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學生在校學習理論知識和實際的脫節,從而不能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銜接,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一個主要因素。充分認識學生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大學生實習基地,是對提高大學生成功就業,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重要措施。
隨著近幾年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影響不斷擴大,以及2011屆大學生畢業的臨近,如何確保大學就業已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為何大學生就業問題如此巨大,有人提出是近幾年全國高校普遍擴招導致供大于求所引起的。但有關數據表明,2009年全國大學生畢業總數達到610萬人左右。而新增的就業崗位大概是1000萬個到1200萬個,因此假定1200萬個崗位中有一半是留給大學生,大學生就業應不成問題,但事實卻與之相反。由于在我國長期以來對職業教育重視不夠,使熟練掌握職業技能的人才成為市場稀缺的人才,而傳統的大學教育已很難滿足市場對人才梯形結構的需求。一些普通高校在專業設置、專業人才結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等方面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與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需求,造成了供需的不協調。現在有好多本科生動手能力低于中專生,甚至出現了中專就業比本科還容易的情況,正反映了我國本科教育現階段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那么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學生在學校期間就應該注重培養其實際動手能力,而不是等到學生到了工作單位后由單位組織培養,因此學生在校期間專業的實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在專業實習環節中,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專業知識跟實際的用人崗位的聯系,加深感性認識,這也是有些技能性的中專畢業生就業率高于本科院校的原因之一。但現今由于實習基地的資源匱乏,很多專業實習變成了走過場,正因如此,高校如何盡快完善大學生實習基地,為培養大學生構建良好的實踐平臺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重點。
學校與企業聯手,一同打造實習基地是大多數高校所普遍實施的實習方式。但企業與學校共建實習基地主要為實習基地,且掛鉤企業較少。大部分高校都是突出自身的教學特色,與學校特色專業或重點專業相掛鉤的企業協商。由掛鉤企業或單位所提供學生實習場所——地點,且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實習,而不是教學實習。再則,單純的實習有著涉及內容太多、綜合性要求強、受企業環境影響大等條件制約,只有大型企業才能保障學生進行較為完整的實習。為此學校應與企業加強溝通,企業向學校提出需求人才所需的要求,企業同學校分別委派相關人員攜手培養學生,并且建立長期的實習基地,將產學研相結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三峽秭歸實習基地就是一座學校同當地企業共同聯手探索培養高素質實踐型人才的基地。
隨著近幾年對教育建設資金的不斷投入以及各項政策的扶持,普通高等院校在政策以及當地的支持下,在學校的基礎建設設施上得到明顯改善。然而如何保證高校的實習基地能夠高水平地建設卻仍然是大多數高校所面臨的具體困難。民辦學校多依托企業創立,因此擁有較強的企業基礎,可以提供場地獨立進行對學生的實習培訓,但師資力量的缺乏是其不可否認的痛處。對于師資力量雄厚的重點院校,沒有大量固定的學生實習基地成為了最大的問題之一。此外,高校只注重強勢專業的實習基地建設而忽略其他專業的實習基地建設也是一大弊端。因此加強各大高校,特別是重點院校和民辦學校以及不同專業的實習基地的開放與交流是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
學校的教學實習基地是學校、的共有資源,高校的實習基地在保證教學科研等任務的條件下,積極對學校的實習基地進行開放,以達到資源共享,共同培養人才的目的。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就與武漢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等多所高校一同使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所屬的北戴河實習基地,一同培養地質學類人才。同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還同西北大學開展學生暑期交換實習活動,以期達到體驗不同教學風格,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校企合作以及高校間的合作交流,其支持的重心在于保證信息渠道的暢通,只有保證實習基地信息的雙向流通甚至到多方位流通,才可以保證實習基地在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同時高水平地發展。如今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各類信息傳遞的加快,通過網絡媒介建立高校實習基地的交流平臺用于提高實習基地的實用性和發展性是當前實習基地發展的必然趨勢。特別是對于跨地區加強實習基地的交流建設更是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臺。企業可以將自身所需的人才要求及時發布于網絡以便高校聯系企業一同制定更好的人才培養方案,有針對性地對學生設計合理的實習內容。與此同時,企業也可將企業本身可以提供給學生作為實習的崗位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及時發布給各大高校,由校方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企業可以在提供崗位實習的同時,加強企業的影響力,還可以根據學生實習情況留住一些企業真正需要的高水平人才。而高校也可通過網絡媒介更好地交流各自實習基地的建設情況,以及公布相互開放的條件等,以便各大高校之間的相互借鑒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網絡支持構建高校實習基地的設想正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目前大部分企業和學校還是根據專業掛鉤校、企,或者兄弟院校的長期合作進行傳統的實習基地建設辦學。因此,隨著招生數目增多、實習基地數量較少和實習基地閑置浪費問題的出現,必將突顯學生理論與實踐動手能力不符的矛盾。為此通過網絡渠道來統籌規劃學生實習基地的建設是必要的舉措,且學生也能通過網絡的交流平臺進行自主的選擇實習基地。
產、學、研結合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處于向這一方向轉型的關鍵時期,各高校都清楚地意識到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在教學改革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因此學校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教學共建實習基地,參與共同培養學生的過程,可以極大限度地培養令企業滿意的人才。同時企業也降低了人才流動的風險和職員培訓的成本。對于加強學校間實習基地的資源共享,能夠更好地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校間的學術交流以及對學生培養方案的相互借鑒。建設網絡實習基地平臺,則將有助于保證實習基地的信息流通,更方便地使學校與企業進行溝通交流。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可以更好地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此,我們相信在學校應把建設高水平的產學研實習基地作為推動大學生就業的基本政策,加強學校同企業的溝通合作,以及各高校間的合作培養,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合理的實習基地資源共享和建設等舉措必將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上得到長足的發展,最終將形成學校、學生、用人單位三方面共贏的局面。
[1]武楊.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的現狀及改進措施[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5).
[2]王春潮,王平祥.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5).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