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特點,提出了吸引優秀應屆畢業生報考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的措施,從課程設置、教學實踐、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等方面探索了該專業學位的培養模式。
從1999年高等院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已趨向于大眾化,這為研究生規模的擴大提供了生源基礎,1999—2005年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數年均增長率為27.57%[1]。這種增長不僅表現在學術型人才的培養上,專業學位也有很大的發展。我國從2000年開始招收在職農業推廣專業碩士,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研究生,這是研究生教育從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一次轉變。
農業推廣碩士是與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村發展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旨在培養具有一定農業技術基礎,熟悉農村發展情況,并能運用相關理論指導農村發展,主要為農業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推廣,農村發展,農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具有綜合職業技能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該專業學位有以下特點:
職業性是專業學位的基本屬性,是專業學位區別于其他學位類型的本質特征。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具有特定的職業背景,與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村發展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必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聯系才具有生命力。
實踐性是專業學位的重要屬性。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除了具有從事農業推廣領域的堅實基礎理論和寬廣專業知識外,更具有解決農業科研、、管理一線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研究性是專業學位的本質屬性。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雖然是應用型研究生,但是作為高層次人才必須具有一定的學術能力,如文獻查閱、試驗開展、論文撰寫等基本科研素質,實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不斷變化的,如果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具備研究能力,其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必然不強。
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生源2009年是從參加全國碩士生招生統一入學考試的考生中調劑而來,2010年采取“分列招生計劃,分類報名考試,分別標準錄取”的方式招生。對于大多數農科院校而言招生比較困難,在學術型研究生招生有缺口的情況下要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就更困難。因此,近2年招收的專業學位研究生部分是從學術型研究生中成績靠后的學生中調劑而來,部分是本科基礎較差的應屆生。相對學術型碩士生來說,生源質量和學生基礎都稍遜一籌。保證生源質量是提高全日制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第一步。可以采取措施吸引優秀的應屆生報考。
2.1.1對于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在學費和生活補助上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學費可以比自籌學術型研究生低。這樣可以吸引一些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繼續深造的優秀本科生報考。
2.1.3進行正面的宣傳來提高社會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的認知度。目前農科學術型研究生的就業處于低谷,全日制農業推廣專業學位剛招生2年,就業去向的好壞直接影響以后的招生,而社會的認可程度對于學生就業的影響較大。因此,要加強正面宣傳,提高農業推廣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以促進農業推廣專業學位招生。
2.2.1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在職推廣碩士不同,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沒有一定的職業背景,大部分來自于應屆本科生,對于他們的培養應該采取與在職推廣碩士完全不同的培養方案。培養應該以職業為導向,把他們對職業的要求融入培養的全過程。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和師資方面與學術性研究生應有所不同,要突出農業推廣專業學位職業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2.2.2課程設置要求。研究生課程設置是圍繞研究生培養目標而進行的課程總體設定和安排,是人才培養活動及其模式的實質性要素和體現教育思想及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部分,是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核心[2]。對于全日制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考慮到生源主要是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而其畢業后的就業去向主要與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發展等領域相聯系。因此,課程設置應與其實際情況緊密相關:應該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質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應該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按需設置”,并且體現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特點。由于全日制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制為2年。因此,課程設置不能像學術型研究生那樣細化。注重應用型課程,相應減少純理論性課程的設置,滿足學生學習和就業的雙重需要。
2.2.3教學實踐環節。教學模式能否調動研究生的積極性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全日制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制一般為2年,而對于農科類而言,試驗的周期較長,結合這一點在教學方面可以采取案例分析和現場講授等方法,讓學生從感性上有一定的認識,以便更好地將理論性和應用性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考慮到全日制推廣碩士學制較短和社會認可度低,很多導師對這類研究生還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因此采取“雙導師”制[3],也就是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共同承擔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校內導師負責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素質、理論基礎和創新思維等研究生基本素質層次的培養;校外導師負責研究生的選題、研究等實踐應用能力層次的鍛煉。全日制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授課方式應結合其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采用案例式、專題講座等授課方式,結合學科前沿、國內外最新形勢,把農業實踐理論和實際問題引入課堂教學中[4]。專業實踐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高質量、充分的專業實踐是全日制農業推廣專業學位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應屆本科畢業生的實踐教學原則上不少于一年。為確保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要求,學生要提交實踐學習計劃、撰寫實踐學習總結報告等。
2.2.4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全日制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應該來源于校外導師的課題或校內導師的橫向課題,必需要有明確的應用價值。學位論文可采用調研報告、案例分析、規劃設計等形式,也可以采取澳大利亞一些高校的做法,學位論文不一定要進行答辯,如果需要繼續深造的學生可以申請論文答辯,其余的學生學位論文只要導師和同行專家評閱通過即可按照規定授予學位。
[1] 廖湘陽.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與保證的專項[r].全國第七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學術會議,2008.
[2] 潘文年.學科掛靠式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弊端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8):32-35.
[4] 趙貝貝,徐德武,鄭國生.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機制的探討[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8(6):616-618.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