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本文在分析當前高校研究生科學道德及德育教育中存在諸多不足基礎上,闡述了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討了新形勢下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基本內容、對策,認為研究生德育素質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有必要從多方位加強德育教育。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信息爆炸、科技飛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研究生是我國未來高層次建設人才的主要來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歷史重任,是的希望和人才的中堅力量,研究生教育的成敗直接關系到我們未來的發展和的興衰,而研究生能否具有較高的科學道德素質,能否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否具有堅定的政治思想,能否更好地適應社會,能否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有用人才,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研究生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嚴謹治學,實事求是,報告成果準確無虛假,評定成果公正無私,但是近年來不正之風逐步向科學界滲透,科學道德也出現了逐步滑坡的現象。弄虛作假,剿竊成風,請人代而為之等違反科學道德之事屢有發生,而且呈上升趨勢。為了在有限的學制期限內完成學位論文,有的制造假數據,有的修改數據以符合自己設計的研究目標,更有甚者不通過試驗,對整個試驗數據根據自己的目的進行編造。最后吹出來的結果往往是“獨具匠心”“很有意義”;很多論文、文章都缺乏自己的見解,缺乏真正的內涵或新意,這些“科學強盜”們已經作出了一種嚴重不道德行為。
目前研究生德育教育也存在諸多問題:研究生政治觀念、價值取向呈多元化,有著滿腔的熱情,思維也比較活躍,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因此,他們有著奮發向上,立志報國,憧憬美好未來的良好愿望,然一旦接觸到社會,受到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又不能不看到他們思想觀念的多元性而引發的道德選擇,只重視業務方面的提高而輕視思想道德的修養,只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而忽視個人對社會對的貢獻等價值取向。研究生分散化以及個體差異的拉大帶來的德育教育工作真空,部分導師在德育教育環節中只注意專業上的學習科研活動,而對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思想感情、治學態度、工作作風等方面卻沒有起到應有的言傳身教的作用,有關職能部門對其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學院及研究生院缺乏有效的措施和管理力度。
新世紀是各種人才大顯身手的時代,經濟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研究生教育作為人才成長的主要渠道,擔負著為社會及培養理想創造型人才的重任。因而對研究生加強有效的德育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是時代的迫切需要。
現在培養的研究生,大多是本科系統教育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他們不論在智力、知識的廣博度上,還是在獨立性、實踐能力上都出類拔萃,具有比同齡人更加的自信和榮耀感。在思想上獨立意識和主觀自我意識較強,多傾向于自我管理,而一旦踏人洶涌發展的社會,使他們倍感自身的渺小和無力,引起極大的反差,從而感到無所適從,思想上必然會產生諸多的矛盾和困惑。如果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就能夠在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實現中找到合理的平衡點,從而不迷失方向,做一個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才。
我國的研究生培養正經歷著一場革命,不少高校把建立研究生培養基地,進行大規模培養作為學校提高教育培養水平的重要標志,這說明研究生教育是學校培養高層次、高素質、創造性、多樣化人才的主要形式,是實現世界一流大學奮斗目標的關鍵,研究生還是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是為社會為輸送高素質人才的主力軍,其中包括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質在內的研究生培養質量,是衡量是否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指標。這些都要求我們應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高度和學校建設發展的全局出發,充分認識到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研究生德育教育的目的是為培養輸送高素質的人才,而人才的標準無非是“德、能、勤、績”,其中“德”放在首位,而“德”的標準包含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法制觀念、集體和社會觀念,團結協作,心理健康等方面。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多方位性,目的在于明確適應需要的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和內容,建立適合于新形勢下研究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多方位性不僅體現在其主要內涵上,而且體現在德育教育的環節和方式上,它包括研究生的錄取、培養、教育、畢業、分配、就業等許多環節,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都應圍繞研究生怎樣成為的有用之材這個中心目標,德育教育的時間、空間過程是豐富的,它涵蓋研究生成長的相對全過程,應從人學教育開始,甚至在研究生選擇專業時就適時開展有關工作,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成效。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多方位性還表現在主客體之間的互動,即不僅僅是導師或研究生教育部門的事情,而且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校,學校與社會的互動,它不是簡單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一個與每個研究生密切相關的社會化問題,這種多方位性要求我們不懈探討研究生德育教育的新內容、新思路及新對策。
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們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對研究生進行德育教育,學校、研究生院和院系切實加強對研究生組織建設的領導要有專人負責,成立相應的研究生工作部門,強化領導及組織協調工作,建立一支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具有較高思想政治覺悟,較高專業學歷以及綜合素質高的高校研究生德育教育隊伍。這樣不僅在思想品質上給予教育,而且在科研、學業、事業發展、擇業觀念、個長成本等方面及時給予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這是實施研究生德育教育多方位性的重要保證。
德育環境主要包括外部德育環境和學校內部德育環境,其中外部德育環境主要是通過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因素對研究生的成長目標、事業追求、人生設計和人格塑造起著主導作用,而學校內部環境則主要通過學校的自然景觀、空間構造、基礎設施、校風校貌、導師風范、圖書資料、校園文化等校園物質和精神因素對研究生成才起的保證作用。因此,加強德育環境的建設對研究生道德的潛移默化作用,適時的導向作用和品格趨向的規范作用無疑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在這種環境下培養研究生振興民族、報效祖國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他們求實務實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和學術氛圍,培養他們艱苦創業,團結創新的良好人格和品質,培養他們敢為人先、淡泊名利的獻身精神和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不斷強化正面導向作用,弱化負面影響,保證他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真正發揮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我國歷來就有“先做人,再做事”的優良傳統,導師是研究生日常工作中接觸最多的人之一,對研究生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思想情感都比較了解,導師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這不僅在于研究生對導師的崇拜認同,往往把導師的人格狀況、科技水平、道德水準作業自己學習的榜樣和標準,而且還在于導師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對研究生的影響,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不單純是師生關系,更是一種朋友和親人的關系,因此導師不僅要關心研究生的學業,而且對他們的衣食住行和情感道德,人格品德都要關心,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而研究生也希望導師能成為自己事業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導師對研究生有著更為直接的和全面的影響力。通過導師日常的言傳身教,以達到春風化雨的作用和效果。
建立、健全高校研究生組織,如研究會、研究生團委等,健全各項監督管理制度,如例會制度、獎懲制度、工作計劃、工作小結及總結等。各院系相關部門應側重于意識協調,同時應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要克服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只重規模、不重內涵,只重業務、不重道德等錯誤傾向,努力健全全面合理的評價指標系統,加強對外聯絡,努力發揮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空間優勢,積極開展豐富多彩,適應研究發展需要的積極向上的德育教育活動,如學術講座,心理咨詢,時勢論壇等,讓他們開闊視野,還可以積極創建校企聯系的培養模式,如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掛職鍛煉,科研合作等,讓研究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教育,同時必須做好宣泄其不良情緒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座談會,懇談會和交流談心等方式,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調整他們的心態,使他們能夠在自我空間里不斷陶冶情操,造就良好品德。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