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社會經濟、信息及科技方面的迅速發展對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要求。目前的大學教學也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應從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監控學習過程、檢查與評價學習結果、自我反省和總結,這四方面培養該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應當具備的一項重要基本素質。
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又稱自我調節學習。各國研究者均從各自的理論立場出發,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對自主學習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研究。西方學者zimmerman在綜合各派的觀點基礎上提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并進一步提出了一個較全面、較系統的自主學習研究的理論框架,對自主學習的實質作了深入說明。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本質上是對學習的各方面或者學習的整個過程主動作出調節和控制,它具有能動性、有效性和相對獨立性等特征。
當前,盡管世界范圍內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教育變革,但在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方面,學校教育仍然存在問題。在國外,雖然自主學習被看成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但很少有教師真正有效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很少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很少被鼓勵設置自己具體的學習目標,他們也很少有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的機會,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學業自信心(zimmerman,1996)。在國內,在課程改革的浪潮推動下,一些課堂教學已朝著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轉變,但是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依然十分流行: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利用講解、板書和各種媒體作為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在這種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材、參考資料、教師的個人經驗等是知識的來源和學習內容,媒體是教師向學生傳輸知識的手段和途徑。
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首先體現在制定可行的學習目標和周詳的學習計劃上。當面對新的學習任務時,學生要會主動分析自己現有的情況和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并預測各種變化的可能性,由此確立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為了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適當改變原有的教學順序。
例如在開始新一章節的教學時,指出重點、難點和要求達到的目標以及需要的背景知識等,學生在掌握了這些具體的訊息之后才能設置出真正激發內部動機的學習目標,進而制訂詳實的學習計劃,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自主學習要求教師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其作為教學組織者及指導者的作用,促進學生自由、獨立學習的方式教學。而學生則需改變以往依賴教師學習的方式,主動調節學習過程,并能根據反饋信息,及時發現問題,來調整或修改自己原定的學習策略、步驟等。根據元認知理論,個人自我調節行為和能力可以通過策略講授和情境模擬兩種方法進行訓練。學習策略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性的學習策略,它適合于任何學科的學習,如管理學習時間等;另一類是具體的學習策略,適用于具體的學習內容,如作筆記等。zimmerman 和martinez-pons(1988)用訪談法測查發現學生常用的自主學習策略共有10種,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與學業成就有很高的相關。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多地傳授給學生各種一般性的和具體的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活動結束之際,根據一定的標準檢查自己達到的學習程度、水平,并對學習目標與實踐效果之間的差異作出解釋和說明。根據韋納的歸因理論,失敗被歸因于穩定的、內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將會弱化進一步活動的動機;被歸因于不穩的、外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則不會弱化甚至還會強化進一步的活動動機。有調查表明,學習不良的學生較少把學習成敗解釋為內部原因,更多的解釋為老師等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而學習優秀的學生則更多的歸因于自身的努力,能力等內部因素。因此,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自控感,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作出積極的正確歸因。 4.自我反省和總結。
在學習活動完成之后,學生對學習過程作深入的反省和總結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重要的一環。教師應幫助學生回顧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每一步驟,包括最初的目標設置,選擇學習策略到學習結果的歸因等,總結學生在此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獲得的成績,從反省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以此達到由具體的學習活動向抽象的經驗轉化的目的,完成由外部情境向頭腦的認知結構內化的過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p>
隨著21世紀,高新技術的不斷擴展及其在企業中高頻率的使用,使得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需要具有高知識與技術水平的專業人員。另外,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將進一步縮短,這又將導致工作領域處于越來越快的變化之中。這需要個體在一生中能夠持續不斷地學習和開發自己的潛能,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同時,現代社會衡量人才的標準不再是只看重文憑,個人的能力,特長和創新意識成為評價人的新尺度。這要求我們的高等教育必須更加重視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著力于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素質。學校應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學習和訓練,進行科學思考問題,觀察問題方法及自我更新知識能力的培訓,使他們適應科技迅速發展,學會把握正確的方向。
[2]申繼亮、辛濤.論教師教學監控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徑[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1).
[3] 董奇、周勇.論學生學習的自我監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994,(1).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