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和質量要求的提高,高等教育經費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障礙,高等教育收費成為各國普遍采日本和歐洲的高等教育收費制度,希望能給我國高校收費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高等院校向學生收取學費,在美國、日本等工業化較早的發達中,已成為慣例,而歐洲的大部分,由于受到歷史傳統和人們固有觀念的影響,其高等教育大都實行免費。但是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階段過渡,接受高等教育人數明顯增多,以及的財政緊縮政策,歐洲各國對承擔全部高等教育費用顯得力不從心,因此高等教育免費的傳統觀念開始動搖,也開始收取學費了。
美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發達的之一,這在相當程度上得益于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及和公民對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視。所有美國高校的學生都需要交納學費。學生在學期間,除必要的生活費外,主要支出是學費。近年來,美國大學學費標準迅速提高,學費的平均上漲速度是美國人均收入平均增長速度的10倍,高校學費幾乎成為家家戶戶關心的問題。據美國大學理事會公布的資料表明,四年制公立高校2004--2005年平均學費為5132美元,而四年制私立高校同年平均學費為20082美元。在越來越重視子女教育的今天,美國絕大數學生是通過各種途徑爭取、學校、基金會和私人的貸款和獎學金來完成學業的。
今年來,美國在不斷增加教育直接投入的同時,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引導來幫助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學。如規定年收入在1萬美元以下的家庭減免所得稅,如果學生學習成績好還可以享受每年1500美元的抵稅退款待遇;建立大學學費預付計劃,家庭可以按目前的學費標準一次或分期將子女就學應繳納的學費存入基金會,待上學后由基金會負擔其學費;還有一些學校實行學費分期付款的方式,甚至允許學生將1年的學費在10個月內付清。多種多樣的資助和收費方法對不同情況的家庭和學生起到了激勵作用。
美國高校收費政策是基于學校自主管理的基本理念,作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收費在公立和私立學校之間、各州各學校之間、各專業之間相當不同,而且也取決于學生是否來自本州的居民,如果學生是留學生,則收費標準比外州學生收費要高的多。可見,美國高校學生收費政策與其財政稅收體制、能力負擔原則、公平與效率原則等社會經濟基礎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私立高校一個學生全年的學費一般為數千美元到3.7萬美元不等,如耶魯大學商學院2004年的學費為35600美元。私立高校的收費標準一般高于公立高校,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以哈佛大學為例,每個本科生年學費1977年為4100美元,1987年為11390美元,1997年為20424美元。公立高校學費本州學生一般為5000美元左右,外州的學生一般是州內學生的1.5~2倍。不少學校的學費是以學生所修學分按學期收取的。
另外,美國大學學費也與學校知名度、專業的熱門程度有關系,這也是與美國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下個人需求多樣化相適應的。
在實行高校收費的所有中,日本是比較突出的,也是極具代表性的。在日本,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有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其中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對學生收取學費差距懸殊。從統計數字上來看,1985年日本私立大學的學費是公立大學學費的2.45倍,到了1999年,私立大學學費則為公立大學的1.96倍。另外,日本高校收費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家庭所負擔的成本占教育總成本的比例相當大。進入21世紀后,公立大學在日本的數量很少,在此只介紹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是收費情況。
日本國立大學的收費制度采取的是立法保障的渠道,主要體現在日本的《教育基本法》和《特別會計法》中,用于保障包括學習權力原則、無償教育原則、設置者負擔原則、教育機會均等原則、完善教育條件原則和正義原則等內容。用立法保障高校收費的制度,是各國值得學習的模式。
日本私立大學的經費主要來自學雜費、經營收入、補助和民間捐贈等。學費收入占學校全部收入的67%,注冊費和考試報名費占14%,資助占10%,其它收入不足10%。在私立大學就讀的學生占大學生總數的70%甚至是80%,如此之高的比例在世界高等教育領域也是罕見的。將兩組數據結合起來看會發現,日本絕大多數的家庭承擔者子女高昂的學費,其家庭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日本的高等教育是由財政支撐的國立大學和主要依靠學費收入的私立大學所組成的雙重結構。近年來,日本的出生率有所下降,由此產生高等教育適齡人口不斷減少。這使得高校收費發生一些變化,如一些三流的私立大學面臨嚴重的生源危機,開始降低收費標準。
歐洲的許多是實施免費高等教育的典范,但現在有一些的財政不足,促使它們開始收取一定的學費。在歐洲北部主要都是高福利的,高等教育入學率都比較高,目前還沒有收取學費的打算;歐洲南部和西部一些已經開始收費,如意大利、英國、西班牙、荷蘭等;位于歐洲中部的收到周邊的影響,就是否收取仍在進行討論,如德國、法國等。
歐洲收費以英國最具有代表性。英國2004~2005年的學費為固定費用1500英鎊,到2006年變為院校自主收費,但限制在3000英鎊之下。雖然英國收費金額最高,但學費也只占人均年收入的10%左右。針對低收入家庭,英國采取了相應的資助體系。對年收入低于15200英鎊家庭的學生進行全額補助,學生在畢業以后年收入達到£15000后才開始償還貸款,還款的金額為超過£15000部分的9%,如果在還款期間學生的收入下降到£15000以下可以暫停還款。對貧困學生學費的補助以為主,大學也負擔一部分,如全額補助貧困生時,補助2700英鎊,大學需要補助另外的300英鎊。因此,高等教育收費對學生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影響還是較小的。
在1985年以前我國高等教育實行的是免費教育,從1989年開始少量對所有學生收取少量學雜費,每學年收取200元,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實行成本分擔制度。1996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現階段,高等學校學費占年生均教育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到1997年,全國所有高校基本完成了招生并軌和繳費改革,高等教育成本補償制度逐步完善。
我國對高等院校的學生收費的發展一方面表現為,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區別對待。具體來講,我國首先對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學生收費,接著擴展到財經等專業。作為為培養師資的師范類院校,其師范專業的學生是最后一批收費對象,并且其收費金額也低于其他專業的學生。另一方面,我國對
高等院校的學生收取學費表現在收費的數量上,可以說是一個短暫、激變的過程。據資料顯示,從1989年開始實行大學收費額制度,當時每年學費為200元;而同一年我國城鎮居民平均年收入為1376元,200元學費占平均年收入的七分之一,加上生活費和其他開支,平均以每年500元計,供養一個大學生的學費是城鎮居民平均年收入的50%。而到2004年,這時的大學學費基本上是處于5000-10000之間,與1989年相比,上漲幅度為25倍;而這一年城鎮居民的平均年收入為8375元,比1989年增長6倍,大學學費的漲幅4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長。高等教育費用在家庭開支中占了很高的比例,超出了許多家庭的承受程度。按中等水平計算,一個大學生一年的學費、生活費、住宿費大概在1萬多元。根據的資料,2004年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人均收入分別為8375元和2109元,高等教育學費約為城鎮人均收入的56%,農村人均收入的217%,給廣大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帶來困難。雖然我國建立了“獎、貸、勤、補、助”的資助體系,但覆蓋范圍仍很小,仍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
我國高校主要是公立的,除去因為培養成本較高的專業收費較高外,各高校間、各專業間的收費差距并不是很大。而美國和日本高校收費在公立與私立、知名高校與一般高校、熱門專業與一般專業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如美國私立大學的學費是公辦高校的4倍。2003年,佛羅里達大學的學費是2581美元,而佛蒙特大學則高達8994美元;在日本,私立大學1999年的收費標準,醫學部最高為218.8萬日元/年,工學部為63.3萬日元/年,文學部較低,為46.3萬日元/年。
我國高等教育學費增長迅速,由i989年200元增長到現在的5000元左右,超過了經濟的增長水平,個人承擔的比例由6.4%增長到目前的25%以上,增長了4倍。而在美國,個人的教育成本比例卻在下降,由60%下降到30%;日本主要是私立高校,個人承擔的教育成本處于較高的水平,為67%,但近年來由于生源減少,個人的教育成本開始有所下降;歐洲不少的高等教育仍是免費的,即使收費也較少。
我國高等教育學費占城鎮人均收入的56%,占農村人均收入2倍以上:美國高等教育學費大約占人均收入的30%以下;高校歐洲一些雖然收費,但都很低,即使是收費較高的英國也只占個人年收入的10%。
我國學費繳納一般在每學年的開始一次性繳納,繳納形式單一。在美國,建立了大學學費預付計劃,家庭可以按目前的學費標準一次或分期講子女就學應繳納的學費存入基金會,待上學后由基金會負擔其學費;還有一些學校實行學費分期付款的方式,甚至允許學生將1年的學費在10個月內付清。
我國雖然建立了“獎、貸、助、減、補”的教育資助體系,但教育資助受眾面較小,主要針對貧困學生;而在美國等教育發達,教育資助體系的對象不僅包括家庭貧困的學生,也包括任何想獨立生活,或因其它動機尋求資助的學生。例如,2000年美國依靠貸款上大學的學生達到64%,一些名牌院校接受資助的學生已接近90%。
高等教育收費作為高等教育成本的補償機制,應該是在學生及其家庭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而不是高校增收的手段。另外高等教育收費本身就為了是高校能夠更好的運轉,更好的為學生服務,不能因為收費而影響了學生的入學機會。學生接受了高等教育,繳納一定的學費也是必須的,也是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但收費過高也會增加學生對未來是否有高收益回報的擔心,而使他們可能放棄接受高等教育。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那就需要來負起更多的責任,加大對高等教育的財政投入,擴大受教育機會。另外廣泛吸收社會資金投資、捐贈也是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重要途徑。只有個人、和社會合理的承擔起高等教育成本才是解決高等教育收費問題的有效途徑。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