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以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培養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己任。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遠。為此,教師們必須深人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已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學識和修為去感染和教育學生。
我國高等院校開設的政治理論課是宣傳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渠道,也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樹立和培養的重要陣地。政治理論課在高校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應該說是無與倫比。而通過講授政治理論課來宜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活動過程中,其主體是教師。也就是說,教師在這個傳授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目前,我國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雖說總體狀況良好,但存在令人擔憂的地方。尤其是執教教師理論修養尚缺,難以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加強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是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必修一課。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就目前我國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理論水平而言,教師們勢必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
政治理論課的實質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的思維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思想政治教育則是關于人的思想和行為變化規律以及如何根據這一規律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在人的問題上,最基本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理論和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具體運用。具體的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原則,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又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而不能以別的主義為理論依據。
辨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而意識對物質又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先進的科學的思想,也就是先進的科學意識。我們必須用這種意識教育和武裝廣大青年學生和人民群眾,提高他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正如所曾指出的:“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9頁)
所以,高校政治教師如果沒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不能上好政治理論課,也無法讓政治理論課成為提高學生思想境界的法寶。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學說在今天并沒有過時,她仍然是我們認識當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變化的思想武器。但馬克思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她本身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發展。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的160年間,無論是時代特征還是社會實踐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時代主題從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上世紀中葉以來以計算機為主導的現代科學革命和信息革命迅速改變了社會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今天的全球化與信息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一百多年來,社會主義也在曲折中不斷前進,由理論變為現實后,又由一實踐發展為多國實踐,進而突破了傳統建設模式,開辟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奏出了時代最強音:中央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發”的宏大政策。改革開放迄今已走過30年。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不斷改善,綜合國力提高,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得到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空前提高。我國的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正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取得的。同時,我們在改革開放的實踐過程中,還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成功地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新的理論形式,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這些新的理論是在改革實踐基礎上產生的,又成為指導改革的新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根植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當然,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因為馬克思主義只有在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開辟自身的發展道路。
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這種與時俱進的特點,使得她不斷保有鮮活性和先進性,能夠始終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的指導思想。作為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始終跟進時代的步伐,持續性地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有意識地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改革開放的實際聯系起來并運用到政治理論課中。
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典型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凈化人們的心靈、提高人們的思想上發揮著獨到的作用。然而教育者應先受教育。合格的政治理論課教師,除了在思想上堅信馬克思主義、政治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業務上還必須具有堅實的馬克思主義主義理論基礎,具有比較廣闊的知識面和科學知識結構。
現代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其內容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深人發展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也保持著更新和發展的風格。這就要求教師們應具有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的品質。尤其是現在政治理論課的結構調整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中央已把高校開設的政治理論課由原先的多門調整合并為四門課。新課程在內容上跨度很大,涉及的知識領域廣。而與高校其他專業教師相比,專職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的教師隊伍比較薄弱。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還不能適應新課程設置的需要,缺乏能夠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教師,缺乏能夠貫通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教師。新課程的設置要求政治理論教師能融會貫通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各學科之間的關系要熟知在心。例如,新課程“思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對任課教師的專業知識的配置就有很高的要求。她要求教師既要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政治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還要了解中國革命史和黨的歷史等等。而上這門課的教師過去要么只從事“思想概論”課的教學,要么只從事“理論概論”課的教學,現在面臨新的課程,就只能充實自己,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修養。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真理,政治理論課必須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
政治理論課本質上就是宜傳和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們首先自己要相信和熱愛馬克思主義,在課堂上才能底氣足,才能站直腰板說服學生。在我們已經做過的問卷調查中發現,目前高校有相當一部分政治理論教師尚缺乏足夠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這種態度不僅嚴重損害了教師工作(教學)的積極性,也降低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更為嚴重的是,’有的教師把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不滿情緒帶進講壇,對學生們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確立社會主義的政治信仰,是政治理論教師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的前提。
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首先要堅信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的真理。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能夠從理論轉變為現實的真理。她是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主要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組成。馬克思主義總結了人類社會的實踐經驗,繼承了人類思想史上的積極成果,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我們提供了觀察世界觀察人生和解決問題基本立場、正確觀點和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中國人歷來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指引革命和建設不斷走向勝利。過去,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產生了思想,指導革命取得了勝利。今天,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相結合,產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休系,指導改革與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在當代就是要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堅定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信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持之以恒的偉大事業,而在本世紀前二十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則是中國人的最低綱領。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我黨實現理想的指導思想。作為政治理論教師既要堅信馬克思主義,更要堅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還要高瞻遠矚,堅定理想和信念。力決定關系,關系一定要適合力發展狀況這一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決定了人類社會由低級相高級發展并奔向的歷史趨勢。在這里,特別要注意一個事實和現象,那就是實現的過程決不會一帆風順,它將遇到并已經遇到挫折和曲折,尤其是社會主義運動的曲折性在一個時期內將顯得更為突出。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國際風云的變幻,并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對這一趨勢,我們要堅定不移,要充滿信心。政治理論課教師更是要樹立這樣的信心,要用這樣的信念去感染和教育學生。
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其理論大多以著作的形式展延開來。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漪和本質,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原著,而不是根據第二手材料來進行研究。研讀原著,能夠讓我們更加貼近馬克思主義。從歷史上看,我們黨從成立時候起,就十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宣傳和研究_j二作。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通過學習《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等經典著作,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走上革命道路的。在現代社會,學習原著,能使我們明辨是非。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許多虛假信息會影響人們的荊斷力,對真假馬克思主義亦難辯是非。閱讀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原著能使我們擦亮眼睛,在是是非非的世界中,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找到正確的前行方向。當然,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尤其要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和研究。政治理論教師在學習經典著作時,不能拘泥于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個別論斷或具體綱領,而應當聯系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準確理解經典著作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并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大膽地進行理論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素養。
馬克思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不斷發展的科學。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在當代中國,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的理論成果。從事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除了學習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著作之外,更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多研讀、、、等馬克思主義大家的著作和文獻。要結合自己所教授的課程,有意識的熟讀和鉆研黨的重要文獻,如黨代會的政治報告,各次全會的主題報告,并且在學習過程中,要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政治理論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的增強,不能僅局限于機械地讀幾本馬列原著,而應當把這個行為置身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關注重大現實問甩,特別是中國的重大現實問題,幫助大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們在闡述各項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時,要密切聯系現實,努力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去分析問題,用真理的邏輯去征服學生,用客觀的事實去說服學生。只有這樣在“學”與“教”的交相輝映中,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真正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
新課程和新教材的設置,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及對課程的整體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過開展培訓、專題輔導、交流討論、考察觀摩等形式,引導教師把握相關理論的重點、難點。對于青年教師,參加形式多樣思想政治理論培訓班,是提高他們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好的途徑。培訓可以形成常規化、制度化。各高校負責培訓本校教師、省市有關部門負責培訓本地骨干教師、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培訓學術帶頭人。教師們在培訓過程中,聆聽馬克思主義理論專家們的講解,必定受益非淺。教師們可以通過專家的講課和解答來排解心中的疑惑,甚至學到書本卜學不到的東西。學員們之間通過相互交流、探討,也能夠彼此學習、共同進步。總之,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修養可以在師生之間、同行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中得到提高。
此外,政治理論課教師也應參加一些直接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教學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做到課堂教學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統一,著眼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掌握、運用。提高學生的理論思維水平和政策認知水平,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觀察、分析和解決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增強自身的適應性和挑戰能力,自覺投身和服務于現代化建設之中。在社會實踐環節,引導大學生深人基層、積極開展社會調查,了解社會,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建設成就以及在改革開放中還存在問題,加深大學生對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認識,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組織學生到企業、社區、經濟開發區、高科技園區等地方進行參觀或調查,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建設成就以及在改革開放中還存在問題,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體制和要素,加深對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讓師生們共同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享受社會主義理論所轉化的成果,使自己能夠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并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她恰恰就在我們身邊!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