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顱腦損傷在腦外傷中發生率高,其病死率和致殘率高,總病死率在30%-50%。在重型顱腦損傷中有近半數并發顱內血腫,而顱內血腫患者主要死于難以控制的腦水腫、顱內高壓、腦捕。我院對48例重塑顱腦損傷患者采用標準大骨瓣開顱術治療,與常規骨瓣開顱術比較,療效提高,病死率及并發癥發生率降低。
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96例,均經CT掃描證實(GCS評分運8分)。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齡23-69歲:受傷原因分別為交通事故傷37例、墜落傷6例、打擊傷5例。對照組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齡21-72歲,受傷原因分別為交通事故傷35例、墜落傷9例、打擊傷4例。
1.2手術方始觀察組采用標準大骨瓣開顱術:于額弓上耳屏前lcm做切口,沿耳廊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顱骨正中線,沿正中線向前至前額部發際處鉆5個孔。取游離骨瓣或帶瓢肌骨瓣,將其翻向穎側。骨窗前界至額極,下界平額弓,后達乳突。向深部咬除蝶骨脊,顯露蝶骨平,臺及穎窩。縫合懸吊四周骨窗邊緣之硬腦膜,減張縫合硬膜,去除骨瓣12cm x 15cm。對照組采用常規骨瓣開顱術:于額穎或瓢頂做馬跺形切口,去除骨瓣10cm x 10cm,弧形剪開硬腦膜減壓。兩組患者術后治療方法基本一致。
記錄兩組術后GOS,觀察外傷性癲痛、腦脊液漏$復查頭顱CT,了解腦組織切口捕、外傷性腦梗死、腦積水等發生情況。
1.3療效評定術后隨訪6-12個月。根據GOS判定治療效果,分為恢復良好、中殘、重殘、植物生存和死亡。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2組療效比較觀察組良好23例、中殘9例、重殘5例、植物狀態3例、死亡8例,對照組分別為11、8、8、4、17例,2組恢復良好率(分別為47.9%和22.9%)、病死率(分別為16.7%和35.4%)相比,P均<0.05的。
2.2 2組并發癥比較觀察組并發腦切口商2例、外傷性腦梗死3例、腦積水12例、外傷性癲瘸14例,對照組分別為8,10、4、5例,2組相比,P均<0.05。觀察組并發切口腦脊液漏4例,對照組為5例,2組相比,P>O.05的。
3討論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發病危急,繼發嚴重的腦水腫和顱內高壓,其病死率和致殘率高。重型顱腦損傷由于出血的繼續及繼發的腦水腫,在不可逆的缺血性腦損害出現之前實施減壓性手術,是挽救患者生命必要措施。
顱內高壓是重型或特重型顱腦損傷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通過手術方法行內外減壓,以有效緩解顱內高壓,是治療此類損傷的有效途徑。額瓢瓣或額肌下減壓術為傳統的手術方法,由于其不能充分暴露額極和腦的近中線側和底部,致使不能夠明確顱內出血的來源,而達不到完全清除壞死腦組織和止血目的。該術式減壓不充分,可導致腦膨出:容易造成腦組織嵌頓,加重腦損傷,不能咬除蝶骨棘,無法解除側裂血管的壓迫,因而不能改善腦靜脈回流,不能暴露顱中窩,使腦側方減壓不充分。標準大骨瓣開顱術與常規骨瓣開顱術相比有以下優點:(1)可根據手術中發生的情況行去骨瓣減壓,或保留骨瓣。(2)手術人路固定,操作方便。(3)骨窗大,硬腦膜不縫合或減張縫合,能夠充分減壓,減少切口惱的發生,同時能夠充分清除血腫和壞死的腦組織,使顱內減壓比較充分。(4)切口在發際,不影響美觀。(5)顱中窩暴露充分,能夠輕抬穎葉溝回,使已發生腦痛的顏葉溝回復位,消除其對腦干的壓迫,有利于腦而復位。(6)因骨窗大且低,便于徹底清除額穎頂部血腫,能夠充分控制顱前、顱中窩及顱底出血,防止術后繼發血腫形成。(7)在手術過程中打開側裂池, 使血性腦脊液釋放出來,減輕腦部血管的痊孿,同時可以咬除蝶骨崎,解除腦側裂血管的壓迫,使得血掖回流通暢。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恢復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腦切口由、外傷性腦梗死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但觀察組的腦積水、外傷性癲痛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能與標準大骨瓣開顱術創傷較大有關。
綜上所述,采用標準大骨瓣開顱術對重塑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明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病死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本文有期刊論文期刊網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