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大學階段作為青年學生系統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其體育教育對健康意義重大。然而,我國大學生的體育教育遠不盡如人意。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體育教育對健康教育的重大意義,參考中德兩國大學生體育教育的比較,提出一些優化改進的建議,以期對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完善有所裨益。
健康是一種動態平衡。健康就是一種平衡的狀態:均衡地輸入和輸出能量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的章程給健康如下的定義:健康是一種完全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社會關系上的良好狀態,不僅僅意味者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另外一個在歐洲被廣泛引用的健康的定義出自著名醫藥社會學家帕松斯(parsons),他認為:健康是一個個體,及其成功扮演的社會角色,完成自己的社會分工能力的最理想狀態。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會受到身體,社會,情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例如基因,飲食,自然環境,生活質量,體育鍛煉,睡眠,精神狀態,社會關系,工作待遇,以及關愛,自信心,社會安全感等。在這些因素中,除了基因對健康的影響不能改變外,其他因素的影響都可以通過作為個人和社會的調節來改善或加強。
中國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系統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健身意識形成、健身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大學生的身體和心里還不成熟,尤其是現代社會中,大學生面臨著來自學習,就業,競爭,家庭,情感等多方面的壓力,身心健康極容易受到影響。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中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實在令人堪憂,妒忌心強,承受壓力能力差,高校自殺率上升,生理方面,過早停止生長,高度近視,骨骼變形,抵抗力差,種種現象都說明,中國大學生的健康教育狀況急待改善。尤其是sars疫情過后,關于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健康教育話題更是頻頻出現在各個學術刊物里。在許多學術論述中,許多學者都把在高校增設健康教育課程,設立心理咨詢站,以更好的宣傳身體以及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對于這樣的觀點,筆者認為,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宣傳固然重要,但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健康狀況還是要從改善體育教育,加強學生體育鍛煉開始。
運動對于個人和社會的意義是一個古老而有年輕的話題,不管是東方的智慧還是西方的哲學,都反復闡述了運動的重要性,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生命在于運動,大家對諸如此類的名言更是耳熟能詳,事實上,大多數人從事體育運動正是出于對個人健康地考慮。
在運動過程中,全身肌肉,骨骼,關節,韌帶和內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除此以外,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的肌肉群,例如肩背部肌肉,可以在體育鍛煉中得到適當的運動,這對于提高肌肉群,骨骼和關節的協調性非常有幫助。培養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學生身體抵抗力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途徑。
大學生應該是整個社會思想和肌體最活躍的群體,正確認識自己是大學生走向社會大舞臺的第一步。正確認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其機能,因為身體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工作以及生活質量的好壞。
對于即將進入社會,面臨多方面壓力的大學生來說,學會正確認識和調節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正確給自己定位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改善自己的缺點,把自己塑造成為更加優秀,更能夠適應競爭機制的新一代人才。
體育運動可以增加社會成員之間的聯系。在運動中,人們可以互相了解,增強交流合默契,團體運動中隊友之間的配合和團隊精神經常是比賽的關鍵。大學生可以通過參與體育運動擴大自己的交際圈,融入集體。
目前中國大學生的運動積極性非常令人擔憂。根據實證性調查的結果,中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比例相當低,只有32%的大學生有鍛煉身體的習慣,而另外68%的學生幾乎不做任何體育鍛煉。在參加運動的大學生里,女生的比例大大低于男生。而且中國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大多出于對于某項運動的愛好,并沒有更深入的主客觀方面的原因。這與國外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形成強烈對比,在德國某些大學,有規律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比例竟高達79%,85%的男大學生和72%的女大學生堅持體育鍛煉。推動德國學生鍛煉身體的原因主要有:
通過上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出,德國大學生在參與運動的熱情來自于對體育運動的了解,這與當地全民健身的普及,物質條件的豐富以及中小學理論與時間并重的體育教學當然有必然的聯系,但是其決定性因素的還是大學與整個社會對于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關注。德國大學一般是綜合性大學,沒有校園,不同的科系分布在城市個個角落,但是大學一定會有一個對學生免費開放的體育中心,每個學期開始學生們都可以報名參加自己喜愛的運動課程,課程的內容非常豐富多彩,從巴洛克時代舞蹈到中國功夫應有盡有,老師則主要由體育專業的高年級學生擔任。這為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供了有利的氛圍和物質條件。
而中國大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有,沒有體育鍛煉伙伴,沒有科學的指導,沒有場地,沒有時間,甚至怕臟怕累怕出汗。中國是一個發展中,自然不能從物質方面和發達相媲美,但是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現有的條件盡可能的鼓勵普通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為大學生提供體育鍛煉的機會,同時對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給予科學的指導。筆者根據國內外大學體育教育的經驗,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利用高校互聯網,普及體育常識2.鼓勵學生成立各種體育社團,并對社團活動予以指導3.提供符合當代學生興趣的體育課程4.免費開放體育場地
[1]丁英孌,耿濤.開展大學生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身心水平[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體育版).第5卷第2期,2003年6月
[3]劉志軍.創新大學生健康教育理念[j],邯鄲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第18卷第3期.2005年3月.
[4]林志英.加強大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年4月.第20卷第2期.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