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不僅嚴重影響了國際金融和經濟體系,而且對世界各國政治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作為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成員,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也都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當前,世界經濟形勢雖然出現復蘇跡象,但全面好轉將是緩慢的過程。這對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造成了直接的沖擊,這必然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提出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應對危機,迎接挑戰,切實抓好高職院校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幫助學生順利就業,已成為高職院校關注和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目前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往往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這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一個重要的馬克思主義原則,也是黨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地位的形象概括。但金融危機發生后,很多人產生了“一切向錢看”的觀念,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把金錢看做最高價值,以金錢作為衡量一切行為的標準,無視社會公德,踐踏市場準則。這不僅給即將進入社會的高職大學生帶來不良影響,而且對處于知識和文化前沿地帶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戰。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我國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增長率放緩,大批中小企業停產、倒閉、工人失業,引發很多社會矛盾和社會治安問題。在校大學生作為社會一分子,不僅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還要面臨著社會不穩定因素帶來的壓力。在這樣的環境下,除高職院校自身應加強學校的小環境建設之外,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靠社會大環境的徹底改善。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對象實施教育的具體要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只有在其反映和體現時代與社會發展的最新要求時,才有可能被大學生所普遍接受,形成大學生群體意識。但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存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發展的滯后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滯后于經濟發展,滯后于國內、國外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乏對學生的危機意識教育和與金融危機相關的知識教育,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這引起了大學生思想上的巨大震動,動搖了大學生長期信守的很多觀念,致使他們對黨和能否控制金融危機在我國的蔓延信心不足,甚至有學生已經懷疑,過去我們的改革方向是否正確,市場導向是否恰當,加入wto是否過早。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立足當前現實的需要,根據學生思想變化,不斷補充新知識和新內容,在對學生進行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的基礎上,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和新主題。
2008年突然而至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產生了巨大影響,即將面臨就業的大學生也被卷入到這場金融風暴中。由于不少中小型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的減產、停產甚至倒閉,導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面臨求職困難或起薪過低的窘境。據教育部統計分析,2010年全國畢業求職大軍預計將達630萬人,加上去年未就業的,待就業的畢業生將超過700萬。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說2009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復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峻。與此同時,受復雜多變的金融危機影響,不少高職院校大學生出現了對未來的迷茫,對就業的恐懼,對經濟來源的擔憂,出現強烈的心理沖突和心理壓力,從而引發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有些學生對個人價值感和自我認同產生動搖,不同程度地出現迷茫、壓抑、空虛、煩躁、悲觀、失望、自卑等心理問題。有些學生出現學習興趣消退,學習行為被動的現象,嚴重的還出現心理失衡、思想極不穩定的情況,給正常的學習生活帶來不良的影響。這些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化解,就有可能演化為嚴重的心理危機,進而導致嚴重的社會危機。
由美國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資本主義大多將其歸咎為“金融市場上的投機活動失控”、“不良競爭”或“借貸過度”,也有學者認為是由多年來全球經濟超速發展不平衡和過度的經濟泡沫所造成的,但這些解釋都停留在表象層面上,而沒有涉及資本主義的根本制度問題。此次金融危機實質上是由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基本矛盾長期積累引發的,也就是由的社會化和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造成的。只不過這次危機間隔的時間比以前任何一次危機間隔的時間長,其表現形式也與以前不同而已,但其實質并沒有不同。只要不改變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資本主義內部固有的矛盾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周期性經濟危機就無法避免。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金融危機這一歷史機遇,幫助大學生了解金融危機的相關知識,教育和引導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認識金融危機的實質。對于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來說,必須從根本上找到規避、防范、克服金融危機的辦法和措施,建立防范危機于未然的制度性、長效性的規避防范體系。最后,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我們思想政治教育者還要引導教育學生沉著應對危機,樹立起必勝的信心,相信我國在30多年改革開放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在較為強大的綜合國力的支撐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一定能戰勝金融危機。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首要任務。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人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因此,在金融危機條件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形勢,積極構建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我國白加入世貿組織后,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就直接面臨發達經濟擴張與思想滲透的雙重挑戰。首先,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發達資本主義的經濟、科技擴張的挑戰。其次,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又直接面i臨發達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西方發達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以經濟、科技、信息為載體或渠道,積極向我國推行其自以為公正的法規,特別是利用互聯網向高職學生擴散西方思想與價值觀念,大肆鼓吹普世性價值,炒作“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論調,妄圖借助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打壓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將資產階級政治理念和價值標準擴張到世界的每個角落,進而主導控制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西方還利用各種手段推卸責任,企圖把金融危機的責任轉嫁給其他,更把全球失衡和中國順差視為危機的起因。在西方這種強勢推進與順勢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做好充分思想準備,給予正視和應對,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科學人生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價值觀、社會主義的榮辱觀。
全球性金融危機不僅對社會各類群體的職業生活影響非常大,而且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也非常大。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就業有機結合在一起,重視并切實加強大學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強高職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教育。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雖然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發達傳導到新興市場,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但我們也要告知學生,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我們黨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進大學生就業。包括投入4萬億元人民幣振興經濟,擴增就業崗位,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到西部邊遠山區建功立業,引導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參軍獻身國防等等措施。這樣,不僅有利于大學生正確理解和認同我國的應對策略,而且有利于畢業生用理性思維分析和思考客觀經濟形勢,正確看待目前面臨的就業困難,增強應對就業形勢壓力的能力。其次,高度重視高職大學生的擇業觀教育。面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就業壓力,我們要變危機為機遇,引導大學生更新就業觀念,從實際出發、從大局出發、從自身未來發展前途出發,樹立正確的擇業理想,降低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加強自主創業意識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培養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鼓勵他們學會在危機中成長,明確未來發展走向。
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人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對處于高節奏學習生活中的大學生心理沖擊更大。這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密切關注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加強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心理影響的研究,為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提供理論指導。要重視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金融危機對當今世界特別是對我國的影響,分析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消除他們對金融危機的焦慮心理、自卑心理和挫折心理,鼓勵他們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切實抓住金融危機帶來的機遇,變危機為商機和創業的時機。同時,學校還應建立比較完備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體系,如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觀察關愛小組、心理咨詢室、心理危機幫困干預委員會等,為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和情感宣泄渠道。另外,學校要注重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疏導,在思想上幫助這些學生樹立勇于面對困難、頑強進取的精神,要教育他們不以貧困而自卑,不以困苦而懈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正確對待人生成長道路上的挫折。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