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擁有幾百所高等院校,擁有著各種各樣的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但長期以來主要只是利用在學生的教學和訓練上,只在及少數的情況下才會租借給其他單位。為什么社會上的健身場所開展得紅紅火火,而高校的情況卻是冷冷清清呢?這跟高校一直以來“等、靠、要”的思想是分不開的。本文針對目前高校的這種局面提出幾種參考和建議。
我國高校在這幾年當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主要體現在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各種運動場館的增加,以及學生人數的增多,都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但隨著全民健身的全面開展,作為擁有大量的健身設施的高校,卻始終沒有將體育產業發展起來,閑置了大量的人力和場地資源。從師資上來說,各高校擁有各種各樣的級裁判員和教練員,我們何嘗不可以讓他們面向社會走出去呢?
從場館來說,各高校擁有各種各樣的體育場館,每年都有一部分的時間是處于閑置狀況,我們又何嘗不可以借助全民健身這股熱潮,將外面的人請進來,而將它們利用起來呢?
從學生方面來說,各高校每年要培養各種人才,隨著各高校都可以培養師范類學生的趨勢來看,可以說對我們形成了圍、卡、堵的狀況,給我們的學生帶來了就業難的問題,我們何嘗不利用體育產業來推廣學生們的就業,把他們推向各企、事業單位,來拓寬他們的就業面呢?
湖南八所高校,湖北四所高校,廣西四所高校,江西三所高校,廣東四所高校,北京四所高校,上海四所高校。
①將各大企、事業單位的運動會抓到手。根據本人的調查,每年我國的各大企、事業單位為了響應全民健身的號召,加強員工的身體素質,都會開展各種各樣的運動會。如:排球比賽、籃球比賽、趣味田徑比賽、乒乓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等等。所需的費用:有場地租賃費、裁判員的聘請費等等,甚至有時候他們還會因為找不到人選而犯愁。如果我們可以利用請進來的形式,一是方便了這些單位,二是可以為教職員謀些福利,三是利用了我們的場地,四是推廣了我們自身的影響,正好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②將場地合理地利用和開發。根據筆者所了解到的,每逢周末,部分高校就會將一些可利用的場館改造成羽毛球場地、小足球場地、乒乓球場地等等,對外進行有償服務,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場館的時間和空間,達到了以館養館、以場地養場地的目的。每年可為學院節約大筆的維修和維護資金,從而達到作為管理者所需要的開源節流的目的。但目前主要北京、上海的高校在開展,而其他地區的高校幾乎沒有開展起來。
③開辦各種各樣的人才培訓班。現今時代,各單位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高校體育院系可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和教學人才為他們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其中也可讓在讀學生參加,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也為之提供了勤工儉學的機會,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更可以拓寬他們的就業方向。
④將各種運動健身場所抓到手。隨著社會的發展,參加健身的人群越來越多。花錢買健康的思想也越來越濃厚,應運而生的就是健身場所的誕生。例如:羽毛球館、乒乓球俱樂部、健身房、迷你高爾夫球場、網球場等。那么那些老板們愁的是什么呢?他們愁的是沒有更多的客源,沒有經濟效益。我們正好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態,為他們提供客源,為他們作宣傳,為他們提供價優質高的教練員,甚至是各種先進的器材,在這其中也可以為我們學生中那些優秀的提供展示他們才華的平臺。當然這一切是有回報的,而我們所想要得到的是他們的折扣和打響高校體育院系的聲譽。
⑤為各種俱樂部提供或輸送教練員和管理人才。目前,在社會上自發組成了不少的俱樂部,他們所匱乏的是先進的訓練思想和管理模式。我們正好可以利用我們自身的優勢,將我們優秀的教師和學生送出去,幫助和扶植他們,如果能夠取得成功,對于進一步提高體育院系的聲望也是有利的。
⑥合理向社會提供各種各樣的體育人才。可根據各單位開展的各項運動提供各種不同的學生資源,達到提高學生就業率的目的。
⑦有償性的體育活動和場地設施設計。我們可以為各單位提供體育活動的設計。因為合理的設計可以使職員參與健身的興趣大大加強,從而達到組織者組織競賽的目的。還可以提供場地的設計,這個方面我們在各省還是有優勢的。合理的設計可以為對方節約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還可以為各單位提供器材的咨詢和采購,達到雙方互利的效果。
①召開企、事業單位領導人或工會茶話會。宣傳和推介高校體育院系體育產業開發的主題,聽取各位領導的說法,根據反饋信息作出總結。
②召開各運動健身場所經營者茶話會。宣傳我們的經營理念,爭取拿到預期的折扣,也積極聽取起意見和建議,對今后條款進行修改。
④高校體育院系資料以及體育產業開發資料。可將高校體育院系場館資料、教師資料和體育產業經營理念編成資料,發放給各單位,以提高其學校的知名度。
在上述幾種途徑走上正軌后可向保險業學習,利用我們與各運動健身場所簽訂的協議,訂制年度消費卡,再利用我們廣大的學生資源或其他資源進行掃樓,為各家健身場所提供客戶,而客戶享受的是在我們協議基礎上的折扣,從而達到健身人群的增多。那么人們得到的是有折扣的健身活動,而我們和健身場所得到的將是利潤。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院系的體育產業開發的前景是可觀的,其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是巨大的,但要值得注意的是,要形成規模還需要一定時間和空間。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