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本文從建立教學管理體制的目的為立腳點,談到在教學管理中實行教學質量監控的必要性,從而增強質量意識,進而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對高校教育質量監控機制進行探討。
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首要也是必要任務,而深化教育改革和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是培養高素質全面人才的重要措施。為此,高校必須建立和健全整套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形成既有嚴格、科學、規范的教學管理秩序,確保教學質量。
對一個學校的評價,最終的檢驗標準是要看培養的學生在社會政治生活和國民經濟建設中起的作用,要看他們的社會使用價值。高校的教學工作應該從社會實用性出發,把教學工作的目標建立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上。為此,教學管理重點要抓建設、抓改革、抓制度,并由此形成一個系統。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教學管理工作中要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和諧局面。教學管理部門要經常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研究學習風氣中存在的問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切實搞好學風建設。新世紀的教學觀要求我們知道,“教”是為了“會學”和“學會”,教學目的不僅是關注學生“學到了什么”、“學了多少”,而更是關注學生“學會怎樣學習了”。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會了怎樣學習,就能對付知識爆炸的時代挑戰,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這也正符合21世紀的人才觀。因此,大學講臺主要是講具有啟發意義的思路、方法、觀點,講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一)解決教學過程監控不平衡的問題。目前的教學質量監控主要偏重于課堂教學,而對其他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則較少監控;對理論教學監控較重視,而對實踐教學環節則缺乏監控。
(二)解決教學質量評價不盡完善的問題。目前有的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指導,評估過程中人為成分較重,對教學質量的評價難以達到真正的科學化、客觀化,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解決教學質量監控范圍較狹窄的問題。目前對教學計劃教學秩序的監控較重視,而對執行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研究等方面的監控不足;對教師教學活動監控嚴格,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監控較松弛;對學生知識的考核比較重視,而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考核缺少辦法。
(四)解決教學質量監控功能發揮不足的問題。領導對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薄弱環節重視不夠,對監控系統反饋信息缺乏決斷。例如,目前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結果在其晉級的考核中,并未作為重要參數,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直接削減了教學質量監控的效能,也削減了監控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五)解決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守舊的問題。這些年來,教學內容的改革沒有大的突破,大多教師仍抱著陳年講稿到課堂上填鴨式的念一遍,且教學手段一成不變,枯燥單調。
(一)增強領導的質量意識。學校各級領導在整個教學質量管理中起關鍵作用。領導統一認識,真正確立起教學的中心地位,將質量管理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真抓實干,工作才會有力度,才會有顯著效果。
(二)增強教師的質量意識。教師在教學與教學管理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質量意識是提高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基礎。強烈的質量意識可以促使教師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輔導,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考核,認真對待教學的每一環節。增強教師的質量意識可從四方面著手:一是抓師德教育,樹立良好教風,使其明確從嚴要求,認真把關,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二是抓責任感教育,強調不管質量的教學是對學生對不負責任的行為,使其明確教學質量對一個學生將來的影響,能否順利找到工作,能否創造社會價值;三是抓教師工作規范教育,使其明白規范的內涵就是嚴謹科學,就是講求質量;四是抓競爭意識教育,使其懂得無質量就無法競爭;無法參與競爭就無法進步。
(三)引導學生樹立質量意識。學生是教學質量的載體,因為教學質量體現在他們身上。要增強學生的質量意識,必須抓好如下幾項工作:一是要抓學習目的教育,啟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在學習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正確人生觀,爭取優質完成學習任務;二是抓質量管理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幫助學生真正領悟嚴管出質量,嚴抓質量出人才的道理,從而積極配合教師和教務處開展質量監控工作;三是抓切身利益教育,可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了解當今人才市場競爭激烈的態勢,從而理解狠抓教學質量最終目的是為他們成才,為他們走向社會好找工作,是為他們增加日后競爭的本錢而著想;四是抓嚴格考核,約束學生努力學習,爭取進步。
當前,開展教學質量監控工作,還要克服悲觀和畏難情緒,掃除“混”字風氣。針對思想實際,明確教書育人的職責,明確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和建設培養合格人才,要確保保質保量教育出合格的適合社會發展的各式人才。同時,還要正確看待市場經濟的負效應,始終把握主流是好的,分析實行質量管理的可行性,增強信心。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學校既受社會大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又有其獨立性。事在人為,關鍵是內部管理。只要各層級達成共識,有主人翁精神,有科學的態度,有真抓實干的作風,質量管理就能順利開展,并達到預期的結果。從而,掃除思想障礙,振作精神,克服困難,開創質量管理新局面。
[1]白童.“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與高校教學質量監控及保障體系的思考[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6).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