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在各高校開設以來,獲得了顯著發展,為我國培養了許多這方面的人才,對中國的政治現代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事業都作出了很大貢獻。然而,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要,該專業學生卻陷入了就業困境。為了使該專業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能繼續良性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輸送政治人才,本文就此專業學生就業難的現象提出應對之策,以促進該專業學生逐漸走出就業困境。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黨的工作重心轉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首先要做的是恢復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本來面目,重新確定其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改革開放后,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誕生了,該專業發展至今,歷史不長。目前,該專業學生面臨極大就業困境,本文就針對此專業學生就業難的現象提出相應的解決路徑。
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當初的目的是培養高等學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該專業的課程設置也是按這個思路確定下來的。可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目前,高等學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實際是通過多種渠道培養的,大多采取兼職形式,專職人員已越來越少,而且數量基本滿足。現在,該專業學生的去向,也是要在社會人才市場上由用人單位來挑選,從用人單位的編制看,專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少,用人單位需要的往往是有行政能力、懂文秘又懂專業的政工人員。這說明,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按以往過窄的專業口徑去培養學生已經不能適應人才市場的需要了。因此必須拓寬專業口徑,必須與社會接軌。按照這個思路確定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具備哲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及基本理論知識,能在中等以上學校、、企事業單位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理論宣傳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進行準確定位后,我們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優化。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為社會培養的是:一是能在中學和中等專業學院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工作;二是能在、企事業單位專門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的人才;三是能在基層企事業、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才。所以,在課程設置上要夯實基礎、拓寬口徑。不僅要開設師范類學生必修課,還應學習行政管理專業相關課程,但仍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為主。另外,還要開設公務員概論、法學概論、公關關系等相關課程,這樣有針對性夯實基礎,注重專業知識更新。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學生在擇業方向上更明朗,競爭力得以提高。
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比較特殊。在前幾十年里,該專業學生主要是靠分配,但自從進入以市場經濟為中心的經濟建設時期,該專業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都是自主擇業和自主創業為主。由于此專業相較其他專業,本身就存在就業的出口窄問題。因此,老師和輔導員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學生的就業觀加以正確引導,在該專業學生大一時就應該給他們上職業指導與規劃課程。讓他們樹立不再指望分配,而是要提高自己自主擇業和創業的觀念,尋求自身的多元發展。在大一就立志致力于學術研究的,可以多鼓勵其考研、考博;立志于從政而無心深造的,可鼓勵其考公務員或選調生;另外,一些既不傾向于從事理論研究也不從事于或與該專業相關工作的同學,可多鼓勵他們自主創業或憑靠興趣所在繼續學習加強競爭力后,再去擇業、就業。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學生在擇業、就業上才能端正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而不是,因為自己是大學生,即使所學專業比較冷門也要在就業選擇上樹立一個高標準,如果在現實中這個標準不符合預期,寧愿缺少工作也不要慌亂。否則最終對自己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
對于對該專業不感興趣的學生,要鼓勵他們發揮其所長,選擇自己擅長的工作就業或在校時再選讀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修一個雙學位。這樣,就業時就有第二選擇,自己的競爭力也更強。據悉,以往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學生在學習上,政治理論知識多些,使用能力差些,無形中被人們認為有”空頭政治傾向”。當然,我們對這種偏見是不能認可的,但是它也確實反映出我們專業學生在能力素質上的欠缺,這是值得我們注意且應該認真加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學生要多注重培養其實踐工作能力,適當延長該專業的實習實踐,落實該專業教學見習、實習任務。通過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一,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強化學生學習、研究能力的訓練。要求學生從大學三年級開始撰寫學年論文,并為提高學生學年論文質量配備指導老師,教師幫助學生確立研究方向,指導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和研究問題,師生之間隨時可以就某個學術問題或科研問題進行討論。第二,對于已經把該專業定向為師范專業的學校,為了強化師范生教學基本技能,要對學生進行微機教學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掌握良好的教學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執教能力。第三,要加強教育實習工作的管理和指導,通過教育實習使學生把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培養他們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獨立工作能力。第四,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教研能力,開展學術講座、社會實踐調查等活動,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開展教育調查和畢業論文的指導,為學生提供各種參考資料,使學生能夠了解新的理論觀念和學術前沿問題,培養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研究現實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為他們畢業后盡心創造性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五,多鼓勵該專業學生參加院校外活動,鍛煉他們的組織領導能力和溝通交際能力,鼓勵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學生把自己的專業向學校外推廣,讓其與社會接軌,讓社會更多了解、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
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創辦的一個頗具特色的專業。其課程設置培養方案和就業方向一直隨中央政策的變化而變化。但自從社會主義條件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該專業也形成了越來越來大的沖擊。以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是在計劃經濟指令下設置課程,按計劃指令為輸送人才,但進入自由、競爭為主的市場經濟后,該專業就應及時調整,否則社會轉型的這個關鍵時期難以立足。由于該專業的特殊性和政治性,一直難以實施具體的改革方案,國務院教育部一直采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對這個專業進行改革,因此采用試點的方式。這樣,全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因為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同,發展方向也沒有明確的定位,有的是把給專業定性為師范專業,而有的沒有把該專業定性為師范專業。由于自身對該專業定位不明晰,所以使該專業在就業問題上也受到影響。第一,對該專業定位不清,使高校確定培養方案的實際操作中,在課程比重的設置上不好把握;第二,對該專業的定位不清,使高校在確定培養目標上不能準確定位,岡而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課程的培訓上不能明確定位。第三,對該專業的這種態度,使無論老師或學生都從心底感覺到不確定、不安。要解決這~問題,就必須在進行實際考察后,結合專家的意見,盡快把該專業定性。然后在就業政策上對于這個專業適當給予優惠,如:在報考選調生、公務員時,應當適當放寬專業;在錄取時優先考慮該專業學生等。對該專業定性和給予優惠政策后,學校要予以積極配合,及時修改該專業的培養方案,對該專業的學生進行積極引導。
總之,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學生就業難的現象在近年愈發突顯,我相信在我們社會主義的國度,無論是學校、、社會都應充分認識到此專業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建設的重大意義,多方共同努力,緩解該專業學生的基本就業問題,以為我國現代化建設輸送優秀的實用型政治人才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