使學生能圍繞問題主動展開學習。
2.案例教學。案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所學知識的難度,保持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恰當的教學案例來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例如,教師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設計數據庫,并用此來引導學生學習數據庫的基本操作,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設計范例一定要從學生角度去考慮,什么樣的范例學生才會感興趣,才會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案例。
3.自我消化。當學生解決基本操作問題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另外設定范例中其他做法,并找同學回答。為了解決疑問,學生會主動地起閱讀課本和相關的參考資料,并彼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這樣,雖然只學習一個例題,卻學會了解決同類問題的方法,學生就可以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相互評價。當完成某一課題教學時,讓學生自我總結和相互評價,教師適當指導。同學間可以討論、交流、取長補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可在討論中把問題逐步引向深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教師可從中啟發學生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錯誤或片面的認識。從小問題學起,一邊學習一邊探討,遇到問題大家一起討論,每位同學介紹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吸取其他同學好的做法,了解其自身的不足,使每位同學都對自己有個清楚的認識。
總之,通過上述四個步驟的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高效而充滿活力,使數據庫教學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以上探討了數據庫教學改革的思路與方法,并從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提出了數據庫教學思想,力求使人性化、互動式、啟發式的數據庫教學得以實現。總之,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在一定的理論教學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建立一套完整的數據庫教學體系,不僅可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而且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崗位競爭力。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