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提高教育質量是高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集中體現。面對人民群眾對優質高等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要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就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培養優秀人才這個核心,堅持內涵發展為主,突出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協調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關系,統籌不同學科、專業以及校內外各方面的資源,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神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這必然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黨的十七大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奮斗目標。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多次強調:“十一五”期問,高等教育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倳浽谥醒胝尉值?4次集體學習時強凋:“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十一五”規劃綱要對教育事業發展提出的三項主要任務,必須切實抓實抓好”,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當控制招生規模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在第十七次_拿國高等學校黨建工作會議上更是明確提出:“堅持發展這個第~要義,要求高校牢牢把握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始終把提高辦學質量作為中心任務。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提高質量就是最大的發展、最好的發展,就是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發展?!币虼耍瑘猿忠詢群l展為主,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題,也是高??沙掷m發展的立校之本,更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集中體現。
隨著諸多領域全球化、國際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導致高等教育生存環境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高等教育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高等教育市場的競爭h趨激烈,高校之問的優勝劣汰、教育資源的優化重組日趨加劇。有關數據表明,2008年是我省高等教育學齡人口高峰期,高等教育學齡人口總量為960萬人左右。2008年以后將逐年下降,2014年達到低谷,高等教育學齡人口總量為420萬人左右,也就是說高校生源將減少50%以上;2014年以后,山東省高等教育學齡人門將保持在450萬人左右。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隨著高等教育學齡人口的迅速減少,生源緊張等嚴峻問題將會暴露在所有高校而前,對于特色不明顯、就業不順暢、辦學質量差、社會聲譽低的學校將會不可避免地被考生放棄、被社會淘汰。面對激烈的高教發展形勢,如何在新的條件下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擺在高校面前非常嚴峻的課題。
近幾年,泰山醫學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同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及時調整辦學思路和發展模式,從過去以規模擴大為主的外延式增長轉變為以注重質量提高和優秀人才培養為主的內涵式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做到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堅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條主線,以教學建設為基礎,以教學改革為動力,積極推進教學內容、教學辦法和教學手段改革,專業建設和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在穩定生規模的同時狠抓教學質量,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畢業生質量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2009年碩上: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90.44%,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90.6l%,畢業生就業率、考研率均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嗣繞培養優秀人才這個核心,全面協調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方而的關系,統籌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以硬校內外各方面的資源,努力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有利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完成培養更多更好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務
首先,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人才是學校的第一資源,教育質量的高低從根本上講取決于教帥隊伍的素質,因此,辦學要以教師為主體優秀的教師隊伍和協蒯、精1的教學團隊才可能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前沿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傳輸給學生,才能夠培養大學生不斷進取的求索精神,增強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通過深化教學改革,完善教師隊伍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盡其所能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設平臺、搭建舞臺,營造有利于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用人環境,讓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為骨干教師,讓骨干教師盡快成長為名師,是優秀的教學團隊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爭取主動,在觀念的更新中實現突破,以新的觀念、新的舉措、新的方法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的新跨越和新發展。其次,要牢固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是學校存在的理由,教學]二作是其它工作存在的前提,高校以育人為本,育人以教學為先,教學以質帚為重。要把學生滿意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圍繞教學質量這條生命線,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強化教學質量管理,加強教學檢查和督導。正確處理好數量與質量、教帥與學生、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等關系,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在人才培養中堅決執行學校應用型定位,以注重能力為主線,引入社會實踐資源,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實踐教學層次,完善實踐教學監督評價機制,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在人才培養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化,全面提升學生生存與發展的能力,為學生的擇業、深造創造良好的條件。
首先要處理好內涵發展與規模發展的關系問題。前一個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突出傾向足注重規模擴張和外延發展,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內涵發展,“重硬件”、“輕軟件”,不同程度地導致了教育教學質量的下滑,踐證明,這種以質量為代價換取的超常規發展,“大而空”、“華而虛”的發展是與科學發展觀相悖的。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內涵建設,在師資隊伍、科研能力、校園文化等方而狠下功夫,積聚內功,豐富內涵,使學校真正做到“大而不空”“小而不弱”。其次,要處理好深化教育改革和加快學校發展的關系。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改革的力度決定發展的速度,改革的方向決定發展的方向。要實現高等教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更強有力地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高校自身的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調整和理順影響學??茖W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對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必要的“廢改立”,為學校的科學發展掃清障礙、鋪平道路。第-三,要協調好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的關系,強化質量意識,突出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只有貼近社會發展需求,才能保持進口通,出口暢,各專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學校應在專業建設上撥出專項調研經費,組織學科帶頭人、專業負責人、主干課教師深入神區、醫院、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等,進行人文素養、專業能力、職業判斷、技術標準、可持續發展等的調研,增強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吻合度的有效對接。圍繞社會需求,堅持質量是平臺,特色是核心的原則,努力改善專業結構和教學體系建設。
管理出質量,管理出效益。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是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重要保證。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和時代的不斷進步,教育工作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必須適應新的要求。重視教育現實問題的研究,重視充滿個性的學生、教師和充滿生機的學校的研究,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為落實教育方針、播揚先進辦學理念、提升學校內涵的重要手段。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要堅持科學治校,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思想、理念和手段管理學校,著力于教學管理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努力以最優化的過程管理謀取最優化的終端成效。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