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高校學生既是社會的一員,又是家庭的一員,出了學校后還將從事某種職業。因此,高校應加強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出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從書本定義上講?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經濟關系所決定的、以善惡標準評價的、依靠人們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來維系的?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原則和規范總和。但是?道德不是一層不變的單一概念。因為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的社會生活已經衍變成了家庭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三大領域。為了適應這一變化?也就相繼產生了家庭道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這三種道德規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分別簡述之。
社會公德是公民在社會交往與社會生活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具有廣泛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馬克思稱社會公德是“簡單的道德和正義的準則”。社會公德是一個社會精神文明的綜合指標?也是社會道德的支柱?極大地有利于培養高等學校“四有”新人。換言之.社會公德既具有共同性、群眾性?又具有時代性、歷史傳承性。
客觀地講?在今天?多數大學生具備基本的社會公德。例如?在圖書館自習時大多數學生懂得安靜、不防礙他人正常學習?懂得愛護圖書資料;在食堂用餐時?懂得依次排隊、禮讓師長;在考試時?反對弄虛作假、企圖舞弊過關?提倡公平競爭;在社會生活中是非分明、敢于和歪風邪氣做斗爭……這些現象令人欣慰。但在另一方面?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也有極少數大學生缺乏基本的道德公德。如?在考試時尋找“槍手”。在公共場合言行古怪?甚至違法亂紀?極大地敗壞了當代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形象。如果我們不能對上述現象果斷做出科學對策?將使社會對整個大學生群體的道德認同感下降?后果堪優。
大學生雖然還沒出社會.似乎還談不上什么職業道德?但是?大學生很快會進人社會而融人某一職業中?我們高校完全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宏觀的初步的職業道德教育?目的是培養他們初步的y,業道德意識?明白不論從事什么職業都應當具有基本的職業道德?這樣有利于學生進人社會后自覺地按職業道德行事。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以及職業作風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凡是走上工作崗位的公民?都將面臨職業道德的約束。只有遵守職業道德?才能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才能使力得以迅速發展?從而帶動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高校學生總會步人社會?因此職業道德建設十分必要。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其意義在于為將來就業做好準備。為此?我們必須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意識的培養?要鼓勵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社會活動?以從中培養其職業道德意識。我們在德育實踐中發現?在校期間擔任過學生干部職務或從事過社團活動的大學生?他們在就業后所顯現的職業道德素質一般較高。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在當今中國?無論是社會還是農村?無論家長所能提供的物質條件是好是壞?大學生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他們在各自家庭中處于實際的核心地位。從讀小學開始到讀完大學?每個家庭所提供給大學生的經濟支持和精神動力是無法計量的。目前?有些過分溺愛孩子?一味滿足其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過分的寵愛?使少數大學生家庭觀念淡薄?回到家中總以“英雄”自居?不尊敬父母、長輩?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不能為家庭分憂?自私自利……這是極其有害的!古往今來?中國人都講究“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主張“孝順父母”、“家庭和睦”?這與世界文明的前進潮流也是一致的。因此?高校德育應針對少數大學生家庭觀念淡薄的現象?及時加強家庭美德教育?幫助他們擺正其在各自家庭中的位置?明白自己在家庭中應發揮的作用?理解家長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長輩。
高校在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方面?應立足以下幾點:(1)高校應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教育學生樹立“遵章守紀為榮、違章違紀為恥’?的觀念?把“遵章守紀”這一外在要求變為大學生自己的自覺行為習慣。目前?大力整頓高校的學風、考風?嚴肅處理違紀學生?就是一種有效的公德教育。(2)高校應把道德教育與法律知識灌輸有機地統一起來。在現代社會?法律與道德是維護社會秩序正常運行的兩把不可缺少的“神劍”?如果把所有的道德問題都交給法律去解決?將會使人們忽視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故而只有把道德教育和法律結心起來?才能彰顯道德的威力。(3)必須重視“小事”上的公德教育。若放縱某些大學生在“小事”上的缺點,將會使他們的行為習慣惡性發展,等到出現大問題時再想扭轉局面,恐怕不是易事。目前,少數學生惡意破壞教室、宿舍、圖書館以及校園的公共設施,其初衷或許僅僅是好玩,他們未必意識到其行為的危害性。但一些學校對此現象重視不夠,沒有對相關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而是派后勤職工把受損的公共設施修好了事。其結果必然是,公共設施繼續被破壞,而那些大學生的公德意識也將繼續喪失,并有可能從量變發展到質變。這種現象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重視。
在職業道德方面,對當代大學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育:(1)通過德育課、就業指導課,培養職業道德意識觀念,為他們日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人只有確立了相應的職業道德意識觀念,才能培養起職業情感、樹立起職業理想,也才能做到忠于職守、熱愛本職工作。(2)引導大學生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社會主義大學培養的是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領域的高級人力資源。目前,少數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幾乎不考慮社會的利益,單純追求就業環境和經濟報酬的最優化,怕吃苦,這是需要糾正的。同時,我們也可喜地看到,也有不少大學畢業生不計名利報酬,立志西部、扎根艱苦行業,這是值得高校德育界大書特書的。(3)聘請企事業單位的優秀工作者向大學生進行愛崗就業的報告,以此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此夕卜還可以通過假期社會實踐、“兩課”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德育形式,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高校應當把家庭道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培養學生自覺的家庭責任感,孝敬父母的愛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同時還應加強對大學生家庭婚姻方面的道德教育,以正確對待家庭婚姻問題。大學生是家庭的一員,不久的將來他們也會成家立業,因此以大學生群體作為家庭美德建設的重點,強化對他們的家庭道德教育,刻不容緩。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