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的動機是推動數學學習的驅動力。學生沒有數學學習的動機,就像汽車沒有發動機,不能馳騁原野。學生有了強烈的數學學習動機,就有了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能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
一方面: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密不可分。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最實在的內動力,是影響學習活動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對學習表現出高度的自覺性、積極性和持久性。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的內在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興趣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而需要的滿足又會引起更濃厚的興趣。人對有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積極地探索,并且帶有情緒色彩和向往心理。皮業杰指出:“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系。”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巨大動力,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動力因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出發,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濃厚的興趣會使個體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推動他興致勃勃地去進行學習。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另一方面:學習動機也是內在需要人的活動受動機的調節和支配。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并促使活動向某一目標努力的心理傾向和動力。學習是由動機引起的有目的活動,動機是學習的起點和動因。
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時,要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意識;不能只強調知識傳授而忽略認識能力的培養。
(1)學習內容和課堂情境的設置。安排的內容適度,不能繁雜,線條要清晰,排除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學習知識的活動中。比如正確和熟練使用多媒體,不用時及時關閉。
課堂上盡可能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的面面垂直時,可先讓學生觀察墻角,再提出一系列相關問題,這樣學生頗感興趣,帶著問題開始學習,經過一番茄思考、討論、交流,再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最后得出正確結論。
(2)把握好教學難度分層要求。學習目標的設置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接受能力不同。但是如果從他們自已的切身體驗出發去研究新知識,那么任何問題都會令人感興趣,都有一種控制不住的欲望,去探究出最后結果。例如:在《解析幾何》中有關直線和二次曲線交點個數的問題,從圖象中能比較直觀地看出,如果不用作圖怎么樣能得出交點個數呢?有沒有其它辦法呢?從而引入代數方法討論直線與二次曲線相交的問題。其實直線與二次曲線相關的問題往往都可以用設而不求的方法求解,而且常常比較簡單,但機械學習的學生很難理解這些,更不用說用來解決實際問題,他們只能依靠繁復的計算求解,這樣勢必導致產生厭倦情緒,因而把握教學難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分層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3)學習內容分層次要求。針對不同的學生分不同的層次要求,對優等生加強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對中等生加強知識的綜合能力培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暫差生加強三基訓練,使其跟上學習進度。總之,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共同發展,從而增強全體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比如,求函數的值域的問題,要求優生熟練掌握分離系數法、配方法、換元法、判別式法、圖象法、函數單調性法、均值不等式法、反函數法等,要求中等生重點掌握配方法、換元法、判別式法、函數單調性法、反函數的定義域法等,而差生只要求重點掌握配方法、換元法、函數單調性法等等。
(4)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采用多種模式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以提高課堂效益,也減輕課外負擔,讓學習生活輕松愉快,豐富多彩。
一個人專心致力于一項工作可描述為自我卷入,當智能受到挑戰的時候,自我卷入就達到它的頂點。如何才能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呢?自覺卷入學習任務之中呢?首先教師應了解學生學習心理,具備扎實的基本功,設法使學生在卷入的學習過程中心情愉快,有學習的強力需求,其次設法傳授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技巧,促進學生學習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學習數學定理或公式,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注意聯系與區別,強調其特點,有預見性地指出易混點,這樣學生就能理解定理掌握定理,并能靈活應用,從而避免了記住定理,但不會應用的通病。又如:在橢圓和雙曲線的教學中,采用比較法,找出兩種曲線相同處和不同處,進行對比學習,這樣對兩種曲線的理解都非常深刻,對以后圓錐曲線的綜合應用就不會有畏難情緒,就能順利地學習。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