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調查顯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明顯不足,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其原因有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方面問題、教學管理不力與考核評價不當等。為了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必須完善校本培訓制度、改革考核評價制度、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加強教學團隊建設。
高校教師肩負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從事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多重任務,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已成為衡量高校教師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科研能力在現代社會得到強化,教學能力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一方面,國際教師專業化發展趨勢,呼吁對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視。2000年,日本大學審議會向文部大臣提交了有關審議報告,提出教授、副教授的任職條件應由重視科研能力向重視教學能力傾斜,正式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拉開了國際社會關注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序幕。高校教師專業化不僅體現在知識的專業性,也體現在教學的專業性上。在我國的高校中,往往將教師教學能力視為簡單的技能,在積極倡導科學研究、發展學術的同時,卻長期比較忽視了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連續擴招的教育現實從客觀上引發了社會和對高等教育質量問題的關注。“教育大計,教學為本,要提高教育質量,首先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一所高校的生命所在,而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在于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在教師諸多的能力構成因素中,教學能力無疑是對其教學影響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衡量教學質量的試金石。連續擴招造成了教師數量短缺,為解決此問題,許多高校引進了大量的青年教師,盡管他們學歷高、專業知識深厚,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樂于改革、科研意識及科研水平相對來說還可以,但畢竟剛走出大學校門或研究所,缺少教育教學環節的訓練或培訓,教學能力尤顯不足。由于教師數量不足,他們到崗后便立馬走上了講臺,教學效果難盡人意。
基于這種形勢,一些高校適時地做出了反應,例如南開大學在2005年教學工作會議上,果斷地提出“將教學帶頭人與學術帶頭人同樣對待,教學成果獎與科技成果獎同樣對待,教研論文與科研論文同樣對待,教研項目與科研項目同樣對待,教材與專著同樣對待”的方案。這一系列改革舉措旨在提高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激勵青年教師潛心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可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問題已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但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大多是面向整個高校的,不分高校是教學型、科研型、還是綜合型;不分是專科院校、還是本科院校;不分是老牌院校、還是新建本科院校。總之,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較為籠統。在此背景下,分析新建本科院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現狀及阻抑因素,探討教學能力提升途徑與策略等無疑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本文討論的青年教師是指35周歲(含35周歲)以下在編在崗的高校教師,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指1999年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由專科獨立或多所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校合并升格的由教育部批準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
對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的180名教師和學生(含已畢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35周歲(含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40名、35周歲以上專任教師40名、院系領導和管理人員35名,大三學生35名、已畢業的學生30名。樣本選擇考慮到了新建本科院校不同層面的人員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判,其中35周歲(含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是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自我評判。
2.2.1問卷調查為了研究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要素,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和有關問卷的基礎上,結合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特點,審慎篩選出了20項教學能力要素,制定出問卷初稿,隨機抽選12位教師進行試測,在此基礎上邀請專家對試測稿進行審閱和修訂,且對此問卷進行了卡方檢驗,形成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問卷》,采用5級記分法,其中“1”表示很弱;2”表示較弱;3”表示一般;4”表示較強;5”表示很另雖。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66份,回收率92.2%,剔除無效問卷后,參與統計的有效問卷是158份,占回收問卷的95.2%,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7.8%。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了處理。
2.2.2訪談從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因素、教學能力缺失的體現和以及教學能力培養等方面實際,擬定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訪談提綱》,就此對有關教師進行了個別訪談。
表中數字表示每條教學能力要素選答人數(括號內為選答人數占統計總人數的百分比)及平均分。平均分值越低,表明該項教學能力越弱。
從表1中可以看出,各項教學能力要素平均分均偏低,表明了教學能力總體偏弱。均分超過3.0的只有兩項,且只比一般(3.0)稍強一點,沒有一項達到較強((4.0),絕大部分處于較弱(2.0)和一般(3.0)之間,最弱的是教學創新能力(1.89)。相比較而言,語言表達能力和多媒體運用能力稍好。
根據教學能力總體構成,可把問卷20項能力要素分為四大因子。f1(教學設計能力m=2.71):確定教學目標能力、教材選擇與能力、教材解讀能力、制定教學策略能力、選擇教學方法能力;f2(教學操作能力m=2.66):言語表達能力、非言語表達能力、多媒體運用能力、科研成果運用能力、動手實踐能力;f3(教學管理能力m=2.68):教學評價能力、教學中監控學生能力、教學中自我監控能力、溝通協調能力;f4(教學研究能力m=2.29):在教學中發現問題能力、在教學中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設計教學研究程序能力、撰寫教學研究論文能力、教學反思能力、教學創新能力。調查顯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四大因子均分均未達到3.0,亦即總體來看,介于較弱與一般之間,這說明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無論是教學設計、教學操作,還是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等方面還有待于較大幅度提高,特別是教學研究能力較為薄弱。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明顯不足,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3.3.1師范性卻失畢業于師范院校的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在職前培養階段雖然接受過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和教育教學實踐環節訓練,但職前階段的師范教育缺少適切性,比如課程設置不合理、培養目標模糊、內容僵化教條、陳舊落后,無法反映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缺乏時代性、針對性和實踐性,教育實習流于形式。[3]體現師范特色的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三門課程之間交叉重復較多,沒能很好地進行整合.致使為師的條件性知識缺失。教學方法機械呆板,教學評價偏向,教學效果差。“學生學完這幾門課的結果就是獲得一個考試成績和幾條抽象、僵死的概念和原則,而在未來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問題卻不知怎么辦,依然從頭開始積累教學經驗,摸索教育規律”。
3.3.2在職培訓問題明顯職后培訓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雖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我們不能否認職后培訓存在的問題諸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問題主要有:崗前培訓時間滯后和缺少從師者實踐環節的培訓考核。訪問學者進修雖對青年教師所在學科領域的拓展、學術視野的開闊和前沿動態知識的把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調研情況來看,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學術會議是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了解學科前沿動態,請教學術權威的一種極好形式,但調查發現眾多青年教師沒有參加過學術會議,學術會議幾乎被老教師或領導所占有。新建本科院校朝向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增設了許多應用型、較時髦的熱門專業,而師資又較為缺乏,為便于主干課程能及時開設,學校理應選派骨干教師脫產單科進修,但教師不愿意,學校只好“逼”青年教師就范,這導致了青年教師單科進修的主觀意愿不足。師資培訓計劃隨意性較大,培訓經費保障機制不健全。受訓青年教師被動地聽講解,努力地理解。培訓方式整齊劃一,全然未考慮到受訓教師的不同情況,致使受訓青年教師的學習主動性較為欠缺。這一切嚴重影響了教師培訓質量,特別是影響了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形成和提高。
3.3.3教學管理問題較多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首先表現為學校管理者對教學認識的不足,在強調“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注重教學改革,強化質量意識”的同時認為教學是軟任務,落實到學校教學管理中就是”教學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重要”。其次,雖然出臺了一些較為系統規范的本科教學管理制度,但可行性較差,很難在教學實踐中得到認真貫徹。第三,學校對教師的要求不夠嚴格,致使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比如,有些教師不敢管學生,怕管嚴了,教學評估時學生給打低分;還有些教師不會管或不愿管理學生。第四,用于教學管理的費用不足。
3.3.4考核評價重科研輕教學對青年教師工作進行評價是十分必要的,評價可以使青年教師有既定的奮斗目標,產生積極的激勵作用,同時,評價可以使青年教師得到信息反饋,及時修正自己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中的不足。因此,對青年教師的評價應當全面均衡。但“科研優先”的教師評價政策導向,形成了以科研成果評估為主的教師考核與評價制度,教師職務晉升、獎金分配等都與科研經費的多少、課題與論文的層次和數量掛鉤。新建本科院校用這種”重科研、輕教學”的教師評價政策將教師的主要精力導向于相對弱勢的科學研究,而忽視立校之基的教學工作,其結果導致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對教學的不重視,甚至冷漠,極度地影響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與提高。此外,還有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走低、能力發展“高原期”和教學反思欠缺等原因。
以安徽省五所新建本科院校為例的調查發現新建本科院校對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構成要素較為復雜。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總體水平偏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青年教師作為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的中堅力量,其整體素質關系到新建本科院校未來的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加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水平,對保持新建本科院校的持續快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2.1完善校本培訓制度重視校本培訓,應從教育專業化的角度對青年教師提出高要求,目的是讓青年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認真學習高等教育教學基本理論,了解高校教師職業的特點和要求,逐步掌握高等教育規律,提高教師基本素養,為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師職責打下基礎。目前的校本培訓雖對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為此,必須進一步完善校本培訓制度。在培訓內容上,一要聯系實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二要多元化、全方位;在培訓方法上,要改變傳統的單純知識傳授的方法,盡可能多樣化,以激起青年教師的學習興趣;在考核評價上,改革考核方法,不能僅以考試分數來衡量;在培訓管理上,堅持以人為本,設法使青年教師主動參與到培訓活動中;在培訓時間上,各校要予以保證,使青年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充沛的精力參加培訓。
4.2.2改革考核評價制度學校的考核和評價直接與教師的職稱晉升、獎金分配等密切掛鉤,對教師具有很強的導向性。一項有關某重點大學教師的調查表明,58.43%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聘任和考核制度網。合格的大學教師應該同時具備科研和教學的能力。理想的考核和評價制度要能夠考慮到教師主體的特長和個性差異,既可以激發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熱情,又可以滿足教師潛心教學的心愿。鑒于目前教師考核評價機制的弊端,新建本科院校要積極探索新的考核評價方法,變重科研輕教學為教學科研并重,可將教學作為學術研究來看待,將它等同于學術研究,突出新建本科院校“教學”之根本,從而使青年教師感到教學好,才是好教師。
4.2.3加強教學過程管理針對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新建本科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第一,提高學校管理者對教學和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重要性的認識,從而積極探索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與方法。第二,制定和完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例如,《青年教師導師制度》、《課堂教學管理規定》、《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制度》、((高校教師進修管理規定》、《高校教師教學技能競賽規程》等。通過一系列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第三,充分發揮教學督導的作用。聘請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高職稱教師擔任教學督導,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督查,指出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建議和方法,從根本上指導青年教師解決問題,以促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不斷提高門。
4.2.4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團隊一般具有明確的發展目標、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隊結構,組成成員年齡、職稱和知識結構合理,在指導和激勵青年教師提高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方面成效顯著。教學團隊由教學水平高、學術造詣深的教授或副教授領銜,圍繞課程建設,以優秀教師為核心,實現“老、中、青”相結合、“傳、幫、帶”一體化的團隊建設。青年教師的培養是教學團隊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教學團隊可以通過開展教學觀摩課,聘請校內外知名專家開展教學方法培訓,共同研究,切實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