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由于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各類職業技術學院蓬勃發展。職業教育的高等化,使職業教育的功能從單一的為受教育者提供技能培訓轉到技能訓練和學歷教育并舉,功能的拓展使得高等職業教育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各校生源充足,運轉良好。然而在這一現象背后,也滋生著各種矛盾,問題不斷凸顯。
高職院校的蓬勃發展是科技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但同時也有一些深層次的社會因素[1]。受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一些學生和家長的“官本位”思想嚴重,接納并選擇接受高職教育,是因為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體系的一部分,而且門檻不高。這對于進入不了普通高等院校的考生,無疑是一條好路子,即“曲線”上大學,滿足了學生和家長的“大學夢”。而且高職學生可以參加對口升學、專升本等考試,高職教育成為進入更高教育層次的跳板,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大打折扣。而學校為了迎合這一現象,把對職業技能的訓練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失去高職教育的根本優勢,職業教育淪為學歷教育的附屬品。
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背景下,許多高職院校的招生人數逐年攀升,學校把大部分資金用于購地與建房,然而與之相配套的教學實習實驗設備、場地,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還停留在中職水平。即使購買了一部分,也遠遠滿足不了高職教育的教學要求,職業技能培訓效果較差。
一些學校與專業之所以存在著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與市場需求脫離。無論是辦學指導思想,還是人才培養模式,都沿襲普通高校的傳統辦學思路,其根本點是沒有面向市場需求,沒有把就業作為導向[2]。在許多地區的招聘會上,一些用人單位聲明“高職高專畢業生免談”,這種情況體現了高職高專辦學不適應需求的一面,也同樣反映了現行人事管理體制、用工制度等因素的影響。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于面向、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集教育性和職業性為一身,不能因為社會上看重學歷,盲目追求學歷的高層次化;也不能出于經濟利益的驅動,僅僅強調職業培訓,棄教育而不顧,2種都是偏頗的做法[3]。學校教授學生從事任何職業都具備的素質,如職業道德、職業修養和其他一些基礎性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知識。但接受高職教育的大部分學生選擇就業而不繼續求學,所以在培養基本教育素質的同時,職業技能訓練的水平也是考核高職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不只是會動手的藍領階層,還應該具有一定的知識文化水平。在高職教育的發展道路上,既要重視高職學歷教育的發展,也要重視職業技術培訓的發展,走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并舉,職前教育、在職教育、轉崗轉業教育相互溝通,協調有序的發展道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沒有完備足量的實習實驗設備,職業技能的訓練無從談起。一是學校不能一味求大,要求強求精,合理分配資金流向,購置滿足教學需求的實習實驗設備;二是學校應積極籌措校企聯合辦學,把工廠的車間變成校外實習基地,實現工學結合。這種互動性的產學合作,使學校、企業共同實施高等職業教育。這種深層次的合作,是將學生培養全過程的絕大部分內容由學校、企業合作完成,企業已經成為“育人主體”的一部分;學校主動參與企業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等企業發展活動,協助企業完成打造“學習型企業”的任務。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內做到校企雙方資源的有效共享。這種形式在一些高職高專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中已初見端倪,并賦予合作雙方更積極、更有活力的合作空間[4]。當然,這種形式目前只是在少數一些具有行業主管隸屬關系的學校內實施,但它無疑會在更大程度上推動訂單培養方式的發展。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應實行集中采購,建立職業教育實驗實習基地,這樣既節約資金,又可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
高等職業學校的管理,首先,應加強德育教育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力度。良好的社會道德既是社會良知的底線,又是社會文明的高標。良好的職業道德是職業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平時要教育學生樹立強烈的職業意識和契約觀念。其次,在對學生的管理上應加強對學生自律意識、責任心、愛心、奉獻精神等方面的教育,用八大“榮恥”觀來武裝學生的大腦,加強對學生心理疏導及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創造,培養學生的意志、毅力。使學生不僅具備強健的體魄、豐富的知識,還擁有健康的心理,不僅對學生當前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負責。另外,在高職學校的管理上,應加強、完善黨支部建設,把優秀學生吸引到黨的隊伍中來,充分發揮員的先進性和戰斗堡壘作用。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應樹立行政、后勤圍繞教學轉,教學圍繞就業轉的管理理念。
高職教育是面向區域性經濟的,這種特點決定了高職教育的區域性,因此具有更強的指向性或針對性。應根據區域性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以及企業結構特點,因地制宜設置專業,制定相應的專業教學計劃,逐步建立起個性化教育模式。首先,從雙證書培養入手,搭建企業需求人才的橋梁。雙證書培養制度從無到有,現已在更多的學校實行。但是,每個專業對口社會需求以及實施的相應的職業資格培養還需逐步完善、健全。一些學校原來起步階段設立的技術等級培訓初、中級工的幾個工種,應與時俱進,加大培訓的技術含量,逐步擴大到以中、高級職業資格培訓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職業崗位。其次,開展各種技術競賽、科研訓練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競賽,還有各省的技術、技能大賽。高職高專學生通過參加比賽,參與競爭,提高技術應用能力。同時,一些高職高專學生積極參加由教師承擔的科研與科技服務等活動,對提高自身的實際技能可起到促進作用。在這種社會性的競賽中,尤其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學校和學生,正在受到用人單位的特別關注。
[4] 王寧.民辦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對策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31(1):37-39.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