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精品課程網絡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共享優質資源、提高課程教學效果與建設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論述了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含義和開展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精品課程網絡建設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和改進的措施。
自教育部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程以來,精品課程建設即成為各高等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精品課程網絡建設是指使用網絡對精品課程進行教學、建設與管理,集中體現為精品課程教學網站的設計、應用和維護管理等,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共享優質資源、提高課程教學效果與建設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初衷之一,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擴展優質課程資源的輻射范圍,將課程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充分展示并加以推廣共享,從而帶動相關課程教學質量的普遍提升,更加有力地推動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創新,使更多的學生受益。通過網絡提高課程教學的信息化和開放程度,成為達成這一目的的必要途徑和手段。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優質的教學效果是精品課程之“精”的最終體現和落腳點。網絡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為精品課程的持續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以網絡為平臺,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為靈活多樣,課程教學的互動性得以增強,傳統的時間、空間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被突破,師生間的交流更為便捷,學生可更加自主地安排課程學習,教師可適時公布課程通知,安排答疑,將大班教學與個別輔導有機結合,從而使課程教學更加高效。借助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均可得以延伸和拓展,教師可在課程大綱之外為學生提供相關領域的知識、信息和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將研究能力的培養滲透到課程教學中,使部分學生在研究性學習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方面獲得發展,從而使課程教學更加能夠因材施教。
自2003年教育部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程以來,各高等學校均積極開展了、省市(自治區)和學校等各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并且經過多年的建設,無論從質上還是從量上,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何從教學管理的角度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是各校一直以來努力思考并不斷實踐探索的重要課題。許多高校在精品課程建設之初即認識到了網絡建設的重要性,積極搭建精品課程網絡教學平臺。一方面,將網絡平臺的建設作為精品課程的重要評價內容,使各級精品課程的申報、評審更為規范。另一方面,將網絡平臺的建設作為精品課程質量監控的手段、途徑之一,以網絡為依托,提高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助推課程的持續建設與發展。
當前的精品課程網站可謂“五花八門”,有的由學校統一搭建專門的建設平臺,有的建立在院系信息平臺上,有的則以網絡課程的形式存在。以上幾種又往往成為申報高級別精品課程一蹴而就的臨時行為,功能單一,缺乏整體規劃,硬件設備性能不高,未能與網絡教學等相關資源平臺聯成一體,造成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
多數課程的網絡建設內容局限于“負責人介紹”、“教學隊伍”、“課程描述”、“建設規劃”等基本的介紹性信息,或是“教學大綱”、“教學參考資料”、“教學課件”等課程材料的簡單堆積,涉及教學過程優化的實質性內容較少,有全程授課錄像的課程更少,且各類信息更新率低。
一方面,有些高校對外設置本校精品課程網站的登錄權限,嚴重削弱了資源的共享力度;另一方面,缺乏對精品課程網站的宣傳和推介,致使本校教師不能充分利用其功能以完善課程資源,優化教學過程,學生更是聞所未聞,何談利用其改善學習效果。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