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本文從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變化趨勢入手,闡述了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特點及現狀,并分析了產生此類變化的原因,探討了新形勢下高等教育如何加強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從而使其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追求,為振興中華貢獻自己的青春。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高等教育的各個方面受到了許多沖擊和挑戰,并直接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如何根據當地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現狀,進一步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科學運用理論來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從而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已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高等教育是培養適應社會現代化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園地,大學生代表了中國的未來和希望,故他們能否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直接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和中華民族的興衰。
目前我國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多生長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后改革開放的年代中,在黨和的關懷和學校多年教育下健康成長;他們擁護黨的領導,擁護改革開放政策,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能認識到人的價值不僅包括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而且也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他們大多數在學習上勤奮努力,渴望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以適應競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
然而,由于我國當前處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和新舊體制轉換時期,市場運作法規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種不良思潮的沖擊,使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向自我傾斜,被金錢扭曲,出現了功利化、多元化的現象,對其人生價值觀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其主要表現為: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贊成接受理想,但也有的人內心認為實現理想是渺茫的。他們大多數雖贊成人生價值在于奉獻,但往往又未將其完全付諸實踐。在實現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重物質利益輕無私奉獻,重金錢實惠輕理想追求,重等價交換而不愿付出愛心,這種人格的退化已在當代大學生中屢見不鮮,他們在意的是自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從不去想明日該何去何從。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有利于自我發展是當代大學生擇業考慮的主要因素。部分大學生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影響,把掙很多錢、當官發財作為幸福的標準。一些大學生了厭學情緒,不刻苦學習,高歌“六十分萬歲”;一些以大學文憑為上升的跳板夢寐以求的是出人頭地,謀取金錢地位,一些人甚至大言不慚“理想理想,見錢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圖”。這都使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學生的心中發生動搖,使他們在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方面產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慮。這些導致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的不穩定局勢。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贊成正確人生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為集體,為集體做出貢獻,贊同以集體主義為價值觀的核心。部分大學生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私的,他們以個人主義為自己立身行事的準則。一事當前,先為自己打算,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上。這一點在大學生的擇業上主要體現是在擇業目標,從“關注社會”到“關注個人”,大學生的擇業意識自我突出。畢業生求職行為取決于不同的社會經濟環境及其價值觀念趨向的變化。從建國到80年代初期中國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幾乎杜絕了大學生擇業自我意識產生的可能性。在強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下,處于黨、、祖國和人民的愛,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服從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工作,而自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市場作用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影響el益增強。在畢業生的價值取向中那種長期被壓抑的個人成分開始顯現出來,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個人目標的追求開始主導畢業生的就業選擇行為。經濟體制的轉型使大學生的價值本位觀念轉向自我性。他們自信、朝氣、獨立、個性張揚;他們也迷茫、叛逆、惶恐、自我崇尚;他們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注重自我發展,渴望實現自我,渴望成功。他們自認為是新世紀的年輕人,他們的一切都帶上了這個時代深深的烙印。
一些大學生認為個人價值觀的實現,僅決定于個人的學識、才能、機遇和人際關系,而于個人品德無直接關系,故出現了“重才輕德”的傾向。部分人把精力放在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學習方面,而在個人道德上出現滑坡,他們在政治上不求上進,不講職業道德,為謀求個人利益而見利忘益,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等等。此現象體現在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上更為明顯。職業價值觀是人們衡量社會上某種職業優劣和重要性的內心尺度,是個人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并為其進行職業選擇,努力實現工作目標提供充分的理由。對大學畢業生而言,擇業是走向社會獨立生活的關鍵一環。就以上談到的重知識才能輕道德品質的問題,2002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河北理工大學對全國36所高校9427名大學生進行了一次“大學生價值取向調查”,其中“大學生對專業課外最想學習的內容選擇”結果顯示,計算機知}只、網絡技術、實用技術以超過半數的比例遠遠領先于其他選項而位居前列,而“政治理論”學習卻幾乎被大學生排在了最末一位,說明大學生重視現代實用技術與職場能力培養,輕視思想素質與理論培養訓練的傾向十分明顯。
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帶來了經濟高速發展和市場繁榮,出現了高收入階層,不少爆發者已高消費為榮,一擲千金,加之少數輿論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確引導,成社會心態的躁動和失衡,大學生們的價值觀念和消費觀念也此沖擊。少數大學生不考慮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費。他們把高消費看作是一種派頭,一種個人價值的體現。少數同學追求高消費影響到其它同學的消費心理,這都直接導致了當大學生中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蔓延。為追求高消費,一些人方百計去掙錢而不安心學習,有的人甚至走上墮落的犯罪道。所以,加強對大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的教育已刻不容緩,勢必行。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極大的推動了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其對廣大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樹立有促的一面,但也有負面的影響。市場經濟自身的盲目性,自發性點和利益原則,等價交換原則的?削及方面,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允許一分人先富起來,人們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并出現社會分配不的情況,使得人們心理出現失衡現象。花錢的多少,成為不少學生衡量價值大小的主要標準。
隨著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在各種思潮的沖擊,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巨大變化,使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社會主義、信念在一些大學生心目中發生動搖,部分大學生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論學習,在人生觀取向上出現了問題。
當前社會上存在的嚴重的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也給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帶來不良影響和干擾。一些大學生在理想信念上產生困惑,厭倦政治,有的則強化了當官發財的思想意識。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長期以來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已不能滿足新形勢發展需要,只重視專業教育和科研,無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利于當代大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樹立。
當代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弱點是造成其人生價值觀取向出現問題的不可忽視的原因。他們從未經受艱苦生活的磨練,使其不可避免的在人生價值觀方面出現種種弱點。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一項長期復雜而又艱苦細致的工作我們必須根據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特點,理論結合實踐,才能真正的收到實效。
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引我們實現新的歷史任務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和戰略方針。同志在高校理論課座談會上指出:要通過學習理論“把學生的思想統一到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上來”,只有這樣才能把大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必須要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密切聯系群眾,提高黨在廣大青年學生中的威信;同時,要加強高校基層黨團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高校黨團組織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加強對黨團員的教育,發揮其先進代表作用。
總書記在中紀委七屆三中全會上指出,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同時也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艱苦奮斗精神不僅是思想品德問題也是人生價值觀問題,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青年大學生尤其不能忘記艱苦奮斗精神。
為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我們對青年學生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堅持通過教育灌輸正確的思想,要堅持對他們進行多種形式的正面教育:例如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中國近現代史、現代史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通過這些教育促進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