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要落實到各行各業的工作中去。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所在,針對現在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作者認為在高校的教學活動中,必須加強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才能為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黨中央國務院不久前召開了全國人才工作會議,這是一次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等中央領導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即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還強調必須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因為人才是先進力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傳播者,有了人才,社會才能進步與發展;有了人才,才能鞏固與強大;有了人才,民族才能興盛和繁榮。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關鍵在于落實,在于要把中央關于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具體化。高校的歷史使命就是培養人才,確切地講,就是要為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造就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而衡量人才要從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品德被列為評價之首,有著深刻的意義,因為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而且清正廉潔、奮發有為的條件。
建國幾十年來,高校為祖國培養了大量有用之才,他們活躍在建設行業的各個部門,為祖國做出了很大成就。但是,近些年來出現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2004年2月10日人民發表了一篇題為《不容“七宗罪”砧污科學》的文章,文中列出七種不端行為的表現:
1.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在論文、研究報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襲剿竊他人的實驗數據、圖表分析,甚至大段的文字描述。
2.偽造墓改實驗數據。在實驗數據、圖表分析中,隨意編造數據或有選擇性地采用數據證明自己的論點,喪失“求實、誠信”的職業道德,影響和誤導其他科技工作者正確地開展科技工作。
3.隨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利用職權在自己并無貢獻的論文或成果上署名,把他人科研成果據為己有;在論文被錄用或成果獲獎后任意修改作者排序和著作權單位;為了論文順利發表或成果獲獎私自署上知名科學家名字;為了完成科研任務或求得職稱晉升,無關工作的同事、同學、親友之間相互掛名。
5.學術論文質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負責任。部分學者為提高自己論文的數量,將原本可以用一篇完整的論文發表的科研成果,分為多,.ni投稿,降低了論文質量;部分教授、博導為完成科研任務招收幾十名,甚至上百名研究生為自己工作,在掛名發表大量論文的同時,無法全面有效教育培養好研究生。
6.學術評審和項目申報中突出個人利益。在專業技術職稱評聘、科研成果評審、科研基金與項目的申報和評定、科研成果和科技產品廣告的宣傳過程中,因人情關系、利益驅動等原因,不能正確評價他人的成果,利用自身的職務權力和學術地位,走關系、拉選票。在與自己沒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盡量抬高對他人的評價,濫用“國際先進、國際領先、國際一流水平”等詞語;在與自己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貶低前人或他人科研成果,自我夸大宣傳。
7.過分追求名利,助長浮噪之風。部分科技工作者,特別是一些已有一定學術成就、在學術界有一定地位的科技工作者,兼任太多的社會和學術職務,如客座教授、名譽教授、顧問教授、兼職教授、委員會委員等等,整天忙于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重復獲取各類資源,如項目經費、房屋、汽車、工資、資金等,真正用于科研的時間很少。
所列七種現象,還只是常見現象,嚴重程度已不容忽視,因此必須引起重視并予以杜絕。而要杜絕和防止科學道德及學術研究中不端行為的出現,最重要的還是教育。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工作委員會主任劉恕說:“特別要加強對青年一代,尤其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讀研究生的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將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作為研究生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學術培養同步進行”。
1.加強道德教育,不僅要倡導教師認真上好“理論”課和“品德教育”課,而且要結合社會活動宣傳“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宣傳“三個代表”的根本理念,讓學生分清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只有充滿正氣的學習氛圍,洋溢著精神文明的生活環境,才是健康的校園環境。
2.教育者要以身作則。身教勝于言教,各級領導和教師首先要潔身自好,為學生樹立榜樣,使學生對高尚品質的認識,不只局限在理論上,而是在自己身旁,就有可學習的榜樣。
5.建立建全學術規范制度,明確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并定出道德與違法的界限;使違反規定者有所顧忌。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