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音樂是一門獨特的學科,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既有理論知識的傳授任務,又有演唱、演奏等技能技巧的教學任務。高校音樂教師的教學評價只有適應音樂學科的特殊要求,才能提高教學評價的效果。本文通過分析我國高校音樂教師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論述了高校音樂教師教學評價的理論基礎,對評價的內容提出了一些建議。
高校音樂教師是音樂院系的主體,其文化素養表現出來的學識水平、教學藝術、創新能力是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的普遍需求。要建設一支具有現代音樂教育理念的教師隊伍,加強教師教學評價工作非常必要。一個高效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促進師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的自身發展與進步,促進教師隊伍管理的科學化,引導教師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音樂是一門獨特的學科,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既有理論知識的傳授任務,又有演唱、演奏等技能技巧的教學任務,高校音樂教師的教學評價只有適應音樂學科的特殊要求,才能提高教學評價的效果。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發生了重大變革。自1999年起,我國普通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從199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108萬人,到2008年全國高校招生599萬人。在這種形勢下,普通高校音樂專業同其他專業一樣面臨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加強音樂教師教學評價工作,成為很多高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高校音樂教師的教學評價也存在一些問題。
從理論上講,作為同一系室的音樂教師,互相了解較為深厚,是最能真實的對同行教師進行評價的,比如同行教師的演唱演奏水平、音樂理論水平、科學研究水平、教育教學水平、認真負責程度等。但是,由于教師之間存在一定的人際關系,在教師互評時,會存在打人情分的現象,同時有些教師認為,教師只要掌握演唱、演奏等技能技巧的理論,不必給學生示范,諸多因素影響了教師之間不能客觀公正地打分,從而使教學評價流于形式,無法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學生是音樂教師教學評價中的評價主體,因為學生自始至終參與教師的教學,對音樂授課教師的課堂影響力、知識能力、教學手段和水平有較為深刻的了解,是最具有發言權的一個群體。但學生的的認識能力和評價能力畢竟有限,部分高校在教師教學評價這一環節的宣傳不到位,部分學生對音樂教師教學評價不關心,這就造成了很多在被動的情況下,對自己的音樂教師進行評價,甚至連自己所評價的教師是誰都不知道,存在應付現象,個別學生還存在怕教師報復心理。
音樂教師評價體系是從教師的音樂理論及技能技巧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方面構建的,這幾個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許多高校都存在單純注重教師專業知識、技能水平,學歷和教學水平的現象,如高音唱得怎么樣,彈奏曲目難度有多大,有沒有發表大部頭的音樂作品等。對音樂教師的創新能力、價值觀和師德水平關注較少。一些高校在對音樂教師評價中,過分注重他們比賽演出獲獎,科研成果等,把這些作為音樂教師升職、評職稱的依據,使評價功利性過重。這些片面的音樂教師教學評價不利于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
音樂教師參與教學工作的積極性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全面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調動他們教學的積極性,對教師評估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評估的結果應對教師具有激勵和促進作用,這是教師用來衡量自身的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在實際操作中,許多高校對評估體系的運用,僅僅局限在部分音樂教師的評先評優方面,難以調動全體音樂教師的積極性,對提高教學質量的影響不夠全面。
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許多有識之士從不同的教學評價角度提出了有效性教學的若十評價標準。有效性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這一與建構主義教學評價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有效性學習,從而對知識真正的產生理解和獲取學習的積極性是存在相同之處的,這為我們反思高校音樂教師教學評價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目前,在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非常注重個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學理念,使培養的學生能夠符合社會的多樣化需求。音樂教師教學評價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應滿足教育多樣化的客觀要求,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音樂教育來說,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當今世界音樂教育關注的焦點,也是全球音樂教育發展的總趨勢。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不斷加快,人們對文化多樣性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這就要求高校音樂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加強中國民族音樂教育,具備理解世界多元化的修養和能力。
培養高校音樂教師自我發展的意識,既是促進音樂教師自我成長的關鍵要求,也是提高音樂教師積極性的內在動力。教師的自我意識越強烈,其在自我完善中的自覺性越強,越能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在高校音樂教學實踐中,通過對自我的審視,對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進行不斷的揣測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能力,使音樂課堂教學在實踐中得到提高。高校音樂教師要全面樹立自我學習的意識,充分研讀音樂作品,更新自身的音樂專業知識結構,提高音樂教學的技能,不斷發現音樂教學的新規律和新特點,使自身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作為一名高校音樂教師,除了要有本專業的演奏、演唱、舞蹈或指揮等技能技巧外,還要具各全面的音樂理論水平,要熟練掌握音樂專業知識,熟悉不同時代的中外音樂作品,同時對于文學、哲學、地理、歷史、美學、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等學科都要有所涉獵。一名出色的高校音樂教師必須博學多才,在音樂教學中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等各種手段,從根本上喚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音樂教師教學評價中應體現出提升音樂教師自身知識修養的因素。
高校大學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已接近成人,他們的可塑性非常強,音樂對人的健康成長又有獨特的教育作用。因此,高校音樂教師更要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全面的道德修養。常言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良好言行對學生的正面影響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音樂教學中,對作品的理解要體現出文化背景,引導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寓教于樂。教師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在教學中多鼓勵和支持學生,為他們營造舒適的學習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
高校音樂教師只有在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基礎上,才能夠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因此,這就要求高校音樂教師必須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如視唱和視奏能力,對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音樂創編能力等。教師應熟練掌握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熟練制作多媒體課件,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有效的刺激學生的感官能力,在音樂教學中穿插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體現出音樂中的文化以及文化中的音樂等因素,使學生正確理解音樂意境,全面掌握音樂知識,熟練掌握彈、唱、跳方面的技能技巧。
音樂是一門直觀藝術,也是一門表演藝術,它能夠引起人們的感情共鳴和聯想。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參加各種文藝演出和教學競賽活動,豐富自身實踐經驗,在活動中總結得失,發現問題,改進教學。技巧課音樂教師應具備舉辦師生音樂會和個人專場音樂會的能力,具備指導學生參加各種音樂演出的能力。據河南省人事廳2009年8月新出臺的高校職稱評審文件中,把音樂教師舉辦個人專場音樂會列入評審條件之一。由此可見,技巧課教師舉辦音樂會的能力也代表著教師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不僅需要教師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基礎和熟練的教學技能水平,還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音樂教學科研水平,有些教師只注重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而忽視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實際上教而不學則淺,研而不教則虛。《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關于“高等教育”中第二十條為“提升科學研究水平”,這一條對教師要求是:大力開展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作為一名優秀的高校音樂教師,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并鉆研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要堅持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道路,積極撰寫論文和申報課題,要積極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科研課題,用來提高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音樂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實踐中,要對白己的教學工作包括思想變化與實踐教學活動進行經常性的回顧與自我小結,寫成書面材料,作為科學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加強高校音樂教師教學評價,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促進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調動音樂教師參與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高校音樂教師價對教師是否具有激勵性,是能否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對高校音樂教師進行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學校可以全面了解音樂教師的教學狀況,教師可以客觀地認識自己的教學水平,理解社會、學校學生對自己的期望,明確教師的發展方向,進而促進音樂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