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高職教育的職業性決定了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能在實訓教學中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目前不少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素質、專兼職教師比例、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師結構、教師管理等方面還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需要,需要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切實保證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與提高學生素質。
由于高職教育的大發展是近些年的事情,眾多高職院校也都是由中專或其他院校升格轉型而來,難免在師資隊伍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ㄒ唬┙處熽犖榻Y構不合理。職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時間不長,高等職業教育更是近十來年才有的一種教育模式,為適應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引進了大量應屆本科或研究生。從教師的來源看,無論是轉型升格而來的原有教師,還是應屆本科或研究生,由于傳統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大部分教師少有甚至沒有動手實踐過,在結構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具體說來,教師隊伍的結構不合理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隊伍的專業結構文、理、工比例以文理科居多,工科較少,不適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二是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操作能力相對欠缺。
(二)師資管理模式存在問題。不論是現行高職院校教師的職稱評聘制度還是上崗資格的必備條件中,“雙師”素質都未被列入其中,導致專業教師缺乏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積極性,這與高職院校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要求相悖。盡管一些院校也推行了教師聘任制、特聘崗位制等形式,但“大鍋飯”、論資排輩等現象仍很嚴重,不能真正起到調動積極性的作用。由于在職稱評聘中科研占分較高,導致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部分教師把教學放在了第二位,過分強調科研、過分注重課題和項目,在教學中不注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更新。
(三)缺乏合理的培訓機制。在職培訓是教師素質提高的有效形式,但從目前來看,至少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高職院校與企業、行業聯系不緊密,科技開發、社會服務的機制在大多數高職院校并未形成,產學研結合的模式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學校不能定期安排專業課教師到實習基地或者企業、行業參與實踐和科技項目開發,也沒有條件定期將從事專業理論教學的教師與從事實訓指導的教師進行輪換,教師實踐的場所和機會少,素質提高自然受到限制。其次,由于經費等方面的問題,教師的培訓途徑并不通暢,也阻礙專業課教師繼續提高并獲取相應的技術等級證書。
(四)師德建設亟待加強。在社會大變革中,在各種文化思潮、各種價值觀的沖擊下,部分教師的思想行為發生了偏差,對高等職業教育缺乏應有的責任感、事業心,對教學工作以對付、應付為主,不認真備課、不認真上課。有的教師知識陳舊,觀念落后,捧著發黃的講稿日日炒冷飯;有的教師不認真鉆研,課堂上東拉西扯,信口開河,不知所云;有的教師不改革教學方法,一味地滿堂灌、填鴨式;有的教師動手能力很差,卻不思改進提高。這些人心里想的只是如何多拿些課時費,如何應付教學,而置學生的求知欲望于不顧。不僅影響了教學質量,更給學校的長遠發展埋下隱患。有的教師誠信缺失,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為了職稱、待遇,挖空心思弄虛作假。這些行為不僅敗壞了教師的形象,也給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阻礙了人才培養和學校整體工作的順利進行。
雖然在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種種問題,但只要轉變觀念,加強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就一定能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一般說來,管理者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會建立一整套規章制度并加以執行,從而把一些超出常規的需要拒之門外。在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也會出現諸如由于學歷、職稱、年齡、知識結構等原因,把優秀教師拒之門外的管理規章。為最大限度的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發揮那些學有專長人才的特殊才能,在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以人為本就是尊重人的本性,尊重人的尊嚴,發展人的個性,發展人的潛能。評價一個教師,要不唯學歷,唯能力;不唯職稱,唯稱職。要以包容的態度、發展的觀點對待和看待每一個教師,用其所長,避其所短。
教師的品德修養,具體要求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忠誠教育事業,熱愛教學工作;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勤于學習,勇于創新;甘當人梯,樂于奉獻。學校各部門應統一思想,通過正面宣傳教育和有關規章制度的約束,齊心協力培養良好的師德師風。
教師的舞臺就是課堂,學高為師,行高為范。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雅的行為舉止。雖然品德修養是抽象的,神圣的,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就在學習生活之中,就在課堂之中,是教師不可缺失的最本質的東西。當今的教育,缺的不是理念,而是行為與操作;缺的不是水平,而是責任與精神。教師在課堂上要少一點私心,多一點公心;少一點自我,多一點學生;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浮躁,多一點實在;少一點冷漠,多一點關心;少一點偏見,多一點公正;少一點功利,多一點敬業;少一點索取,多一點奉獻,這些點點滴滴就是教師品德的具體體現。
教師從事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根本,是教學質量的決定性條件。學校和教師不僅要重視更新專業理論知識,也要努力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做到對本學科知識體系全面理解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教師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主要通過教研活動、教師自修、外出培訓三條途徑來實現。教研活動形式多樣,各有側重,例如聽示范課、上公開課、集體備課、“以老帶新”、專題研究、教材開發、教學經驗交流、各種形式的教學比武,都有助于教師揚長避短,提高教學水平。教師自修是一種自我提高的有效形式,能夠幫助教師隨時查找不足,通過自我學習,找人討教,與人研討等形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學校應制訂措施,鼓勵教師自我進修,自我提高。外出培訓包括理論知識的培訓與實踐技能的提高兩個層面,學校要創造條件,在培訓經費與外培渠道等方面為教師提供便利,組織教師外出進修或到企業實訓,為教師理論知識與技能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礎。
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而教學又是一項極為復雜的活動。學富五車未必能做教師,除了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外,還應該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教學要包括:教材處理能力、教學組織能力、教法活用能力、教學觀察能力、教學應變能力、作業處理能力、效果檢測能力、創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現代教學手段運用能力等等。教師的教學要靠教師自覺培養,主要手段有: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注意知識積累,平時培養訓練,見習、實習等等。另外,學校也應該采取積極的激勵措施,制定有效的規章制度,來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