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本文就實習指導教師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作用進行了探索,結果發現目前實習指導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技術等級偏低,缺乏企業一線的實踐經歷,激勵機制不健全以及來自企業的指導教師教學能力偏低等。因此,應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并辦好實習指導教師的培訓工作,以切實提高實習指導教師的教學實效性。
高職高專院校為了主動適應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都及時地調整了專業結構,深化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參照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制定培養方案,引人行業企業技術標準開發專業課程;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校”實習實訓基地,試行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吸納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與評價,將就業水平、企業滿意度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此,實習指導教師能否充分地發揮其作用是個關鍵。近年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是學校培養目標的主要任務之一,學生實踐能力的高下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就業狀況。根據勞動準人制度規定,各行各業從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持證上崗。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在學校學習中可以直接獲得。但學生專業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無疑需要到實訓基地或企業中去親自體驗、操作、實踐和積累。而學生這種實踐活動技能的獲得必須是在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下以及實踐活動氛圍所提供的輔助條件下去完成,否則,將是事倍功半。
在此,本文就實習指導教師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作用進行了探索,找出實習指導教師發揮其作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確實習指導教師的作用,并提出提高實習指導教師教學實效性的辦法
1.方法。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三結合”的工作方法。一是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主要運用了調查法、統計法、歸納法、個案研究法等,并借鑒行動研究的方法,強調各專業實習指導教師的參與,堅持把解決問題放在首位。二是職教專家與基層教師相結合,本課題的研究既有職業教育專家的參與,又有職業教育的實踐者即各位實習指導教師的參與,形成良性互動,使研究能夠從全局考慮問題,得出的結論更具有科學性、可行性。三是重點專業和相關專業群相結合。一開始就注意發揮專業群的協作作用,對各專業實習指導教師進行細致嚴密的調查、探訪,使相互之間保持密切聯系,共同研究有關問題。
2.過程。本文主要以許昌職業技術學院為實驗區,開展了一系列的調查與研究工作,先后考察了各專業的實習指導教師,并到山東平度職業技術學院參觀學習,到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及周邊兄弟職業院校考察,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實習指導教師不能很好發揮其作用有其深層的原因。就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來看,近幾年實習指導教師雖然從數量和質量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總的來說,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要求相比較,仍然是數量不足,質量偏低,激勵機制不健全,不能充分發揮其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作用,具體如下:
1.實習指導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德國“雙元制”職業培訓企業,學徒與培訓師傅比例大體為3~7:1。調查發現,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實習學生與實習指導教師的比例大約為20:1,有些專業更高。實習指導教師在數量上是嚴重不足的,為了完成實習,有時專業課教師也擔當了實習指導任務。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專業課教師工作任務加重,影響了他們對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無法保證實習效果,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2.實習指導教師技術等級偏低。根據對許昌職業技術學院47個專業的356名實習指導教師的調查結果,高職院校的教師絕大部分是直接來源于高等院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專業理論知識較強,但缺乏實踐技能,很少具有相應的技術等級。從企業引進的實習指導教師都具有技術等級,但從他們的技術等級上看,高級技師的比例僅為15%,中級技師的比例為35%。也就是說大部分實習指導教師的技術等級從技術資格方面衡量是沒有或不合格的。從專業技術職稱結構上看,高級職稱的占總人數的17%;中級職稱占總人數的25%;初級及未評職稱的占總人數的58%。由此可見,中高級技術職稱的教師所占比例較低,職稱結構不合理。
3.實習指導教師缺乏企業一線實踐經歷。職業院校的教師年齡呈年輕化的趨勢,青年教師所占比例較大。在調查的32位高職院校的教師中,大多沒有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大部分操作技能都是在實驗室中自己摸索出來的。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專業技能是不系統、不全面的,技能的熟練程度、規范程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許昌市人事局的招教工作中,在對6名重點院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進行技能考核時,他們的實驗操作頻頻出錯,讓評委們大為吃驚。就此而言,企業一線實踐經歷對一個剛跨出校門的實習指導教師來說是多么重要。有了企業一線實踐經歷,就意味著有了這個行業的感性知識和工藝過程的操作技能,對指導學生實習是極其有利的。在調查研究中,一些企業領導認為,一個實習指導教師若沒有五年以上的企業一線實踐經歷是很難勝任實習指導工作的。雖說目前的實習指導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學習和鍛煉,但其實踐技能水平低、職業生涯不足,不是短時間可以彌補的。特別是剛剛跨出校門參作的本科生、研究生,學歷層次高,專業知識強,但缺乏企業一線工作經歷,專業實踐技能欠缺,擔任實習指導的教學任務顯得力不從心。
4.來自企業的實習指導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教師勞動的特點,實習指導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人,而培養人的工作是要遵循教育規律的。實習指導教師要完成培養人的任務就要針對勞動對象的特點,科學地運用教育藝術,才能造就出合格的人才。由此可見,實習指導教師的勞動既有科學性又有創造性、藝術性,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而高職院校中從企業聘請的實習指導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培訓,缺乏教育理論,不懂教育學、心理學,沒有掌握教育教學的技能,教學能力是偏低的。有的把培訓變成了單純地指導學生勞動;有的流于形式,只知道操作,很少講授。2009年,食品技術專業曾聘請來自企業的陳艷麗工程師指導學生面點,一個月下來,每位學生都熟練的掌握了工藝,但至于深層次的道理比如起酥油是怎么發揮作用的、為什么對人體有害等等學生還是不知道,陳老師也講不出來。由此可見,一個好的技術人員并不一定是個好教師。缺乏系統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不能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要想培養出基礎理論知識牢固、操作技能過硬、且有發展前途的合格高級技能型人才是很困難的。
5.學校的激勵機制不健全。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既艱巨又繁重的任務,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我院的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中,很多制度還有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缺少一個由專業和企業人士共同組成的師資建設領導小組,協調解決實習指導教師的來源、待遇、結構、培訓等問題,達到規范化管理,以保證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的順利進行。如對實習指導教師要多勞多得,給予一定的工資、補貼等優惠政策問題。
要提高高職院校實習指導教師教學的實效性,就許昌職業技術學院來說,主要應從政策、師資來源、培訓、待遇等幾個方面入手。
1.完善相關政策,加強實習指導教師教師隊伍建設。(1)完善職業教育教師資格制度。由于職業教育對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要求,因此,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師必須在教師法規定的學歷基礎上擁有兩個行業的資格證書一教師資格證書與專業技術資格證書,這是作為職業教育專業教師擁有雙素質從而任職的最基本條件。(2)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體系。職教院校要建立開放式的教師培訓體系,規定畢業于非師范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技工人員必須進行一定年限的相關工作實踐和一定學時的培訓,使其實踐技能和經驗能為職業教育服務。建立職業教師實訓基地,使專業教師能夠定期參加實踐、人才市場調查,實時了解行業發展,進而為職業教育提供優質服務。(3)改革教師評價制度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師評價體系。這個評價體系可以包括教學督導月評價、院系期末評價、學生期末評價等相結合的評價制度,評價制度要與教師的聘任制度和激勵制度相掛鉤,使聘任、激勵和評價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2.更新觀念,加強實習指導教師的培訓工作。(1)加強實習指導教師的知識更新和技術提高。在一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知識不斷涌現。我們不能因為實習指導教師短缺,教學任務繁重而忽視對現有實習指導教師的繼續教育和知識更新,使其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必須建立定期培訓制度和再教育制度,制定長遠規劃,經常在暑期送他們到相關的高校、職業學校、大企業去進修和學習新技術。對在校的現有實習指導教師,應由先進企業的技術人員做為他們的顧問,以便培訓統一協調發展。(2)建立實習指導教師培訓基地。我們可依托國內那些具有專業針對性的大型地方企業或者全國有名的農業職業院校作為培訓中心,發揮其時間短、經費少,無語言障礙的優勢,利用暑期培養培訓部分實習指導教師。成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統籌安排對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培訓。(3)多渠道、多形式選拔和培訓實習指導教師。從企業中,選拔優秀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進行專業理論培訓和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必要的教育專業訓練,這對于提高校外實習指導教師的文化水平、專業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學校的教師可直接到工廠工作三至五年,當工廠的工人或技術員,經過鍛煉,取得工程技術等級,成為實習指導教師。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