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在培養人的過程中,不但要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種文化品質,養成職業精神,即培育專業文化。所謂專業文化,是指整個專業學習人員所共享的,對應于相應的職業生活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的總和。加強專業文化建設,是專業學習情境的強化,有利于刺激學生對專業技能的學習。濃厚的專業文化氛圍還可以陶冶學生的職業情操,熏陶學生的職業理想,端正學生的職業觀念,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
高職高專教育重在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實訓室職業文化建設是實訓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務綜合實訓室可以完全按照進出口的工作環境進行職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真實工作環境的全面體現。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即為工作過程,讓學生真實體驗到企業文化和企業工作氛圍。
實訓室的建設總體考慮實用性,不論是專項實訓室還是綜合協同實訓室,均從企業實際操作業務出發,從企業實際崗位設置出發,從企業實際的業務案例出發而展開設計。同時,實訓中心使用的軟件通過三維仿真場景模擬企業操作環境使學生的實訓操作在業務流程、操作規范、業務單證等方面均與企業實2.實踐性
實訓內容的設計是為了給社會上希望從事國際商務工作的人員提供實訓的場所和實訓和技能鑒定的內容,因此具有很高的實踐性要求。“實訓”主要是為了培養和提高人們的實際操作操能力,使受訓者通過實地體驗、實際操作、實戰演練從而習得技術技能的過程。“實訓”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即實訓的目的是以提升實訓者的技術技能為主,實訓的內容是以實際操作技能為主,實訓的手段是以實物操作和仿真模擬為主,實訓的功能是以是否促進就業來體現。
整個國際商務專業的實訓內容既包括國際貿易業務流程、國際商務單證,國際貨運代理、報關報檢等,實訓方式既包括單人實訓,又包括小組實訓,既有理論知識的考核,又有操作技能的考核,因而整個國際商務實訓中心的規劃建設要很好的體現綜合性,把上述實訓內容和實訓方式很好的有機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時代在不斷進步,外貿行業在飛速發展。實訓中心的建設也要充分考慮前瞻性,不僅要包括目前的外貿行業技能操作內容,而且,還要考慮到外貿業的發展,把一些先進的技術、軟件、理念等應用進來,這樣才能保證實訓中心建成后仍然能保持很好的先進性。
實訓室通過軟件、硬件設備、場景等模擬仿真現實業務,但又不是把企業實際完全照搬過來。比如軟件實訓,企業實際業務講究的是效率,因而軟件單證中能帶過去的字段系統都自動顯示出來,而在教學實訓中,為了讓學生多一點實際操作,軟件就不能自動把字段帶過去,要讓學生動腦筋自己填寫。
實訓室的建設發展和國際貿易行業的發展要保持一致,這就要求實訓室的規劃建設要充分考慮將來的擴展性,必須是柔性的,能夠適應今后行業發展的升級、改造。
通過建設一些符合業務角色特色的業務窗口,如:船代訂艙柜臺、海關大廳業務窗口等。設置一些實際業務中的工作環境,如:貨代辦公室、貿易辦公室等。通過這些直觀的業務環境使學生了解實際的業務流程。這是外圍的感性教學部分。淄博職業學院國際商務實訓中心布局了200多平米的房間作為仿真實訓室,該實訓室設置了比較醒目的門牌標牌,在此房間內進行隔斷布局,布有商務談判區1個、業務洽談區2個,出口、進口、銀行、國際貨運代理、報關行、海關、商檢局、外匯、稅務局等部門各1個,設有隔斷和標志牌,每個部門配備2臺電腦和桌椅,另外海關、商檢局、外匯、稅務局部門各設1個接待臺,進行專業見習和綜合實訓,配有傳線.實訓室內墻面掛圖
通過實訓室內的軟性裝飾,創設職業情景。可考慮設置本實訓室功能介紹、各業務窗口的角色標牌、各業務窗口的基本職責和基本工作流程、模擬業務的章程、員工守則、進出口各工作崗位職責等。
為學生定制統一的工作服。男士黑色西服套裝,女士黑色套裙,白色襯衣。具體設計與布料選取需要根據經費情況進行調整。
在通過模擬環境教學之后,學生對企業的操作流程有了一個初步了解,此時,即可通過仿真教學實訓軟件進行練習與鞏固。教學實訓是立足于教學點上的實訓,因為在實際業務操作中,除了會填單、制單,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業務的來龍去脈,這樣的學習才能前后貫通,融為一體,才更有效,更有整體性,而不是單單拘泥于局部的操作。利用實訓室的一些硬件環境布局設施雖然能夠解決一些業務環節,但是在可操作性及實際效果上很難滿足整個實訓群體的需求,因此,利用企業的實際業務案例和操作流程,進行教學。將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通過企業的實際業務案例和操作流程來教授,這是內核。這就可以依靠軟件來實現。
利用一款能夠引發其思考前后操作關系的實訓軟件就是一個較好的手段。這樣的教學實訓軟件相當于構架了教學和企業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在今后面臨實際企業工作時,就不會感到特別陌生,無所適從。
目前海關、外貿、外匯、國稅、外貿企業等各有關部門外部網以及包括各單位相互聯網及接受申報等內容都是“電子口岸”的重要組成。教學實踐中,學生的技能訓練平臺成為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問題。目前校內沒有訓練平臺,而合作企業又無法接受學生真實的實習,致使學生頂崗時尚不具備崗位能力,不僅企業不滿意,也給學生就業帶來了重大阻力。我們在企業調研中,企業普遍反映,畢業生到了企業,對企業正常應用的電子報關、電子報檢、電子核銷等電子口岸大通關系統知之甚少,不能操作,企業還需要重新組織培訓,成本高。另外,當前能購置到的軟件也僅僅是外貿流程的一個模擬,無法實現專業技能的綜合應用訓練。因此,校企合作開發行業應用軟件的一個仿真系統非常必要,也更能體現專業文化建設中得實訓職業文化。
[1]朱發仁,傅新民.高職院校職業本位的專業文化建設初探[j].職教論壇,2007,1(下):52.
[5]宋昭,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j].天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9,(1).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