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對有意義??茖W文化素質是一個民族綜合素質和創造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是提升整個民族素質的關鍵,關系到和民族的未來??萍及l展目標是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2050年前后成為科技強國,現在的中小學生是未來建設科技強國的擔當者,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對我國建成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對青少年有意義。青本文由論文聯盟集整理少年時期是學習科技知識、開發創新潛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加大科學教育力度,將直接影響他們的理想和價值追求。青少年科學營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學意識,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青少年崇尚科學,尊敬優秀科學家,樹立科學家崇高地位。同時,可以提高全社會對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特別是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的關注,促進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帶動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
三是對高校有意義。大學是引領社會風尚和先進文化的社會組織,我國高校具有優秀的文化傳統,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思想,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理、開放創新為主要內容,以歷史傳統、大學精神、學術追求為個性特征,對于人才培養、學術傳承和科技創新具有潛移默化而又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因此,大學服務社會的職能,除了科技成果轉化、決策咨詢、繼續教育、成人教育和附屬醫院醫療服務以外,大力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科學精神、引領社會風尚也是一個重要方面。開展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向公眾開放實驗室等公益性活動,面向公眾特別是向青少年開展科技教育和普及,可以使大學的精神、文化在人們心目中變得生動、具體、更具魅力,既有利于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有利于科技創新后備人才不斷涌現,也有利于高校在履行社會職能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聯合組織開展高??茖W營活動,是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全面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重要舉措,也是以大聯合、大協作方式支持高校開展公益性科普活動的有益嘗試。為了確??茖W營的公益性質,我們強調這項活動不與高校招生工作掛鉤,得到了高校的積極響應和支持,也確保這項活動能夠長期、可持續地開展下去。在營員
選拔方面,我們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既重視選拔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展現出卓越才華的青少年,也為科技資源相對缺乏地區的青少年提供機會,組織了一批來自農村、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的學生參加科學營活動。41所承辦高校和科協系統、教育部門對這項活動給予高度重視,著力抓好各項工作的組織落實,高效、安全地完成了任務。
在科學營期間,楊振寧等老一輩科學家對青少年寄予的殷切期望,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在百年辦學歷史上所凝練成的愛國進步、科學民主、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高校一線教學科研的優秀帶頭人在指導科研體驗中展現的求真務實、嚴謹治學、勇于創新、誠信合作的精神,給參與科學營的5000多名青少年以極好的教育和心靈的震撼。高??茖W營的成功舉辦充分說明,高校能夠履行好科技教育和普及的社會責任,而且對全社會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促使各方面更加關注下一代創新人才的培養,更加關注高校以及科研單位的科普責任,更加關注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