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要怒從根源上排除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就必須加強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還要建立公平的竟爭機制和富有人文關懷的校園風氣,提高大學生戰勝心理疾患的能力。
大學生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學習障礙、交往障礙、愛情障礙、就業障礙等。這些障礙如不及時排除,易引發許多心理疾患,如引發神經衰弱癥、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恐懼癥等。同時,這些障礙還易導致大學生人格障礙癥,如因過分追求完美導致的強迫型人格,嫉妒心理導致的偏執型人格,自卑心理導致的回避型人格,缺少競爭意識導致的依賴型人格。雖說患有以上障礙的學生畢竟是少數(約占大學生的27%左右),但是其潛在的危害性是非常嚴重的。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絲毫也不能放松,因為稍有松懈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
(1)學習誤區。學習上的第一個誤區是過分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并不為錯,但過度追求則會損傷人的身心健康,易導致強迫型人格障礙癥。過度迫求完美的學生往往品學兼優,在高中曾是學校或班級的尖子生,來到高手云集的大學仍想名列前茅,有些學生能如愿以償,但更多的學生卻會因自己的實力定格于適當的位置。對這一間題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對待,但仍有少數學生不能悅納自己。他(她)們不斷給自己加壓,以致于神經衰弱。2004年3月筆者對大一、大二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份,有效問卷396份。調查結果顯示:
這是在未開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前調查的,有呢6%的學生表示仍要“再努力”,這一方面反映了大學生的奮鄉‑.取精神,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學生缺少正確認識自己的心志。如果這一心態不及時進行教育,有少部分學生就會發展成過分迫求完美的心態。及時教育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將會使他們正確對待生活、交往和以后的就業,有益于健康人格的行成。另有7.1%的學生表示“自卑”,這種心態源于過分迫求完美,只要排除了這種心態,“自卑”就會消失。
學習上的第二個誤區是缺少奮發進取精神。有一部分學生來到大學后自認為實現了理想不愿再刻苦學習,只要能及格就算完成了任務。由于缺少遠大人生報負,這部分學生得過且過常處于甘居平庸的心態。(下面的表2和表3是對這一心態的調查)。
表2有14%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不如別人時不做任何努力便處于“知足”心態,有10%的學生感到“自卑”;表3有13.4%的學生對“無論辦什么事情”抱“完成即可”的心態,這說明在大學生群體中有少部分學生缺少奮發進取的精神。缺少奮發進取精神的原因是他們缺少遠大的人生理想。他們缺少競爭意識,學習和生活上得過且過,缺少抗挫力和調控力。這其中有個別學生終日沉溺于網吧,在黃色和暴力信息的誘惑下不能自拔,有個別學生以不斷更換情侶來填補心靈的空虛。他們缺少人生責任感更缺少奉獻社會和他人的精神,他們關注的只是自己。是這其中典型的例子。
(2)交往誤區。大學生進校后,困擾他們的常常是人際交往。農村來的學生性格較內向,不太主動與人交往,心里有苦悶之事也不愿與人訴說。城市來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自幼養成以我為中心的性格,與人交往多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另外封閉心理、嫉妒心理、冷漠心理也是造成大學生走進交往誤區的重要原因。在座談中,大部分學生都談到同學之間普遍缺少一種信任感、坦誠感,缺少互愛互助精神。有的同學不善解人意,缺少愛心和同情心,有的同學嫉妒心強,對學習成績、工作能力、家庭條件比自己強的同學常存不平衡心理,有的同學心胸狹小,對同學們之間無意的傷害常常耿耿于懷,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優越,總想凌駕他人之上,有的同學經濟困頓,總有一種自卑心理。
(3)愛情誤區。談戀愛在大學校園已是普遍現象,至于走進伊甸園后的結局怎樣很多大學生是不考慮的。目前大學生的愛情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跟著感覺走;尋求寄托;攀比;從眾;愛情之上。以上這些認知錯誤導致諸多心理障礙。前五種屬于不負責任,把圣潔的情感視為兒戲。“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已成為大學校園里的時髦話語,許多大學生懷著浪漫的心情追逐過程的美麗,至于過程之后是什么他們很少考慮。這種戀愛觀雖然損傷了許多大學生的心靈,但后來者仍義無反顧,這種怪圈不僅反映了大學生戀愛觀的不成熟,更反映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享樂觀。最后一種是把愛情看作人生的惟一,這對心理的損傷最大,大學校園里的自殺多與此有關。
在當前社會轉型期,傳統的道德觀念日益衰微,人們的價值觀念走向多元。多元的價值觀念一方面打破了昔日僵化的價值體系。使人們開始新的視野,另一方面又使人們利己的自然屬性在失去傳統道德規范的約束下惡性膨脹。為富不仁、見利忘義、腐敗、坑蒙拐騙充斥社會。這些不良風氣無時不在侵蝕著寧靜的大學校園,影響著大學生的道德選擇。下面是筆者的一組調查向卷,它反應了大學生對當前世風的評價和對道德境界的認同。
表4有39.6%的學生認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今天的市場經濟中價值不大或沒有價值。當然,無論在哪個時代要做到這一點都需要道德的崇高,問題是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學生認為“在市場經濟中價值不大”?說明傳統的道德觀念已被不少人所拋棄,經濟利益超越道德規范之上正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并且這種風氣正在影響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
由表5、表6、表7可見,大學生對道德境界的選擇逐漸呈下滑趨勢。一個人知道感恩就會樂于回報他人和社會;一個人懂得知恥、能反躬自責,就會遠離罪惡;一個人有博大寬容之心就會化解人世間的仇恨。大學生做為社會的優秀群體,應該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大學生中有10.1%的人不能寬容別人的過錯,這個數字令人擔優,它正說明了事件的悲劇根源。
大學生的道德危機主要表現在學習、交往、愛情方面。學習方面的道德危機主要表現在無故曠課、考試作弊。考試作弊目前已成為學校的大害,作弊的學生不被老師發現則沾沾自喜,不以為恥,一旦被老師發現,不反躬自責反遷怒老師,全然沒有一個大學生的道德底線。
人際交往方面的道德危機主要表現為不講誠信、抵人利己,缺少愛心、同情心、寬容心。愛情方面的道德危機主要表現在對愛情不負責任和越軌。目前各高校都有在校外悄悄租房同居的學生,他們懷著青春的萌動偷食禁果,全然不知這會毀了他(她)們的一生。造成大學生越軌的主要原因是網上黃毒,因此必須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力度,對大學生正確愛情觀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
大學生進入高校后面臨著一個重新確定目標的問題。初入大學他們雄心勃勃,但往往到大二便開始松勁,因此對學生要及時進行人生理想教育和人生責任教育。許多荒廢學業的學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人生理想和人生責任感。
社會轉型期價值觀念的多元導致道德觀念的混亂,尤其社會過分宣揚的張揚個性、自我選擇、自我實現、自我完善、自我價值使人生觀尚不成熟的大學生不知所措。他們誤認為我行我素就是張揚個性、和傳統決裂就是自我實現。有些學生甚至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可以不顧他人和社會利益。如果對此不加強教育,將會導致大學生整體素質的下滑,并危機到民族的未來。加強道德教育除了依靠學校教育外社會還應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力度,加強輿論監督規范網絡道德,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大學生抵制各種不良現象的能力。
審美教育對于提升大學生的人生境界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要充分認識這一點。審美教育尤如一個富有張力的生命舞臺,它以豐富多彩的畫面為受教育者展現出一個斑斕的世界,激發他們的情感、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超越平庸向崇高的精神王國飛升。正如18世紀德國偉大的戲劇家、美學家席勒所說:“道德的人只能從審美的人而來”。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非常重要的,系統的理論知識和人文精神教育會讓學生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他們學會認識自我,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并學會如何排遣心中的苦悶、如何保持樂觀豁達的心胸。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靠(思想道德修養》、(心理學》兩門課,但這兩門課關于心理健康的知識并不多,建議各高校結合本校實際增開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
除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外,課外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也很重要。課外心理健康指導主要指定期舉辦心理專題講座,結合學校實際及時開展心理咨詢、心理輔導,還包括校院網上的心理知識介紹、心理問題解答等。
主體的自我教育、自我排遣是防范心里危機的重要保障,只有主體的自我覺悟才能從根本上排除心理障礙。心理咨詢的宗旨是助人自助,咨詢師的任何啟發解答都是為了讓咨詢者釋放心中的壓力,自己走出陰影。因此加強主體自我教育除了人生觀教育外,還要教育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戰勝逆境,迎來柳暗花明。加強主體自我教育還可采用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心理劇、情景劇的形式,讓他(她)在自編自演中充分體會自己戰勝心理障礙的快樂。這種形式不僅喜聞樂見還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運用這種形式時,老師要給以指導。
三級心理健康機構包括校級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院系級心理健康組織、班級學生心理健康小組。目前各高校都有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并有專人負責,但缺少院系和班級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容易造成心理防范上的疏漏。院系和班級心理健康服務機構要由專職輔導員負責。三級心理健康機構形成對學生自下而上的關注,容易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把可能引發的心理危機扼制在萌芽狀態。
2004年6月24日教育部在中南大學召開直屬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對2004年秋季入學的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工作。無疑,這將使全國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邁上新臺階。在做心理健康測評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測評表的科學性和合乎國情性,二是學生填表時的誠意性。另外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不能僅憑此表,還應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因為這才是最實際的。一般說來學生的心理障礙隨學年的推進遞增。這將是一個浩繁的工作,它需要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工作者的敬業精神。
良好的校風、科學的管理、公平的競爭機制是從源頭防范學生心理障礙的最好屏障。營造富有人文關懷的學習環境,不僅有助于大學生學業的成功,更有助于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目前有些高校疏于管理也是造成惡性事件的原因之一。像連續一個禮拜不去上課,在寢室上網無人過問,這是嚴重疏于管理的表現。而他每天殺一個同學,連續失蹤4天的學生無人問津更是不可思議。學校對事件應負疏于管理的責任。另有一些高校教學松散,老師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并且存在不公平的競爭機制,也是造成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溫馨的校園氣氛,會開闊學生的視野,排除他(她)們心靈的孤獨感,讓他(她)們在新的大家庭中獲得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還會提高大學生的審美修養,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一般說來每個大學都有她的校園文化特色,只要充分挖掘這一財富,她就會為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發揮重大作用。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