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高等師范院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先機、順利就業,是擺在學校和學生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如何提高高等師范學院非師范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迎合目前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結合高等師范院校的實際情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根據近年來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調查。在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最重要的前5個指標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專業知識與技術”。同時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畢業生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技藝不精,能力不強,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以及對就業崗位要求缺乏足夠的了解。由此可見,突出專業技能培訓,真正做到精技強能,對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十分重要。尤其對高等師范院校的非師范專業學生來說??梢哉f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
因此,高等師范學院在教學過程中務必要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突出專業技能培訓,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平臺,創造條件,讓學生了解現代企業的運行機制、管理模式,了解本專業對口就業崗位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及其他各方面的素質要求。
為達到上述目的,對高等師范學院的非師范專業學生來說,應特別注重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聘請對口企業專家參與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小組,指導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校企共同研究開發特色教材;二是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要注重引進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對現有教師要采取措施、提供條件,讓他們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熟悉情況、學習鍛煉,盡快達到“雙師型素質”的要求;三是聘請一定比例的行業專家和技師擔任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四是要大力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這是促使學生精技強能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五是要精心設計、精心指導,切實抓好學生的頂崗實習。抓好頂崗實習。對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能力,效果非常明顯。
大學畢業生在就業能力上的競爭,也就是綜合素質的競爭。據研究發現,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最重要的前5個是:專業知識與技藝、敬業精神、學習意愿和可塑性、溝通協調能力、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而在大學生最為欠缺的指標排序中,敬業精神排第一位,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排第二位,此外還有溝通協調能力。由此可見,要想切實提高大學生特別是高等師范學院非師范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想辦法提高其綜合素質是關鍵所在。因此。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努力采取各種措施,特別是要深化各種形式的實踐教育活動,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目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說。努力增強三種精神(敬業精神、團隊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大力提高三種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最為重要。
(1)要有計劃的把社會上反映突出的、學生中最為欠缺的能力素質培養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及每一個教學環節,學校各部門要通力合作、緊密配合。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2)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有益的活動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如邀請先進人物、勞動模范等舉行專題講座,使學生受到先進思想和優秀品質的教育;開展專業技能比賽,以提高學生學習技能的積極性和興趣;開展征文比賽,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開展演講比賽,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組織義務勞動和勤工儉學,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組織學生與兄弟院校、實習單位開展聯誼活動。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3)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實際鍛煉。如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工廠、農村開展社會調查,然后寫出調查報告;組織學生到所學專業相關、企業,以了解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對工作作風和紀律的要求等等。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增加對社會的了解,還可以得到各方面的鍛煉,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就業觀念、就業心態、就業技巧等,都是直接影響就業能力的重要因素,而這些方面是非常需要正確引導和精心指導的。特別是就業觀念的轉變,對大學生就業尤為重要。因此,必須針對目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切實加強就業指導,力促轉變就業觀念,做好學生就業方面的服務。
(1)要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和訓練從狹義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來看,大學階段就是職業的準備期,主要目的是為未來的就業和事業發展做好準備。因此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讓他們進行系統的學習和實踐至關重要。這項工作,應該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做起,重點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正確的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明確自己為今后求職就業甚至未來的職業生涯所需要進行的學習和必須做的準備。
(2)提高就業指導質量,強化就業心理疏導根據目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就業指導的重點應放在就業心理指導,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心態。一是要指導學生主動出擊,積極尋求就業機會,不能被動的“等、靠、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克服這些消極被動的想法,一定要積極主動,利用各種手段,加強對外聯系、拓展就業途徑,尋找就業機會。二是要破除傳統的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要教育學生理性的面對現實和自我,轉變就業觀念,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就業成才觀,鼓勵他們到西部、到小城鎮、到中小企業就業或自主創業。三是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避免盲目追求。
(3)搭建訓練平臺,對學生進行求職技巧培訓求職技巧。為有效提高學生的求職就業能力??梢越M織學生進行職前實習,也可以開展招聘模擬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求職技巧訓練和輔導,還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指導學生如何收集和處理就業信息。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